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清朝內(nèi)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的后人有哪些

        2017-06-06 16:22:0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慶親王奕劻全名是愛新覺羅·奕劻,出生于1938年,是滿洲鑲藍旗人,皇室貴族,曾經(jīng)做過清朝的第一任內(nèi)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也是愛新覺羅·

        慶親王奕劻全名是愛新覺羅·奕劻,出生于1938年,是滿洲鑲藍旗人,皇室貴族,曾經(jīng)做過清朝的第一任內(nèi)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也是愛新覺羅·弘歷的曾孫,而愛新覺羅·弘歷又被叫做清高宗,所以慶親王奕劻是個不折不扣的皇親國戚。

        奕劻剛開始的官職是輔國將軍,之后先后被封為御前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內(nèi)閣總理大臣,他的爵位也從貝勒逐漸晉升為了慶郡王,之后在光緒二十年的時候,慈禧太后將奕劻封為了慶親王,之后人們也習慣用慶親王奕劻來稱呼他。

        慶親王奕劻小時候便過繼給了慶郡王,在他十二歲的時候便被封為了輔國將軍。雖然奕劻并沒有實際本事,但是卻寫得一手好字,深得慈禧太后喜歡,因此,每次慈禧和自己的弟弟通信都是由奕劻來代筆的。在同治十一年的九月份,因為當時的同治皇帝大婚,歡喜之下將奕劻封為了御前大臣,并且給了奕劻一個郡王的頭銜。

        盡管慶親王奕劻官位越來越高,但是他確實是個沒什么才能的人,職位越高,收到的非議也越多。但是慶親王奕劻始終抓著慈禧太后這棵大樹,慈禧喜歡什么,他便給她什么,慈禧支持什么,他便支持慈禧,因此他的能力雖然平庸,但只要不犯什么大錯,便會一直升官加爵下去。但眾所周知的是,慈禧的統(tǒng)治是昏庸的,因此慶親王奕劻所做的決定基本上也是昏庸的,在光緒二十七年,簽訂《辛丑條約》的便是慶親王奕劻,主張鎮(zhèn)壓義和團的也是他。中華民國成立之后,奕劻逃到了天津,之后因為舍不得慶王府中的家財,又回到了北京,但只見滿屋狼藉。

        慶親王奕劻死于1917年,享年79歲。

        清朝內(nèi)閣大臣奕劻后人有哪些

        清朝沒有受到計劃生育這種政策約束,他們是只要能生,就可以大肆的生,可以繁衍出很多后代。而奕劻作為清末的大貪官,并且手中握著很高的權力,按照清朝的爵位規(guī)定,親王最多有五位福晉,而奕劻竟然有六位,可見他地位的獨特性。在清朝滅亡之后,奕劻為了避嫌,到天津隱居起來,但是他依舊有著很多的后人。

        他的大兒子載振,生于1876年,在北京出生,是滿洲鑲黃旗人。作為末代親王的長子,并且是乾隆帝的四世孫,被冊封為了鎮(zhèn)國公頭銜。在1902年,他就代表了清政府去參加英國皇帝加冕的儀式,之后一年,去了日本考察了勸業(yè)博覽會。由于他這兩年替清政府出使各國,回國之后還積極參與到新政的措施中,覺得自己功不可沒,就上奏,想讓皇帝另外成立商部,讓自己當這個尚書。在1906年,由于清政府內(nèi)部結構的變化,成立了農(nóng)工商部,而載振就擔任其中的大臣。本以為他的官運節(jié)節(jié)高升,卻因為一年之后妓女之事,導致被迫辭職。在辛亥革命之后,他就開始過著遠離政治,只顧自己從商的生活,于1947年在天津病逝。

        奕劻除了這大兒子之外,還有二兒子載搏,依舊被封為鎮(zhèn)國將軍。之后的兩個兒子都早早夭折,史書上沒多少的記載。而五兒子載掄是四福晉所生,其母親還是山東巡撫的女兒。六兒子依舊是早殤。

        奕劻除了這6個兒子,還有12個女兒,其中大女兒還遠嫁給蒙古親王,四女兒嫁給了裕祿的兒子。

        愛新覺羅奕劻介紹

        奕劻生于1838年,卒于1917年,是晚清的一大重臣。根據(jù)他的所作所為,曾有人作出評價,認為他受了賄賂,然后勸慈禧讓國,導致清朝的天下,竟斷送在他的手上,更多人認為他才是晚清第一大貪官。

        在1838年的春天,奕劻在北京出生了,關于他的出身那可就復雜了,他可是乾隆帝的兒子永璘的孫子,因此他也算是出身于宗室,是個地道的滿洲鑲藍旗人。

        在他只是12歲的時候,就被襲封為輔國將軍,就是由于他的出身好,他才幼年當上了官。之后經(jīng)過一系列的挫折,直到1894年,慈禧太后已經(jīng)獨攬大權,在自己的60歲大壽上,親手冊封他為慶親王。過了14年,他被冊封了晚清歷史上最后的一個鐵帽子王,并且是世襲爵王位,可見他是多么受的慈禧的重視。在辛亥革命時期,奕劻可是統(tǒng)帥了6個月內(nèi)閣,做了第一位內(nèi)閣總理大臣,是決定晚清歷史的關鍵性人物。

        此人深受慈禧的重視,在慈禧跟自己的弟弟桂祥通信的時候,常常由奕劻代筆,雖然他的學問不見得很廣泛,但是他寫的了一手好字,并且能夠得到慈禧的喜愛。在1884年的時候,恭親王遭到了貶職,因此毫無實權的奕劻就有了機會,出任管理接待各國事物的大臣,與各國有了來往。雖然日后他的官運節(jié)節(jié)高升,但是他本人是毫無多少能力,常常遭到別人的恥笑。

        在清末的時候,奕劻找到了跟自己差不多的人,那就是袁世凱,兩個人共同控制清朝,一個是掌控朝局,另一個掌控軍隊,因此兩個人常走在一起,相互問計。兩個人就是清朝的滅亡的掘墓人。

        等到清朝滅亡之后,奕劻就遷居到天津,于民國6年去世,享年79歲。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