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原來康熙帝讓韋小寶功成名就另有陰謀?
不管是金庸先生的《鹿鼎記》還是正史上的康熙皇帝,他對待朝廷中的官員,尤其是像直接與他談論并參與國家大事的那些高級官員們很是有一套,今天就拿韋小寶這個虛擬而又真實的人物來跟大家講一下,康熙皇帝是如何把韋小寶變成鹿鼎公的,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陰謀呢?
在他們沒有進行命運的相遇之前,我們都知道康熙皇帝還在學習的年紀,而真正掌控朝廷大權(quán)的是以鰲拜為首的圈地大臣。而韋小寶也在市井之上鍛煉著自己官運亨通的能力,他們的結(jié)合陰差陽錯卻意義非凡。
在尚書房的相遇由此開啟了清朝盛世的大門,他們在年齡、性格上都大致差不多,一個向往宮外的自由生活,一個幻想宮內(nèi)的富貴榮華,而他們都可以借助對方看到了,也感覺到了。他們在相互玩耍中也相互從對方的身上學習,在鰲拜逼迫康熙帝讓蘇克薩哈入獄處死的時候,韋小寶站了出來,為這個有些羸弱的皇帝擋了來自政敵的進攻,這正是兄弟義氣使然。
從這個開始,鰲拜可能只想著自己要奪權(quán),并沒有想到韋小寶是他一生的噩夢,而韋小寶也就從那一天成為了康熙帝的知音。此后,在鏟除鰲拜集團之后,自己的權(quán)力正在一步一步地回到自己手中,而意外地救出自己的母后,又讓自己的權(quán)力進一步鞏固,而韋小寶的官位也又升一步。
康熙皇帝在韋小寶的滑稽的幫助下終于掌握了實權(quán),而他也在真假太后事件中知道了小寶跟民間組織--天地會有瓜葛,雖然靈活多變的小寶圓了過去,但是在騰達的背后也埋下了被皇帝起疑的種子。在韋小寶護送建寧公主去云南的時候已經(jīng)是御賜黃馬褂,作為欽差大臣的身份了,可想而知,韋小寶對康熙帝還是有很大的利用價值的,因為清朝內(nèi)部依然有吳三桂和天地會的威脅。
在從云南回來,小寶順利地完成了任務,雖然在平定了吳三桂之后,康熙帝面臨的就是天地會這個大刺頭了,韋小寶在真正達到了官職的頂峰--公爵,也是他跟康熙帝一場真正的抉擇了,是選擇繼續(xù)跟著皇帝干還是幫助師傅陳近南進行反清復明成了他們撕破臉的導火索。
當然,韋小寶一直是重情重義的一個人,而他知道康熙皇帝統(tǒng)治的時代國泰民安,他只能歸隱這條路能走了,好在康熙帝念及舊情放了他一條生路,而康熙帝留著韋小寶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深知韋小寶的為人,他知道太多康熙帝的事情還有大清的秘密,留著韋小寶并不是康熙帝不敢殺他,而是在朝廷之中的你爭我奪,自己的權(quán)力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韋小寶肯定會回來幫助他的,后來與沙俄的戰(zhàn)爭的例子就可以看出韋小寶是這樣的人。
因此說,康熙帝把韋小寶一個市井之徒變成享盡榮華富貴的達官貴族背后真相令人深思,在古時候一個皇帝都要依靠外人,在皇宮深院之中尋得一個知心人是多么不容易,而韋小寶在這么復雜的情況下做到這個位置,其中為人處事之道更是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