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第一牛人竟是他!連諸葛亮都要聽他的
縱觀百余年的三國歷史,可謂是人才濟濟,英雄輩出,但是這些縱橫亂世一生的英雄的后代卻是一代不如一代,當然曹魏和東吳還算是比較好的,曹操在與東吳的戰(zhàn)爭中,見到孫權后就大發(fā)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之子,若豚犬耳!”可見三國時期,自己干得好不如兒子生得好,守業(yè)更比創(chuàng)業(yè)難。
而蜀漢的這一本賬,在諸葛亮去世以后便沒有什么“進項”,只是姜維在今日的甘肅青海略有作為而已。
不過比起魏、吳兩方,蜀漢卻也有它的優(yōu)于魏、吳之處;沒有權臣之肆意廢立,沒有宗室之內的骨肉相殘。后主雖則十分平庸,卻也不曾糊涂得像孫權晚年一樣。后主也很幸運,有一連串的文臣,從董允到樊建,忠心辦事,使得國家的庶政始終沒有違反諸葛亮所留下的規(guī)模。
所以,如果現(xiàn)在再問蜀漢誰最牛逼?筆者認為最牛逼者非董和莫屬矣,許多讀者肯定就會質疑了,董和是誰?怎么都沒聽說過。
董和是諸葛亮的同僚兼好朋友,原籍益州巴郡,寄居荊州南郡。在漢朝末年回益州,在劉璋下面當過幾任縣長縣令與“益州郡”太守,富有行政經(jīng)驗。劉備拜他為“掌軍中郎將”,叫他陪同諸葛亮處理“左將軍府”的種種事務。那時候,劉備除了仍自稱曹操一度向漢獻帝推薦他擔任的“左將軍”以外,已經(jīng)同時又自稱為“大司馬”。所以,他的“左將軍府”的正式名稱,是“左將軍大司馬府”(諸葛亮的官銜是軍師將軍,比董和的“中郎將”高)。
董和與諸葛亮兩人之間,相處得極好。董和雖則在官階上低于諸葛亮,卻敢于“就事論事”,在公務上常常向諸葛亮提出相反的意見。有時候,諸葛亮不肯接受董和的相反意見,董和卻又敢于不怕諸葛亮嫌他嚕蘇,一再把這個相反的意見提出,雖提出十次也要提它出來,直到諸葛亮接受為止。
諸葛亮不僅不嫌他嚕蘇,而且十分欣賞,叫同僚們以他為模范。諸葛亮說:“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來相啟告(董和的字,叫做幼宰)?!?/p>
諸葛亮又說:“倘若大家能像董幼宰那樣‘殷勤’,‘有忠于國’,‘則亮可少過矣’?!?/p>
董和生性耿介,不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而且為官清正,“死之日,家無儋【dan】石之儲?!?/p>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就提到“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比绻M祎死后,董允還活著,如果蜀漢不滅亡,執(zhí)蜀漢朝廷之牛耳者必是董允。并且在陳壽的《三國志》中,董允是極少數(shù)能夠立傳“子不系父,可別載姓”的人物之一,足見其人之優(yōu)越。
董和生子若此,夫復何求?足可以名垂青史,光宗耀祖矣。而蜀漢眾英雄之后皆若董允者,秉公執(zhí)法,內侍歷年,翼贊王室,義形於色,正顏厲色而匡諫,蜀漢何至于速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