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他有提攜之功 為何只因一件小事就翻臉!
他,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因散文創(chuàng)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而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從小聰慧過人,酷愛讀書,過目不忘,后因在文學上的成就也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們就是歐陽修和王安石。
歐陽修大王安石十四歲,王安石進京以文結(jié)識歐陽修的弟子曾鞏,結(jié)為摯友,曾鞏覺得王安石文采過眾,便把王安石推薦給歐陽修。歐陽修讀過王安石的文章,大為贊賞,兩人同為江西老鄉(xiāng),再加上曾鞏多次推薦,便舉薦他為相輔接班人,有師長之誼,結(jié)為私交。
王安石官路一路坎坷,直到宋神宗即位,因久慕王安石之名,王安石才開始得到重用。當時宋朝所面臨的政治、經(jīng)濟危機以及遼、西夏不斷侵擾的困境,宋神宗想要勵精圖治試圖改變,這時王安石提出變法,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任命他為宰相,全國推行變法。
變法自然會觸犯一些人的利益,朝中以歐陽修、司馬光、蘇東坡等人保守派的反對,他們實力龐大,并獲得了皇太后和大批保守派官員的支持,王安石則獲得很多改革派和宋神宗的支持,彼此互相爭斗。中國古人變法都沒有什么好結(jié)果,變法之初,宋神宗十分支持,后期保守派因變法中的過失攻擊王安石,新法成效不是很顯著,宋神宗罷免了王安石宰相之位,變法失敗。
或許歐陽修內(nèi)心是支持新法的,早年歐陽修與范仲淹一起推行“慶歷新政”,說明他不是一直的保守派,是愿意接受改革的。在王安石推廣新法初期,其弟子曾鞏與王安石一起推廣新法,難道沒有歐陽修背后的支持嗎?變法推行之際,歐陽修正處晚年,思想也逐漸趨于保守,變法過程中,也慢慢損害了他們同盟的利益,自然反對變法。因政治主張不同,歐陽修和王安石在變法中各占一方,開始慢慢疏遠了,形同陌路,友誼的小船就這樣說翻就翻了。
歐陽修和王安石因政治理念不同,自然不會成為同盟,后來處境不一樣,寫詩文的心境不一樣,創(chuàng)造了不同的文學風格,對后人來說,或許是件幸事,讓我們欣賞到了詩文發(fā)展中的不同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