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怎么整治貪官?官員上朝如上刑場
說到古代的反貪,明太祖朱元璋大概是最痛恨貪官的皇帝了,這不難理解,如果不是貪官污吏,社會動蕩不安,朱元璋也不會家破人亡,被逼上絕路。
反貪是好事,但朱元璋的做法過于偏激,財富在朱元璋這位皇帝眼里,是有著原罪的,只要你貪財,就該死。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明朝開國到洪武十九年,朱元璋處死的官員就有一萬多,大部分官員還沒任滿就被處死了。
在朱元璋手下當(dāng)官,必定是提心吊膽的,官員們每天上朝前都要交代好自己的后事,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活著回來,一旦自己平安無事地回來了,一定要和家人慶祝一番。這雖然有點夸張,但絕不是危言聳聽。朱元璋應(yīng)該是對官員最苛刻的一位皇帝了,不但工資低,還不能有一點點貪污,如果被發(fā)現(xiàn)了,那鐵定要被處死的,和宋朝官員的待遇比簡直是天差地別。
即使是在這么嚴(yán)酷的制度下,還是有很多以身試法的人鉆空子。官員們撈錢的新花樣紛紛出爐,主要是折色火耗和淋尖踢斛。折色火耗是官員們借口征集的稅款銀兩有損耗,而將多余的錢留到自己口袋里的一種做法。淋尖踢斛則是老百姓在交納糧食的時候,官吏用斛來裝,當(dāng)糧食堆放滿的時候,官吏將斛猛踹一腳,令一些糧食流失到袋子外面,這流失出來的糧食就歸官吏所有了。
這些肯定算不上貪污,朱元璋對此也無話可說,將這部分錢財作為了官員的合法收入。
薪水太低,官員們只能不斷從小地方獲取利益,漸漸地,官員們的欲望越來越大,為了利益,必然會違反朱元璋的反貪計劃,而朱元璋絕對不會手軟,這樣一來,矛盾愈演愈烈,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不管朱元璋反貪的決心有多大,官員們總會找到漏洞,所以在這場反貪引動中,貪污現(xiàn)象不但沒有被消除,反而愈加猖狂。另一方面,因為朱元璋殺掉的官員太多,導(dǎo)致官員嚴(yán)重缺失,某些部門近乎癱瘓。于是,朱元璋發(fā)明了一個新制度:官員們犯了死罪,先拉下去痛打一頓,就在他以為自己小命不保的時候,宣布放他一條生路,讓他戴罪立功。
在反貪這方面,朱元璋做到了盡職盡責(zé),可效果不佳,朱元璋的某些政策出現(xiàn)了問題,官員貪污固然不好,但工資太低,反貪手法過激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洪武年間的這場轟轟烈烈的反貪運動中,無論朱元璋,還是貪官們,都沒有贏得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