秦始皇那么偉大 為何秦朝國祚還不如漢唐的零頭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quán),統(tǒng)一文字、度量、建筑、貨幣等豐功偉績影響后世千秋萬代,是當(dāng)之無愧的千古一帝(從這點看,秦始皇是否比孔圣人更偉大?)。但縱觀自秦以來2000多年各朝各代,秦朝國祚還不如漢唐宋明清的零頭,為什么?
我認為,原因有三個方面。
根本原因:
打天下≠治天下。打天下意味著征服,有勇有謀、敢打敢拼,一切都必須臣服于腳下;治天下卻講究休養(yǎng)生息,要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秦始皇未能夠及時轉(zhuǎn)換角色,他將一切治下子民視為可征服的對象,在當(dāng)時低下的生產(chǎn)力條件下征收三分之二賦稅,在男丁1000萬人口基礎(chǔ)上征700萬徭役,如此種種,為秦朝二世而滅埋下了根本的禍患。
直接原因:
教科書中說秦朝滅于二世胡亥,細究歷史,其實不是。胡亥、趙高于秦始皇病逝后發(fā)動沙丘病變,賜死長子扶蘇,并在趙高蠱惑下大肆清理皇子、公主,但仍留三子子嬰。胡亥被趙高殺害后,子嬰繼位,未稱帝,稱“秦王”,這就是史書說秦滅于二世胡亥的原因。實際上,子嬰在陳勝吳廣起義進攻咸陽時是有機會退守巴蜀、圖謀東山再起的。但子嬰的才干終究與胡亥沒有本質(zhì)的差異,子嬰的投降是秦朝滅亡的直接原因。
重要原因:
縱觀漢、唐、宋、明、清,國祚200年以上的朝代中,除了宋朝外,開國皇帝都需要從“打天下”到“治天下”轉(zhuǎn)變角色,鮮有轉(zhuǎn)變成功的。但漢有漢文帝劉恒、唐有唐太宗李世民、明有明成祖朱棣、清有清圣祖康熙,三代之內(nèi)必有明主,這才是各朝代能夠順利從“打天下”過渡到“治天下”階段,國祚能夠延續(xù)200年以上的最重要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