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對正直的臣子文天祥的評價是怎樣的?
幾百年來,文天祥的抗元事跡眾所周知,他在受命于危難之際,視死如歸的精神昭然于史書。那么,文天祥是個怎樣的人呢?文天祥是南宋狀元,其才情自不必說,從后世流傳下來的詩歌也可看出文天祥這個狀元名符其實。
不過,成為狀元的文天祥,仕途并不平坦,因為他不愿對奸臣妥協(xié)。文天祥在朝中屬于主戰(zhàn)派,他多次上書理宗皇帝殺掉提議遷都的董宋臣,但得不到回應。后來,權臣賈似道以告病回鄉(xiāng)要挾皇帝,文天祥又起草制誥諷刺賈似道,因此被責令退休,時年三十七歲。文天祥的正直不阿雖然給他的仕途帶來羈絆,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改變,其正直可見一斑。
實際上,文天祥不僅是一名正直的臣子,也是一位慈愛的父親。文天祥的后半生幾乎都在軍旅中度過,他的家小也隨軍轉戰(zhàn)南北。有一年,文天祥駐扎于麗江浦,當時軍中流行疫病,士兵死者數(shù)百,他的母親和獨子在這個時候一起病死了,文天祥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被捕之后,文天祥在大都被關了三年,始終拒絕元朝的誘惑。元朝統(tǒng)治者為了逼他就范,將他的妻子和僅剩的倆女柳娘、環(huán)娘沒入宮中為奴,文天祥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沒有妻兒骨肉之情呢?但事已至此……奈何奈何!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睘槿烁刚?,見女兒受難而無能為力,心中苦悶可想而知。但文天祥不愿因家人而屈服,他死后連元世祖也頗為可惜,嘆道“好男子,不能為吾所用,殺之誠可惜哉”!
文天祥勤王的評價
在南宋咸淳十年,南宋政府昭告天下勤王,文天祥也聚集了數(shù)萬忠義之士準備入京勤王。雖然這次勤王最終沒有達成,但是文天祥的民族氣節(jié)也被人們廣為傳頌,關于文天祥勤王的評價也有不同的說法。
文天祥在國家面臨威脅的時候,表現(xiàn)出了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讓人們不得不稱贊,在面對國家危難的時候,文天祥不僅沒有退縮,反而擁有心懷天下的愛國主義精神。即使他明明知道這次勤王是一條不歸路,他依然義無反顧,這也與儒家文化舍身取義,殺身成仁相契合。文天祥是一個書生,他作為南宋后期最后一位高級將領,他深受朝廷的恩惠,他選了去勤王來證明自己的忠義。
但是很多歷史學家從歷史潮流發(fā)展的角度去看待文天祥勤王,認為他的這次行動跟歷史發(fā)展的潮流相違背的,他沒有順應歷史的發(fā)展。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阻礙歷史發(fā)展的態(tài)度,所以在面對岌岌可危的南宋朝廷的時候,很多歷史學家都認為文天祥應該倒戈相向,做一位治理國家的名仕。
對于文天祥勤王的評價大致有兩種不同的說法,有的人認同他的愛國精神,也有的人認為他太過于執(zhí)著。但是無論從什么角度出發(fā),都無法抹殺他堅貞不屈,誓死不降的名族氣節(jié)。這些精神無關于任何教派,無關于歷史角度,文天祥用自己的行動來踐行著自己的信仰。
對文天祥的評價
公元1283年初,文天祥被元朝政府殺害。但他精忠報國,威武不屈的精神卻為人所欽佩,時人與后人對文天祥的評價相當高。
在文天祥生前,時人對他的評價就很高。宋理宗曾欽點文天祥為狀元,他雖然昏庸,對文天祥的才學倒是很欣賞,評價文天祥“此天之祥,宋之瑞也?!迸c文天祥同朝為官的王積翁認為,論才干,“南人無如天祥者”。連元世祖忽必烈也曾對左右說道:“(文天祥)真男子也,不能為我所用,誠可惜哉!”
文天祥死后,后世對他也頗多贊詞。元朝編修的《宋史》評價道:“自天祥死,世之好為高論者,謂科目不足以得偉人,豈其然乎!”意思是,文天祥死后,世上那些喜歡高談闊論的人說科舉得不到偉人,難道真的是這樣嗎?這就等于將文天祥評價為“偉人”了。明代負有盛名的士人蔣一葵將文天祥比喻為擎天一柱:“擎天者,文天祥。捧日者,陸秀夫?!鼻宕』实垡步o了文天祥相當高的評價:“當宋之亡也,有才如呂文煥、留夢炎、葉李輩,皆背國降元,而死君事、分國難者,皆忠誠有德之士人也。然此或出于一時之憤激,奮不顧身以死殉之,后世猶仰望其豐采。若文天祥,忠誠之心不徒出于一時之激,久而彌勵,浩然之氣,與日月爭光。該志士仁人欲伸大義于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陸以則說:“(范仲淹、諸葛亮、陸贄、文天祥)此四人者,皆經(jīng)綸彌天壤,忠義貫日月?!钡搅水敶?,毛澤東對文天祥的評價也很高,他說:“岳飛、文天祥、曾靜、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鄧演達、楊虎城、聞一多諸輩,以身殉志,不亦偉乎。”由上述評價可以看出,世人對文天祥的評價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