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第一名將是誰?霸氣斬殺國君寵臣
“國雖大,好戰(zhàn)必亡;天下雖安,忘戰(zhàn)必危?!弊鳛橐粋€大國,常講武事、長于戒備,而又能做到不窮兵黷武,這樣的國家民族才能真正立于不敗之地。這句話出自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司馬法》,那會兒就有這樣的思想,還是很前衛(wèi)的。作為原作者司馬穰苴,也因這部兵法中顯現(xiàn)的軍事思想流傳千古。(PS:《司馬法》的作者確定是誰,尚有爭議。編集而成,后人假托,原作者,這幾說法都有各自理由。)
春秋戰(zhàn)國雖各國紛爭,卻也出現(xiàn)了大量名將,猛將,思想家,軍事家,異彩紛呈。在眾星涌現(xiàn)的中華大地,齊國田氏家族出了一位田穰苴,他是繼姜子牙之后又一位承前啟后的著名軍事家。因為他立功被封為大司馬,后世子孫也稱司馬氏,他本人被稱之為司馬穰苴。
司馬穰苴出生前,齊國曾經(jīng)無比強盛,在齊桓公的統(tǒng)治下,齊國成為第一任中原霸主,一時威風(fēng)無二。不過齊桓公本人雖長于治國,卻不善權(quán)術(shù),生前因未選定合適繼承人,以至齊國內(nèi)亂不休,國力頓減。齊國國力漸弱,燕等國家從來沒有放下腳步來等它慢慢發(fā)展。相反,倒是時不時地擠兌它。
公元前531年,齊景公在位。晉國派軍入侵阿,甄兩地,而燕國也趁機進攻河上地區(qū),這下子兩國聯(lián)合,齊國軍隊只有退守的份,根本談不上反擊。國與國之間,談的都是利益,什么老鄰居,老交情,都是建立在實力相當?shù)幕A(chǔ)上。對于齊景公來說,現(xiàn)在的情況就是,兩國聯(lián)合起來,他扛不住,連連吃敗仗是注定的。但如果能打個勝仗,再來點小計謀,那就說不定了。問題是誰合適呢?這會兒,相國晏嬰推薦了司馬穰苴。在晏嬰看來,這位壯士“文能服眾,武能威敵?!苯^對是合適人選。
司馬穰苴首次出場,很漂亮。在齊景公面前,他談了不少有關(guān)治軍用兵的法則。盡管齊景公不全懂軍事,但有些道理是相通的。治軍不就是治國嘛,用軍法來講話,一切都好辦。所以,司馬穰苴說的這些東西,聽聽就覺得不錯。何況,他本來就是齊國人,比那些客卿,感覺起來就要安全,雖然這完全沒道理。
不過,對于司馬穰苴而言,雖然得到了國君和國相的信任,但能不能真正得到軍隊的指揮權(quán),那還得下一番功夫。為此,他向齊景公提出了條件,說他自己出身卑賤,猛然間占據(jù)高位,恐怕不能讓人信服,為此,請求派出景公最得力的親信來作監(jiān)軍,這樣,就全乎了。
齊景公點兵點將,將莊賈派出去。這個莊賈可不是陳勝的車夫,莊車夫接受了章邯的誘惑,殺了陳勝,是個見利忘義的小人。當然,齊景公的這位莊賈,也好不到哪去,在景公面前溜須拍馬,在眾臣面前左右逢迎,是個典型的佞臣。這會兒,田穰苴請他正午時分趕往軍營集合,安排調(diào)度等事宜。
他怎么做得到?他還得和眾位親友告別,以后將統(tǒng)領(lǐng)這一方大軍,他還得擺擺他監(jiān)軍的架子,在士兵尤其是司馬穰苴面前耍耍威風(fēng)。
于是,親友團,同事團,全都沉淪在美酒歡笑中,太陽已經(jīng)偏西,他才姍姍來遲。他沒想到田穰苴早就到了,軍隊已部署好,軍紀已申明,就等著莊賈這會兒醉醺醺地來了。
帶著重新整頓好的部隊,司馬將軍上前線了,休息,宿營,飲食,疾病,他事必躬親,身先士卒,賞罰分明。不得不說,他是一位戰(zhàn)場上的好將軍,既受國君重視,人品又沒得說,跟著這樣的將軍一起打仗,士氣不滿是不可能的!于是,齊軍戰(zhàn)力飆升,士氣高漲,見神殺神!就這樣,晉國大軍撤了,燕國大軍也趕緊拔腿溜了。
司馬將軍乘勢追擊,齊國失地全部收回。他立下大功,成為齊國大司馬,田家從此顯赫。
也許因為太過得勢,士大夫如鮑氏,高子等人抱團進讒,為保持平衡,心中難安的齊景公將司馬穰苴的官職一擼到底。據(jù)說退隱后的他一心寫兵書,但他怎么靜得下來?不久,抑郁而終。幸運的是,他留下的《司馬穰苴兵法》流傳于世。
司馬穰苴雖含恨而終,總算是做出了成績。相較于吳起,他不算倒霉。吳起雖有志向有才能,卻一生坎坷。他助魯國退強敵,卻被排擠,助魏國強大,被排擠,助楚國改革,卻身死人手。司馬穰苴雖同樣出身微賤,卻能得晏子賞識,拜為大將后,殺人立威治軍,未見受追責(zé),并一戰(zhàn)成名。晚年雖受排擠,的確也是因為田家勢力過大,形成黨爭了,不能完全怪景公,最重要的是,他保住了老命,保住了田家的輝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