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當世第一猛將 出生入死卻不能封侯
如果評漢代最知名度最高的將軍,莫過于李廣,初中就學過李廣射虎的故事: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時尋白羽,沒在石棱中。能把箭射進石頭,威猛!后來看《水滸傳》,又有一人綽號“小李廣”——全書箭術第一,一箭射雙雁的花榮。由此可見,李廣有三高:本事高、知名度高、聲望高。
到了高中,讀了《膝王閣序》,卻發(fā)現(xiàn)有一句話:“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原來漢武帝時期因為征戰(zhàn)很多,所以以軍功封侯的將軍也很多,偏偏李廣沒有封侯。再查閱資料又發(fā)現(xiàn),李廣在進攻匈奴的戰(zhàn)爭中,幾乎是逢戰(zhàn)必敗。從那時起,小編心中就認定李廣是圖有虛名之輩。直到有一天,小編和妹子約會。
妹子突然問起一個問題:即使一個人后世的名聲可以造假,但是身為一個將軍,手下死得人、花得錢是絕不可能造假的,如果李廣這么無能,為什么漢武帝卻長期委以李廣重任,而后世又對李廣有如此高的贊譽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先看李廣歷次出征的職務,第一次出征匈奴,四支部隊,李廣獨自帶領一支,四位將軍平起平坐。第二次出征匈奴,李廣任后將軍。最后一次出征匈奴,李廣任前將軍。這里要特別說明一下,“后將軍”并不是“落后的將軍“,而是在負責防守軍團后方敵人的將軍,要知道,迂回包抄的戰(zhàn)術,很常用的戰(zhàn)術,后方不能不防。
“后將軍”這個名稱聽起來雖然簡單,其實地位很高,僅次于最高統(tǒng)帥“大將軍”。漢朝武將,大將軍最大,之下就是四方將軍(前將軍、后將軍、左將軍、右將軍),至于各種聽起來很酷炫的名字,比如奮武將軍、振威將軍……,有一個詞統(tǒng)稱它們:雜牌將軍,意思就是糖分完了,獎勵你一個很酷的名字算了吧??梢?,漢武帝是很重視李廣的,李廣雖然沒有封侯,但是從官職上說,都是高級武官。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漢武帝如此重視一個似乎是屢戰(zhàn)屢敗的人,必然有深層次的原因。
來看看李廣的戰(zhàn)績。
李廣在多次“進攻”匈奴的戰(zhàn)爭中,只有一次防守戰(zhàn)是取得勝利的:李廣帶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張騫(皇帝的同學,開創(chuàng)絲綢之路的人)率一萬騎兵與李廣一同出征,分兩條路行軍,然后,李廣被匈奴左賢王率四萬騎兵包圍了,四千對四萬,還是對方主場,李廣的小兄弟們當然很害怕,廢話我在我也怕,但是李廣就不怕,李廣的兒子李敢更不怕,不僅不怕,李敢還率幾十名騎兵直穿匈奴騎兵陣,又從其左右兩翼突出?;貋韴蟾胬顝V說:“匈奴人很好搞定??!”這樣,李廣的小兄弟才鎮(zhèn)定下來。很有楚霸王項羽的氣概,兒子都這么霸氣了,李廣身為老爹,當然也要露一手。這時候,匈奴仗著人多十打一,發(fā)起猛攻,李廣的軍隊很快死傷過半,于是李廣命令士兵拉滿弓,不要放箭,而李廣自己卻拿起弓射死好幾個匈奴將領,射人先射馬,用錯了,應該是射賊先射王,幾個將領莫名其妙的連續(xù)中箭而死,匈奴軍自然心生畏懼不敢再進攻。這時天色已晚,被幾萬人圍在中間,燒火都燒不了,李廣的士兵們都以為要凍死在沙漠了,可李廣卻很輕松淡定,正常整頓部隊,軍心才再次穩(wěn)定,不久援軍趕到,匈奴軍解圍退去。
這樣的戰(zhàn)績已經(jīng)算輝煌了,但是,李廣真正的輝煌是在景帝時期,那個時候,衛(wèi)青還沒有出現(xiàn)、霍去病也沒有出現(xiàn),漢朝對匈奴的政策只有一個:防守。而李廣的就是防守時期的中流砥柱、是當時最耀眼的明星。李廣當過:上谷、上郡、陵西、雁門、代郡、云中、右北平郡太守,數(shù)千里防線,哪里有匈奴的進攻,哪里就有李廣的防守,而重要的是匈奴從未攻破過李廣的防線。沒錯,說到防守,李廣就是活生生的教科書,而李廣的形象也是高、大、上!有這么輝煌的后衛(wèi)職業(yè)生涯,漢武帝對李廣寄以厚望也就無可厚非了。
只是,漢武帝忽略了一個大大的問題:好的后衛(wèi)未必是好的前鋒,甚至大部分都不是好的前鋒。這個忽略,對漢武帝無關緊要,甚至對整個漢朝也無關緊要,畢竟這個時候,經(jīng)過文景之治,漢朝的財力物力都遠超匈奴,又出現(xiàn)了衛(wèi)青這個天才中鋒和霍去病這個天才前鋒,至于防守,要不要都無所謂;但是,這個忽略卻毀了李廣后半生的職業(yè)生涯,甚至一生的名聲,一個頂級后守,硬是被派到了前鋒的位置上,更加痛苦的是,因為早年的威名在外,對方的主力把李廣盯得很死,導致完全施展不開。
正常來講,這樣因為職務安排不合理導致的痛苦,漢武帝是能感受到的,李廣自己也能感受到。可是,第一、李廣是個不服輸?shù)娜?,一定要爭這口氣。第二、國家的發(fā)展已經(jīng)到了進攻為主、甚至到了完全進攻的階段,如果不參與進攻,那這個頂級后衛(wèi)的要放在什么位置呢?所以,李廣的路只有兩條:一、參與進攻、二、轉(zhuǎn)業(yè)到地方。李廣選擇了第一條路,對于一個能把箭射進石頭的人,能防守數(shù)千里防線而不被攻破的人,如果離開軍隊,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漢武帝和李廣自己都這樣想的,然而,結(jié)果就像大家看到的那樣,李廣在進攻過程中,要么吸引了大批的敵人,被圍攻;要么迷路找不到攻擊方向。最終,在最后一次進攻匈奴時,李廣因為迷路錯失戰(zhàn)機,自殺。
李廣堅如磐石的防守——衛(wèi)青的攻守并重——霍去病疾如閃電的進攻,這三個人銜接,也正是漢朝國力從弱到強的發(fā)展歷程。李廣善守,正是后來進攻堅實的基礎,否則,匈奴早打過來了,哪里還有后面的進攻呢?
其實,李廣的官職和待遇比大部分封侯的人都高,唯一的遺憾僅僅是未能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