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 卻因為“一句話”被處死
韓信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劉邦之所以可以順利建立王朝,也離不開韓信的輔佐和幫助,所以韓信是劉邦開辟大漢王朝的功臣,這樣一位功臣理應(yīng)獲得帝王的賞識,可是讓人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為劉邦賣命的韓信最終卻被劉邦親手除掉,那么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雖然韓信是一位有軍事才能的人才,可是起初卻沒有獲得伯樂的賞識。韓信在早期其實吃過很多苦,后來韓信是在蕭何的舉薦下才獲得劉邦的重用。當(dāng)時劉邦和項羽正打得難解難分,劉邦也是急于招用人手的時候,所以在蕭何推薦韓信之后,劉邦就重用了韓信。
可是在劉邦看來,雖然韓信這個人比較有才能,可是卻不懂得分寸。韓信曾經(jīng)勸誡劉邦自封為齊王,當(dāng)時的劉邦也知道這個建議是權(quán)宜之計,也是為了讓劉邦可以自保,但是在劉邦看來,韓信的這個提議有冒犯之意,所以劉邦對韓信印象開始變差。后來劉邦建立了漢朝,而作為功臣之一的韓信也被封為了楚王,當(dāng)然劉邦雖然表面上對韓信給予了很多封賞,可是卻始終在暗中觀察韓信的舉動。而就在這個時候發(fā)生了一件事情,曾經(jīng)是項羽手下的鐘離昧希望可以投靠韓信。
雖然劉邦和項羽是死敵,可是鐘離昧和韓信都曾經(jīng)為項羽賣過命,兩人的交情也很深厚,所以韓信沒有多想就將鐘離昧收為手下,韓信起初也不希望將此事告知劉邦,可是劉邦已經(jīng)在韓信身邊安插了眼線,所以知道這件事情之后非常氣憤,劉邦也在心中盤算著除掉韓信。
后來劉邦要挾韓信將鐘離昧交出了,最終鐘離昧被劉邦殺死,而韓信也成為了劉邦的眼中釘。劉邦將韓信調(diào)到自己身邊任職,以便可以隨時觀察韓信的舉動。一次劉邦試探韓信的口風(fēng),就向韓信提出了一個問題,內(nèi)容主要是如果劉邦要帶兵征戰(zhàn),需要征用多少兵將,本來這只是一個假設(shè)性的問題,可是劉邦卻將這個問題視作考驗韓信心意的問題。
韓信自然不知道這個意圖,就直接說劉邦帶兵最多只能帶領(lǐng)十多萬,帶領(lǐng)太多的兵將劉邦也沒有能力指揮。在劉邦看來韓信的意思就是他的能力要超過自己,所以就因為韓信的這句話,劉邦最終以謀反的罪名將韓信殺死,韓信雖然是一代軍事奇才,可是終究因為沒有體察帝王的心意含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