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因為什么事
世人提起諸葛亮總是回想起劉備當初三顧茅廬請其下山,草船借箭........等等,從而帶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情的緒,而關(guān)于諸葛亮的隆中對策更是被廣為流傳,但是,關(guān)于諸葛亮之事情還有一事而被廣為人知,那就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那么,諸葛亮為何要揮淚斬殺馬謖呢?這是惺惺作態(tài)還是什么,一起來看看諸葛亮為何要斬殺馬謖吧。
馬謖簡介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lǐng)。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wù)?,從白天到黑夜?/p>
但是可惜,在怎么又過人的才氣還是被諸葛亮所謂的顧全大局給斬殺了。
公元228年,馬謖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zhàn)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后被諸葛亮斬首。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據(jù)記載,公元221年,劉備親率大軍攻打東吳,歷史稱這場戰(zhàn)爭為夷陵之戰(zhàn),同年八月劉備兵敗而逃,次年,劉備死亡。劉備死后,諸葛亮輔佐后主劉禪治理國家。他發(fā)展生產(chǎn),積累經(jīng)濟實力;平定了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叛亂,穩(wěn)定了國內(nèi)政局;然后北上漢中,準備伐魏。
在蜀漢建興六年,他率軍繞秦嶺西側(cè),出祁山,先后拿下天水、南安、永安三郡,魏國關(guān)中動搖。魏明帝曹睿親臨長安,穩(wěn)定局勢,派大將張郃對抗蜀軍。
雙方在街亭遭遇,馬謖任前敵總指揮,統(tǒng)帥諸將,但指揮不力,全軍潰散,被張郃擊敗,諸葛亮被迫撤軍。諸將多有怨言,諸葛亮為穩(wěn)定軍心,斬馬謖謝眾,并上表自貶三級。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因為什么事?
諸葛亮斬殺馬謖原因有三。
其一,馬謖自告奮勇駐守街亭,遇到魏將張頜所率主力的抵抗,他違背了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聽部將王平的建議,在寡不敵眾的形式下,居然不下占城,而舍水上山結(jié)果被張頜軍隊切斷水道,殺得大敗。
其二,街亭失守,使諸葛亮十分被動,一場十分有利的戰(zhàn)局頓時變成敗局。
其三,盡管諸葛亮十分愛惜馬謖的才華,但是,為了嚴明軍紀,他毅然按照軍法處斬了馬謖,還上疏朝廷,自請貶官三級,追究個人“不能訓章明法”、用人不當?shù)呢熑巍?/p>
而諸葛亮斬馬謖在后世還衍生出了一個成語,那就是顧全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