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名相諸葛亮初出茅廬第一功竟然是搶劉備的?

        2017-04-27 14:35:3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其實,歷史上的諸葛亮根本就不曾火燒博望坡。據(jù)司馬光《資治通鑒》載:火燒博望坡一事發(fā)生在漢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而劉備“三顧茅廬

        其實,歷史上的諸葛亮根本就不曾火燒博望坡。據(jù)司馬光《資治通鑒》載:火燒博望坡一事發(fā)生在漢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之時,卻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火燒博望坡之時,孔明尚在隆中高臥,豈能去新野指揮軍隊火燒博望坡呢?

        那么,真正火燒博望坡的指揮官是誰呢?是劉備。據(jù)《三國志?先主傳》記載:“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薄度龂?、李典傳》中說:“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太祖遣典從夏侯惇拒之。備一旦燒屯去,惇率諸軍追擊之,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聽,與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賊伏里,戰(zhàn)不利,典往救,備望見救至,乃散退?!本C合史料的情況分析:劉備于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投奔劉表之后,劉表對劉備雖然不加重用,但也算是厚待,給了他一些軍隊,讓劉備駐扎在新野,看守荊州的北大門。曹操聞訊后,立即派大將李典和夏侯惇在博望與劉備對壘,后來,劉備設下伏兵,先自燒博望,佯裝被戰(zhàn)敗逃,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zhàn),對緩解荊州的緊張局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之后曹操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統(tǒng)一中國北方的一系列戰(zhàn)爭中,荊州的劉表、劉備也得到了六年的喘息機會。這也是劉備為數(shù)不多的打敗曹操的戰(zhàn)例之一。

        這個歷史故事后來的移植,不完全怪羅貫中,這又是民間藝人們的杰作。估計在元代之前這個故事的主角就已經(jīng)變成了諸葛亮。元雜劇《諸葛亮博望燒屯》就是在之前民間藝人改編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來的。只不過到了羅貫中的筆下,這個故事寫的更加精彩。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提到:關羽、張飛對劉備屈尊“三顧茅廬”請諸葛亮頗有微詞,“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庇?、飛乃止?!奔由蠚v史上的諸葛亮在加入劉備陣營后,除了聯(lián)吳抗曹做了一回說客之外,基本上在荊州數(shù)年時間并沒有什么大的作為,很難滿足民間藝人贊頌諸葛亮的愿望。所以也就顧不得歷史上原本火燒博望的功勞是劉備而非諸葛亮了。

        要說羅貫中在處理火燒博望這個情節(jié)時還是有一番考慮的,并不是為了烘托諸葛亮而完全不顧劉備。歷史上的劉備創(chuàng)業(yè)初期歷經(jīng)坎坷,以“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見《三國志?先主傳》)著稱,但軍事指揮則是水平低劣?!度龂?先主傳》注引《傅子》中丞相掾趙戩說劉備“拙於用兵,每戰(zhàn)則敗,奔亡不暇”;《三國志?陸遜傳》中陸遜也評價劉備:“尋備前后行軍,多敗少成,推此論之,不足為戚?!倍寄苷f明劉備軍事才能之差的在當時已是有目共睹,就這么一次火燒博望的勝利還被移植到了諸葛亮的身上,羅貫中可能有點于心不忍,所以在《三國演義》第一回中,出現(xiàn)了一個劉備建議的“圍師必闕”情節(jié)。這個情節(jié)在歷史上也是不曾出現(xiàn)在劉備身上的?!顿Y治通鑒》載:

        賊帥韓忠復據(jù)宛拒俊,俊鳴鼓攻其西南,賊悉眾赴之;儶自將精卒掩其東北,乘城而入。忠乃退保小城,惶懼乞降;諸將皆欲聽之,儶曰:“兵固有形同而勢異者。昔秦、項之際,民無定主,故賞附以勸來耳。今海內(nèi)一統(tǒng),唯黃巾造逆。納降無以勸善,討之足以懲惡。今若受之,更開逆意,賊利則進戰(zhàn),鈍則乞降,縱敵長寇,非良計也!”因急攻,連戰(zhàn)不克。儶登土山望之,顧謂司馬張超曰:“吾知之矣。賊今外圍周固,內(nèi)營逼急,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戰(zhàn)也。***一心,猶不可當,況十萬乎!不如撤圍,并兵入城,忠見圍解,勢必自出,自出則意散,破之道也?!奔榷鈬夜鰬?zhàn),儶因擊,大破之,斬首萬余級。

        很明顯,“圍師必闕”計出朱儶。而此時的劉備只是征討黃巾隊伍中的無名小卒,身份低微,《三國志?先主傳》中說:“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有沒有和朱儶一起并肩作戰(zhàn)還尚未可知,想湊到右中郎將朱儶這樣的統(tǒng)帥身邊說長到短,恐怕連門兒都沒有。很明顯,羅貫中的這次移植是有意而為的,也可以理解為算是對劉備的一個補償吧?!皣鷰煴仃I”本身就反映出一種傳統(tǒng)的軍事思想和軍事素養(yǎng),移植到劉備身上也是比較合適的。要不然到后來第八十三回劉備說:“朕亦頗知兵法,何必又問丞相?”,這句話所對應的例子就實在是少的可憐,成吹牛了。作者的細致在這兩個情節(jié)中得到了一個體現(xiàn)。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