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唯一兩個皇位繼承人 一個氣瘋一個竟被毒死
自古以來,帝王之家恩怨多,皇位雖然高貴,但是想坐上這個位子實在是太難,期間少不了血流成河的過程,往往他們登上皇位的墊腳石,就是那些跟自己一起長大的的同胞兄弟。
話說趙匡胤死后,按照老趙家的規(guī)矩,皇位是由兄傳弟的,也就是說他要把皇位讓給自己的兄弟,而不是后代,于是他的三弟趙光義得以登上皇位。
而趙光義在坐穩(wěn)皇位之后,深知當(dāng)皇上的好處,明白皇帝跟王爺雖然都擁有極高的地位,但是權(quán)利卻是千差萬別,于是他便不想再履行約定。當(dāng)時還有一位弟弟以及兩位侄子,按照規(guī)矩,他一旦退位,首先擁有繼承權(quán)的就是他的四弟,其后則是趙匡胤的兩個兒子。為了讓皇位順利的沿著自己一脈傳承下去,他費(fèi)盡心機(jī)逼死了自己的一個侄子,然后又將自己的弟弟貶出了京城,而最后一個侄子也恰在此時夭亡。于是,所有的順位繼承人統(tǒng)統(tǒng)失去了競爭資格,趙光義便開始著手尋找自己的繼承人。
這一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他所中意的兩個優(yōu)秀繼承人,最后卻一個被人毒死,一個瘋瘋癲癲,這其中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呢?
老趙一共有九個兒子,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名字中最后一個字全是人字旁,按照皇家傳位的規(guī)矩,那就是如果有嫡系出身的,即皇后的兒子,那么就要立皇后的兒子為太子,可是如果沒有皇后,或者說皇后生不出兒子的話,則應(yīng)該將他的長子立為太子。老趙屬于第二種情況,他雖然先后有過三位皇后,但偏偏都沒能給他生個一男半女,所以按照規(guī)矩他將自己的長子——趙元佐,當(dāng)成了自己的接班人,開始對他進(jìn)行悉心培養(yǎng)。
說起來,老趙對這個大兒子還是很看好的,有書中說他“貌類太宗”,或許他是在這個兒子的身上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再加上趙元佐天生聰明過人,自然是非常的受寵。隨著他慢慢的長大,太宗開始安排他逐漸滲透到皇家高層中來,最開始是四處征戰(zhàn),后來便擔(dān)任要職,參與國事的討論,已然在朝廷中占有一席之位。雖然當(dāng)時他還沒有被明確的立為太子,但卻已經(jīng)安排住進(jìn)了東宮,眾所周知,所謂“東宮太子”,此時他基本上就已經(jīng)是未來的準(zhǔn)皇帝了。
就在趙元佐意氣風(fēng)發(fā)的時候,老趙將自己的弟弟貶到了房州,受這一舉動影響下,趙元佐的神志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說起來,他雖然已經(jīng)是未來的太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儲,但是此子心地善良,沒有為人君的那種殺伐果斷的性格。重要的是,他跟自己那位被貶的叔叔非常要好,在朝廷中沒有一人敢?guī)颓坏臅r候,是他站出來反對自己的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皇位是否會被這個正受自己幫助的人搶走。
趙元佐先是看著自己的兩位堂哥身死,接著又經(jīng)歷了自己的叔叔被貶,雖然他跟自己的父親長得很像,但是為人卻大有不同,為爭皇位而親人反目的事實讓他深受觸動,他不敢或者說是不愿,再去坐那個沾滿了自己親人鮮血的龍椅。
蘇轍曾經(jīng)在書中說起過他瘋了的事情,稱他并不是真的瘋了,而是因為向自己的父親懇求將皇位讓回給太祖的后人,這與老趙的目標(biāo)產(chǎn)生了根本性的分歧。于是,老趙便讓自己的這個兒子瘋了,因為一個具有這種想法的人,是不具備繼承皇位資格的,老趙只能繼續(xù)尋找繼承人,這個人便是他的第二個兒子,趙元僖。說起此人,筆者不得不說他的確有帝王之才,富有心機(jī),善于陰謀,如果說趙元佐繼承了老趙的容貌,那么他就是繼承了老趙的陰險。
趙元僖在了解到這個情況后,找了幾個跟自己交往頗深的兄弟,專門在趙元佐的府門外嘚瑟了一圈,為的就是讓其知道老趙辦了場家宴,但卻唯獨將他排除在外。這一招果然有效,趙元佐憤憤不平的在宮里叫嚷,甚至開始酗酒,最后終因為縱火燒宮殿而受到了老趙的懲罰。幸好朝廷中的官員們都比較同情這位皇子,紛紛為他勸諫求情,這才只是被罰軟禁在京城而已,不過此次事件之后,他算是徹底的激怒了老趙,自然也就與繼承人名單再也沒有了關(guān)聯(lián)。
不過始作俑者趙元僖也沒有落得一個好下場,雖然后來被老趙看中,成為了第二位未來的太子,他的妃子就為了爭奪皇后之位,甚至使出了投毒的手段,結(jié)果反而誤毒死了他,簡直是造化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