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為何在臨死的時候破口大罵劉備“大耳賊”
早在劉玄德身處徐州之時,曹丞相想要將其除之而后快,而那戰(zhàn)敗之后的呂奉先卻想著過來投靠他,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們倆共同的敵人都是丞相大人。于是兩人拜了把子,結(jié)成異姓兄弟,關(guān)系非常的要好。為了能將劉玄德鏟除,丞相專門設(shè)下計謀,讓其與袁術(shù)交手,這種情況所導致的結(jié)果就是丞相將另外一大軍事集團,拉入了對付劉玄德等人的陣營中來,倘若他們聯(lián)手攻打徐州的話,那么徐州肯定沒有保住的機會。
在當時,劉玄德對于袁術(shù)是沒有多少的反抗能力的。當時的軍事勢力排名中,袁術(shù)軍位列首位,而丞相則排第二,剩下他跟呂奉先二人的實力最為薄弱。所以他想要對付袁術(shù)的話,絲毫沒有勝算,除非能夠聯(lián)合丞相的力量,因此他才選擇前來投靠,促成了兩大軍事集團的聯(lián)合。其實,如果劉玄德不是為了大局考慮的話,而是只考慮自身安危,那么他肯定會先安排好急跌撤退線路,因為戰(zhàn)敗是必然的,他肯定會為自己找到一個安全的去所。
而丞相所在的位置,就是他眼中最有價值的地方,就算交情不是太深,丞相對他也非常不錯了,不僅白白的將徐州送給了他,還封其為征東將軍,可謂是大方至極。因此,不管是怎么算,投靠丞相都是他的最佳選擇。而且如果能夠丞相沾上交情,那么對于呂奉先來說一樣有莫大的好處,他們二人的關(guān)系比之二爺和翼德來說,更要不凡一些。
他們不是在路上看對眼之后,就隨便找個地方拜了把子,而是真正的生死兄弟,他們掙扎在丞相和袁術(shù)兩大軍事集團的夾縫之中,互相補充,互相幫助。倘若是袁術(shù)想要取劉玄德的項上人頭,呂奉先自然會出面求情阻攔,反之丞相想要呂奉先腦袋的話,劉玄德也一定會出面的。
正是因為這一層交情,凡是劉玄德被人逼上絕路,開始拋妻棄子的時候,都是呂奉先默默的在后方替他照顧家人,而他之所以這樣做,不單是因為劉玄德是他的結(jié)拜兄弟,更是因為倘若丞相想要殺他的時候,劉玄德能夠替自己出頭。后來為了征討袁術(shù),丞相授意二人再次統(tǒng)一戰(zhàn)線,因為兩人的交情不凡,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也就變得更加的牢靠??墒钱攽?zhàn)爭勝利之后,呂奉先卻被丞相抓了起來,他自然非常的不忿,質(zhì)問他既然是丞相的客人,為什么卻對于自己被擒之事一言不發(fā),好歹也幫忙求求情啊。按理說這個時候就該他這個義兄出面了。
呂奉先先是對丞相服軟,稱你既然擅長謀略,而我又是三國第一猛將,咱倆在一起就是雙劍合璧,統(tǒng)一天下指日可待。丞相聽了點了點頭,又問劉玄德的意思。結(jié)果這位義兄非但沒有幫著說話,反而添油加醋的說道,你忘了他跟著丁原的時候殺了丁原,跟著董卓的時候殺了董卓,你就不怕他跟著你的時候,再殺了你?此話一出,呂奉先腦袋嗡的一聲,他沒想到自己的好兄弟會如此陷害自己。
可劉玄德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因為當時他已經(jīng)得到了豫州,如果呂奉先死了,那么他還有希望再得到徐州,但如果不死的話,那么徐州就將會落在呂奉先手里,當時在那片地域已經(jīng)沒有多少能夠制約呂奉先的強將了,對他來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不過這一落井下石的手段并不高明,他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實在不是正人君子所謂,傳出去也不好聽。
參考丞相的脾氣,他其實應(yīng)該選擇讓呂奉先活才對。因為最終的決定權(quán)其實是在丞相的手中,殺不殺他其實早就有了打算,他之所以詢問,就是想要得到一個令他滿意的答案,若是正中他下懷的話,便會按照這個意思去辦,以后出了事也方便他自由甩鍋。呂奉先畢竟有太多信用不良的記錄,丞相自認手段高明,可是一樣沒有把握能夠制住他,因此還是殺了最為保險。
所以就算是劉玄德為他說了一句好話,那么丞相還是會笑瞇瞇的繼續(xù)問其他人,直到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為止。實際上劉玄德在這里中了丞相的計謀,無論他怎么回答,始終占不到一點好處,這是他棋差一招的地方。不過這個典故也提醒了我們,當決定權(quán)不在我們手中的時候,千萬不要站出來做惡人,萬一對方否定了你的提議,那么你就會變得里外不是人,而當決定權(quán)在自己的手里,就盡量教唆別人當惡人,讓他們犯規(gu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