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將準噶爾部滅族 鑄就“十全武功”之首
乾隆時期經(jīng)濟問題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因此民間的疾苦仍然很多,民變動亂時有發(fā)生,老百姓活不下去,自然就要反抗,要抗爭。這中間既有小規(guī)模的抗稅抗糧的事件,也有大規(guī)模的宗教種族反抗。他們一反抗,稅收不上,糧征不來,邊疆地區(qū)和少數(shù)民族要鬧獨立,乾隆無法接受,所以乾隆采取強有力的鎮(zhèn)壓手段。乾隆時期的乾隆發(fā)動了十次較大軍事行動,乾隆引以為傲。稱其為“十全武功”,按照乾隆自己說的是:“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兩平準部為“十全武功”之首:
17世紀出,瓦刺人向西退出蒙古高原,并分裂為4部: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即后來被大清稱為“漠西蒙古”。
其中和碩特部顧實汗在1634年受4世班禪和5世達賴的邀請入藏,并趁機占領全藏,并在1642年立“和碩特汗國”。其版圖包括整個青藏高原,而顧實汗則受到大清順治帝的策封。
漠西蒙古中最強大的是準噶爾汗國。第1個被擊敗的是土爾扈特部,土爾扈特部被逼西移。到了1705年,土爾扈特人已移到俄羅斯的頓河與烏拉爾之間的廣大地區(qū)。1634年,巴特爾即位為準噶爾汗。他擊敗哈薩克人。1676年,巴特爾的第4子噶爾丹即位。此人是漠西蒙古的英雄,在位其間,準噶爾帝國達到極盛。他首先統(tǒng)一了漠西蒙古4汗國,隨后,他南下征服了回部察合臺汗國,建立了可與大清抗衡的,方圓500萬公里的大帝國。
噶爾丹決心取代大清。他在1688年進攻外蒙古,土謝圖汗等被擊敗,逃入內蒙古。噶爾丹追進內蒙,劍指北京??滴醯塾H征,率清軍與噶爾丹在北京以北內蒙古的烏蘭布通決戰(zhàn)。在清軍的大炮前,兇猛無敵的準噶爾騎兵血肉橫飛,這是噶爾丹出道以來第1次慘敗。
1695年,噶爾丹與漠北遠征的清軍再戰(zhàn)于昭莫多,并再敗于清軍炮火之下。噶爾丹和妻子雙雙被擊斃。外蒙古從此并入大清。1687年巴特爾之孫(噶爾丹之侄)策妄即位。這又是一位英雄。征服了因噶爾丹只死又反叛準噶爾的哈薩克人。1720年,策妄的兒子噶爾丹策零(不是噶爾丹)領20萬大軍擊退俄軍,迫使俄國與準噶爾劃界而治,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1705年,策妄派他的弟弟策零進行了一場艱苦的行軍,長途奔襲,突然出現(xiàn)在拉薩,和碩特汗國末任拉薩汗被殺,和碩特汗國滅亡,而其后裔成為至今生活在青海高原的蒙古人。1720年,準噶爾軍被清軍逐出出藏,而西藏從此為大清所控制。
噶爾丹策零即位后,進軍外蒙古,迫使雍正帝簽定邊界條約。規(guī)定以外蒙古杭愛山為界:山以西屬準噶爾,山以東屬大清。1753年,噶爾丹策零的孫子達瓦齊在姑父阿木爾撤納(非準噶爾人)的幫助下奪得準噶爾汗位。達瓦齊后打敗漠西蒙古的杜爾特部,逼杜爾特部歸清。后來達瓦齊與阿木爾撤納反臉。阿木爾撤納占據(jù)伊梨獨立,被達瓦齊擊敗,被迫逃到大清。1755年,乾隆帝派清軍帶阿木爾撤納西征準噶爾,達瓦齊戰(zhàn)敗投降,準噶爾被大清所控制。但阿木爾撤納不愿接受大清的統(tǒng)治,起義反抗,并被清將兆康擊敗。
此事令到乾隆帝震怒,下令除女人分賞官兵外,整個準噶爾部被滅絕。幾十萬準噶爾人死于清軍的屠刀之下,鮮血染紅了衛(wèi)拉特草原,準噶爾人遭到了滅族之災,數(shù)千里內,逐無一人,只剩下一個無人的準噶爾盆地,從此準葛爾成為了一個地名。
清軍隨后又征服了天山南路的回部,天山南北皆并入大清帝國。在大清的立場上看,這是征服的新疆土,故稱為“新疆”。
阿木爾撤納不甘心屈服,逃入西伯利亞,混在俄羅斯人中間,后來死于天花。事后,俄國曾請清使到場驗看尸首。
對于清軍屠殺準噶爾人民的問題,如果想要從清史中找到這些信息不易,國內許多學者大多予以回避,很少有專門論述這一事件的文章。但是紙包不住火,總會出現(xiàn)有良知,有節(jié)操的文人學者敢于記錄真實的歷史,還原當時的血腥與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