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貧困的西漢丞相匡衡少年勤學的故事
匡衡是西漢年間有名的大學問家,少年的家里很窮,愛好學習的他沒有蠟燭來讓他學習,(看到這,小編我就非常想吐槽那些熄燈之前努力玩,熄燈之后在樓道學習的人。)但是匡衡應該不是這種人。那種沒有電的年代,沒有蠟燭,太陽下山了什么都干不了啊,但是匡衡還是很聰明的,偷偷地在墻上挖了一個小洞,(你以為他是要偷看鄰居嗎?)其實他只是單純的想要蹭點蠟燭光而已。
當時匡衡有一個同鄉(xiāng)叫做文不識的,雖然名字取得好像很沒有文化,但是其實他的家里有著很多的書,于是匡衡就找上他,希望可以成為他們家的傭人,可以不要錢,只希望能夠讀他們家的藏書,文不識對于匡衡這么愛好學習非常震驚,就答應了他,因此匡衡得以博覽群書,成為了一個大學問家。
匡衡讀書有所成就之后,就經(jīng)常給別人講《詩經(jīng)》要知道《詩經(jīng)》可是孔子編的,在那種尊崇儒學的年代沒有兩把刷子可不敢隨便講解《詩經(jīng)》,而且人們還稱贊他能把人講的開懷大笑,可見匡衡對于《詩經(jīng)》的理解已經(jīng)非常深入了,有一次碰到街頭也有一個人在講,匡衡就去聽了,聽著聽著還和他辯論上了,那人說不過匡衡,慌張的跑路了,就連鞋子也穿倒了。
這個匡衡勤學的故事被記載在了《西京雜記》里邊,這本書主要寫了很多西漢時期的奇聞異事,是當時有名的大學問家劉歆所著。
匡衡的成就
匡衡從一個貧困的少年,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最后得以成為一代大儒,甚至成為丞相治理天下,可以說他的一生是非常勵志的,那么匡衡后期有著什么樣的成就呢?他那么多年,那么辛苦的學習給他帶來了什么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呢?
匡衡早年的時候努力學習,為此還不惜在自己家的墻壁上鑿了洞;做免費勞動力換取借書讀的機會??锖庖虼说靡圆┯[群書,其中匡衡研究最深入的還是《詩經(jīng)》,而《詩經(jīng)》在當時也是受到了很多學子的歡迎,因此匡衡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在幾次和人辯論詩經(jīng)之后,匡衡被推舉為了官員,后來甚至成為了一個丞相,輔佐漢元帝,總理國家大小事務,可以說匡衡是中國歷史上通過自己的經(jīng)學修養(yǎng)成為丞相的經(jīng)典角色。
匡衡在位期間積極陳述自己的治國之道,并且經(jīng)常引經(jīng)據(jù)典讓人無法辯駁,這種做法也是當時才開始興起的,后來也一直流傳了下去,成為了很多文人學習的典范。后來在元帝后期的時候,宦官石顯專政,不只是干預朝政,還慫恿皇帝增加賦稅,導致民不聊生,但是因為元帝的寵信,別人也奈何不了他,直到后來成帝登基之后,匡衡上書彈劾石顯,得以將他誅除,也算是他為當時的西漢朝廷做的最后的貢獻了,之后就被彈劾罷官病逝了??梢哉f匡衡的一生成就不小,從一個世代務農的寒門子弟,逐漸成長為一代大臣,甚至被封侯賜地,被后世人尊稱為一代名相。
匡衡墓
匡衡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相,總體上來說他為人還算是正直,能夠針對當時的弊端提出切實有效的見解,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稱贊,而他勤奮好學的故事更是無數(shù)人從小就學習過的,那么這么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墳墓現(xiàn)狀如何呢?
匡衡墓位于山東省嶧城區(qū),在匡衡的家鄉(xiāng)附近,墓堆大約高達四米,直徑有35米,整個墳墓的園區(qū)都種滿了很多的林木,自墓穴建立以來就有不少的人因為紀念匡衡,前來吊唁,后來還建立了匡相祠,一直以來香火都不曾斷絕,直到乾隆年間,當時的知縣還重新修葺祠堂,并且請了當時著名的書法家梁巘題寫了一塊石碑,這一行“漢丞相樂安侯祠記”也是梁巘晚年的經(jīng)典之作,但是這么一塊石碑一直以來都缺乏保護,經(jīng)歷無數(shù)風雨,上面的字跡都已經(jīng)有點風化了。
匡衡的墳墓一直以來都缺少保護,當時存世的那些匡衡祠也早已經(jīng)變成了歷史的塵埃,甚至就連封土南部都曾經(jīng)被紅衛(wèi)兵挖了一個深坑,幸好還未抵達墓室,到了前些年更是落魄到了一定程度就連外面的一個石像都倒在了地上破碎了??锖饽沟钠茢]落也引來了不少人的關注,所以在后來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重新修葺匡衡墓,修復了這些年來破損的地方,并且還將匡衡祠堂內部的壁畫也進行了重新的繪制,使得整個匡衡墓煥發(fā)出了新的生機,成為了近代保護文物古跡的一大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