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結(jié)豪強做好稱帝準備劉邦真的是市井無賴?
司馬遷的《史記》中,劉邦“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喜?丁搬蛭輟比?,菗u昂鎂萍吧?,纂h送こぃ鉤3W吧衽砩耷肪魄?;大臣高起、王陵直言“陛下慢而侮人”。看上去,劉邦不僅是個傲慢無禮的家伙,還是個游手好閑的混混。司馬遷是個受刑罰的中書令,涉及到當朝高祖皇帝,當然不敢亂寫。
劉邦的形象就此定格,后來的文學作品多把劉邦描寫成市井無賴出身。唐代詩人章碣“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的名句,也將劉邦與項羽等同,當成不讀書的粗人來諷刺朝廷鎮(zhèn)壓讀書人的荒謬。電視劇《楚漢傳奇》更是添油加醋將劉邦演繹成一個原本胸無大志、只是因緣際會碰巧成就帝業(yè)的沛縣流氓頭子,陳道明的精湛演技,讓劉邦的這一形象進一步深入人心。
這顯然是對劉邦的誤讀。
一個市井流氓能在群雄逐鹿的年代開創(chuàng)漢皇帝國?并就此鑄就漢文化根基?顯然滑天下之大稽。真實情形是,劉邦根本就不是什么市井無賴,而是一個胸懷大志、兼具文韜武略的少有的政治家。而且,是一個有長遠打算,早就做好了推翻暴秦準備的政治家。
事實上,同樣在《史記》中,司馬遷記錄的是,劉邦“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一比較就會知道,劉邦是個有大義的人,只是平常喜歡作弄人。而好酒色,在戰(zhàn)國游俠成風的年代,算不得什么毛病。
“機會總留給有準備的人”,劉邦就是那個有準備的人。
劉邦是個讀書人
《史記》之《韓信盧綰列傳》明確記載“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說的就是劉邦與盧綰為同學。后來劉邦經(jīng)過考試任泗水亭亭長,征糧催役,均需閱讀各種公文,沒讀過書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劉邦看不起沛縣大小官吏,常常作弄他們,更顯劉邦才學不下于普通士子。
話說與縣令交好的呂公遷居沛縣,當?shù)睾澜芎痛笮」倮羟巴YR。大才子蕭何主持接待,聲明賀禮超過一千錢的可坐堂上席位,劉邦一分沒帶寫了個“賀禮一萬錢”的帖子進去,引得呂公出門相迎。蕭何說劉邦只是個慣講大話的人,劉邦卻昂首上座,高談闊論,戲弄滿座賓客,弄得呂公非得將呂雉嫁給年近40的劉邦,這呂雉也成為日后的呂后。若劉邦真是一個沒讀書的粗人,早被滿座的沛縣精英們轟下去了。
“劉項原來不讀書”,不過是歷代讀書人向強權(quán)表明心跡的一種怯懦解讀。而這種解讀,強權(quán)歷來并不認賬,鎮(zhèn)壓或收買知識分子,從來就是維穩(wěn)的首要任務(wù)。
廣游天下,劉邦不是普通農(nóng)民
豐邑縣中陽里村出生長大的劉邦的確是地道的農(nóng)民出身,可以算得上是社會最底層。即便和呂雉結(jié)婚之后,呂雉還需要在中陽里村下田耕作務(wù)農(nóng)。但劉邦是個讀了書的農(nóng)民,而且是極不安分的農(nóng)民。
正值秦始皇征伐天下之際,少年劉邦就欽慕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的魏國公子信陵君,不遠千里前去投奔??墒钱斔宦反蚬ひ宦钒仙鎭淼轿簢汲谴罅簳r,才知道信陵君早已死掉了。但是,信陵君的一個門客叫張耳的,因有才氣,被一個拋棄丈夫離家出走的富家女看上,得到岳丈家的資助,有了財力之后的張耳也延續(xù)了信陵君的路子,廣招門客。劉邦就去投奔張耳。
《史記》之《張耳陳余列傳》載曰:“高祖為布衣時,嘗數(shù)從張耳游,客數(shù)月?!庇螝v魏國的劉邦常常在張耳那里一住就是幾個月,由此也結(jié)識了不少英雄豪杰。這張耳可不是簡單人物,曾協(xié)助過陳勝,先后被項羽、劉邦封為常山王、趙王,其門人多是剛烈忠勇之士。張耳死后,他的門人因見路過趙國的劉邦怠慢張耳的兒子,就密謀殺死劉邦,但被告發(fā),至長安遭受各種酷刑,誓為張耳的兒子洗白,稱謀反之事與張耳的兒子無關(guān)。這一節(jié)把劉邦也感動了,遂赦免了所有人,并且這些門人日后都做了高官。
張耳看得起劉邦,劉邦日后也厚報了張耳??梢哉f,張耳是劉邦的政治啟蒙導師。公元前225年,秦國滅了魏國,張耳成為秦庭通緝要犯,31歲的劉邦也就回到故里,學著信陵君、張耳廣結(jié)各路英豪。
30出頭的劉邦,雖然還是個小人物,卻已經(jīng)交游廣闊、見多識廣。這就是他在沛縣做亭長時,有能力和底氣作弄沛縣大小官吏的主要原因?;氐街嘘柪锎宓膭?,早已非池中之物,哪里還是個普通農(nóng)民。
豪爽大方、廣結(jié)豪強
百萬雄師掃平天下,始皇登基,各路英豪蟄伏下來,等待時機。31歲的劉邦回到中陽里村,當然無心務(wù)農(nóng),他要效法信陵君、張耳,廣結(jié)豪強。
搞政治是要錢的。劉邦窮得叮當響,但有錢就吃肉,沒錢就喝水,照樣擺出一副戰(zhàn)國公子架勢。這樣一來,即便當了亭長,也沒有積蓄,弄得還經(jīng)常要賒酒喝。非但如此,30多歲了,也沒錢成家。曹氏就是劉邦回老家后過不了門的老婆,電視劇《楚漢傳奇》把曹氏說成是一個開酒館的寡婦,顯然是戲說了。曹氏生的長子劉肥后被封為齊王,足見劉肥是輿論認可的劉邦的親生骨肉,也足見劉邦和曹氏的關(guān)系不是一個街頭混混與一個風流寡婦的關(guān)系。最大的可能就是,一者劉邦沒錢將曹氏娶進門,二者劉邦懷有大志,不想禍及妻兒。
將近40歲的時候,呂公將呂雉嫁給劉邦,想來呂雉帶了不少嫁妝,劉邦才算有了正式家室。而這個呂雉顯然也非尋常女子,和劉邦一樣豪爽大方,還比劉邦能吃苦,所以和劉邦一起打天下的那幫沛縣老臣都敬畏呂雉,也所以有了日后的呂氏專權(quán)。
后來名聞天下的樊噲、盧綰、夏侯嬰、周勃等人應該沒少在劉邦家蹭吃蹭喝,這些人既敬劉太公,又敬呂氏,成為劉邦自起家開始的鐵桿兄弟和得力幫手。
義膽雄心
還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前,劉邦就干了類似殺頭罪的事。劉邦押送一批囚徒去驪山服勞役,路上不斷有人逃走。見交不了差,劉邦干脆將所有人都放掉,自己選擇逃亡。按秦律,這當然是死罪,只是不知為何沒有牽連家人,可能是與沛縣縣令交好的岳父在其中起了作用吧。
這個時候的劉邦,快接近50歲了,而且也已經(jīng)有了家室子女,但他就敢干這樣的事。有十幾個囚徒?jīng)]地方去,也跟著他一起逃亡,就成了漢家軍最早的種子了。劉邦回不了家,一直躲藏在芒碭山和周圍的沼澤地,呂氏要見劉邦,也只能自己過來找。
躲著躲著,劉邦身邊的兄弟竟然發(fā)展到近百人。這個時候,陳勝、吳廣起義爆發(fā),劉邦的機會來了。各地起義風起云涌,沛縣縣令為了自保,也想起義,但身為暴秦官員,少有德政,難以號令沛縣軍民,就在蕭何、曹參的建議下打算迎接劉邦回沛縣。沒想到縣令轉(zhuǎn)而反悔,拒絕劉邦進城。劉邦寫了一份給老百姓的帛書用箭射進城內(nèi),城里百姓見到帛書后一擁而上殺死縣令,足見劉邦的文采和動員能力有多強。劉邦進城被奉為沛公,從此開始了建立大漢的征程。
殺頭的罪,在劉邦看來,也不過酒中游戲,這種義膽,非常人所有。
說到這里,我們來看看劉邦是個什么樣的人:有文化、有閱歷、有號召力、交游廣闊、豪爽大方、義膽雄心。這樣的人,能是一個“不讀書”的普通農(nóng)民么?蟄伏于沛縣十幾年的劉邦,敢在談笑間不顧惜家人冒死罪放走所有囚犯,實在是早就洞悉時局:天下之變,就在眼前。后世儒生將劉邦描繪成一個市井流氓,不過是在潛意識里要報劉邦看不起儒生的仇,因為常有儒生要投劉邦,劉邦卻拿儒生的帽子當尿壺。但事實上,劉邦并非看不起儒生,他只是看不起“理中客”式的儒生——當劉邦遇上豪爽的儒生高陽酒徒之時,立刻委以重任。足見,劉邦自己是個有準備的人,也就看不起只會夸夸其談而怯于行動的讀書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