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為何風流才子蘇東坡在司馬光和王安石間左右為難?

        2017-04-27 14:03:2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一道東坡紅燒肉,讓人記住了這位吃貨中的大文豪。 其實,蘇軾何止是吃貨,簡直是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文學家、藝術(shù)家, 其

        一道東坡紅燒肉,讓人記住了這位吃貨中的大文豪。

        其實,蘇軾何止是吃貨,簡直是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文學家、藝術(shù)家,

        其在文藝各領(lǐng)域才學、成就之全面、精湛,放眼全世界亦罕見。

        然而,盡管如此全能,卻在仕途上頗不得志,因“滿肚子裝著不合時宜”,

        與當時舊黨、新黨均政見不同,無數(shù)次被貶至杭州、密州、徐州、

        湖州、黃州、惠州、瓊州、常州等地,最后終老于江南常州……

        比如他自己的——《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說到他的仕途,不得不說另外兩位大家了,

        都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拿?,一位叫王安石,一位叫司馬光。

        (PS,是不是想起了司馬缸砸光,額,司馬光砸缸~~

        王安石變法大家都知道,顯然這兩位一個是革新派,一個是保守派。

        那咱們的蘇大才子,怎么一下子把兩位都得罪了呢?

        王安石和蘇軾都是少年得志,均年輕時考中進士,兩人同在朝廷任職,兩人的爭端始于不同的政見。

        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

        政見上趨于保守的蘇軾便一直反對王安石的新法,因而被迫離京。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16年的杭州當通判。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shè),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筑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在杭州,蘇軾待了2年零9個月。熙寧七年(1074年)到密州任太守,當時38歲。

        后來又轉(zhuǎn)任徐州太守2年,湖州太守3個月。然而,被貶的蘇軾并沒有結(jié)束厄運,相反遭來更大的、差點“滅頂”的災(zāi)難,從而開啟了他人生三起三落的第一落,其原由是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

        元豐八年(1085年)四月宋神宗駕崩,蘇軾東山再起。

        這一年,年僅10歲的哲宗繼位,次年改元“元祐”,英宗皇后也就是皇太后攝政,

        盡廢王安石變法,史稱“元祐更化”,并任用司馬光為宰相,也使蘇東坡青云直上。

        他先任登州太守,到任5天就被召回京城,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

        短短17個月時間,蘇東坡從戴罪之身的從八品升到正三品,躍升了12個官階。

        然而這時候,正扶搖直上主人公,我們的蘇大才子,

        卻又與現(xiàn)任宰相司馬光結(jié)下了梁子,再次演繹了與宰相“交鋒”被貶的悲劇。

        司馬光上任后數(shù)月間盡廢新法,罷黜新黨,蘇軾卻認為新法也有可取之處,

        于是,司馬光對蘇軾產(chǎn)生了不滿。不得志的蘇東坡又主動請辭外放。

        元祐四年(1089年)七月至次年二月,出任杭州太守1年零7個月。這便是蘇軾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至于三起三落中的第三起、第三落,與兩任宰相無關(guān),在此不做贅述。

        看懂了吧,咱們的東坡居士真的是個老文青,一股子執(zhí)拗脾氣,

        王安石在的時候吧跟王安石做對,說新法不好偏向保守派;

        等司馬光上臺了吧,又懷念新法的好,偏向革新派……這是個可愛的緊~~~

        不過,文人終究是文人,盡管蘇軾與王安石、司馬光之間政見不和,

        但并不影響雙方之間惺惺相惜。多年后,王安石的宰相之職被免,告老還鄉(xiāng)。

        此時的蘇軾并沒有落井下石,反而去拜訪了這位曾經(jīng)讓他遭受磨難的“冤家對頭”。

        不料,這一拜訪搭起了彼此重新認識之橋。

        為此,王安石曾慨嘆:不知道從此幾百年后才會再出蘇軾這樣的人才。

        蘇軾則投桃報李:認為世上真正有才華的人是王安石。

        而蘇軾為司馬光撰寫墓志銘也是表達尊敬懷念的感情,在他寫的3000字《司馬溫公行狀》中,

        充滿了對這位年長自己10多歲的師長之褒獎。末尾寫道:

        “軾從公游二十年,知公平生為詳,故錄其大者為行狀?!?/p>

        表達了自己對司馬光最了解。這不但直抒蘇軾對司馬光的敬意,同時也顯示了蘇軾光明磊落的品格。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