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也上科學課 那是怎么樣的情景?
1662年,年僅8歲的愛新覺羅·玄燁繼承大統(tǒng),登上大清帝國的皇帝寶座。這個父親剛剛?cè)ナ赖暮⒆?,還沒來得及擦拭失去親人的淚水,就得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一個帝國的重任。他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君主,開啟了“康乾盛世”局面的康熙帝。
開啟科學之門
在康熙登基的第5年,發(fā)生了一件讓他刻骨銘心的科學事件。1667年,少年康熙帝開始親政。這時楊光先掌管了欽天監(jiān),但是他所采用的歷法卻錯誤百出,甚至連閏月都推算錯了。于是康熙親自帶領(lǐng)官員測驗日影,來確定哪種歷法更優(yōu)越,結(jié)論是西方傳教士所采用的歷法更加準確。在這次“歷法之爭”的過程中,康熙曾詢問周圍的大臣關(guān)于中西歷法的意見,但是眾大臣或莫衷一是,或道不出所以然。對這種“舉朝無有知歷者”的狀況他非常心急,這次“歷法之爭”讓康熙意識到,如果他不懂科學,就只能聽從別人的想法,而無法做出正確判斷。由此,康熙開始認真關(guān)注、學習科學。
康熙是一個具有務(wù)實精神并且很自律的人,他親自制定了需要學習的科目表,選擇了數(shù)學、幾何、天文、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等一些具有實用價值的科目,并邀請了法國傳教士徐日升、安多、張誠、洪若翰等人作為他的老師,并要求他們撰寫授課教材。
自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開始,康熙安排傳教士們每天都進宮講課。上午講兩個小時,晚上再講兩個小時,甚至在外出的時候康熙也會帶著傳教士,以便不耽誤課程。康熙學習認真刻苦,細心聽講,反復演算,有疑必問,勤奮地學習了四五年之久。
康熙在學習過程中不是死記硬背不求甚解,而是十分重視實踐。例如,有一次洪若翰神父給他講到物體的成分時,康熙就拿起一個球,精準地稱出了球的重量,測出它的直徑。然后,他再算出同樣材料、直徑不同的一個球的重量,這樣就可以求出這個固體的密度。最后康熙還會再測算一個同樣直徑或同樣重量的球,來對剛才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驗證。
康熙淵博的知識不僅來源于他平時的刻苦學習,還來自于他勤奮的調(diào)查和實踐。例如在親征噶爾丹的途中,每到一地,他都不忘調(diào)查記錄當?shù)氐牡孛病⒌刭|(zhì)、水利、農(nóng)業(yè)、生物等方面的概況。
組織測繪《皇輿全覽圖》
1689年,中俄進行尼布楚談判需要地圖,但是卻發(fā)現(xiàn)因為地理知識缺乏,中國東北部分沒有地圖可用,這個時候傳教士進呈了已經(jīng)繪制好的亞洲地圖??滴醯凵钪貓D在國家政治、軍事、經(jīng)濟、交通、河道治理等各個方面的重要意義,他也意識到中國舊地圖存在測量不精準、比例尺大小不一等各種問題,于是下定決心要測繪全國及各省的精確地圖。
1707年測繪工作開始,先由傳教士張誠進行試測,測繪了直隸地圖一幅??滴跤H自參加測繪,他的工作是將測試結(jié)果進行??保褱y試圖和舊地圖進行比較,確認新測繪地圖的精度遠遠高于舊地圖。試測成功后,全面的測繪工作就開始了。
1708年,從傳教士白晉、雷孝恩、杜德美奉命測繪萬里長城開始,一直到1718年,10年間傳教士們跑遍了關(guān)內(nèi)15個省、關(guān)外的“滿洲”、西藏等地,1718年底,終于繪成了《皇輿全覽圖》。這幅地圖是當時世界上工程最大的制圖,也是最精確的地圖,在很長時間內(nèi),中外各國所繪的中國地圖都用此圖作為底本。
盡管康熙沒有和傳教士們一起奔赴各地測繪地圖,但是他是這次測繪工作的領(lǐng)導者和組織者。早在大規(guī)模測繪之前,康熙就廣泛派人測量了各地的北極高度(地理緯度)和東西偏度(地理經(jīng)度),為測繪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在測繪過程中,康熙又命各地官員妥善招待和配合傳教士們的測繪工作,并且每一地的測繪完成后,要第一時間將圖傳入宮中,便于康熙觀看和使用??滴醯目茖W素養(yǎng)和眼光促成了這次偉大的地圖測繪活動。
培養(yǎng)數(shù)學人才
康熙不但自己精通算學,也非常注意對數(shù)學人才的培養(yǎng)。清代著名數(shù)學家梅文鼎、梅轂成祖孫二人,就是通過康熙的“慧眼”被提升的??滴踉谀涎驳臅r候,幾次召見還是平民的梅文鼎,又談天文又談數(shù)學,連續(xù)談了3天,并題字“績學參微”贈送梅文鼎。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還把梅文鼎的孫子梅轂成接到宮中,讓他從事歷法和數(shù)學的研究,并編纂數(shù)學書籍。梅轂成還從康熙那里學習了不少數(shù)學知識,例如中國古代數(shù)學中的“天元術(shù)”,即建立數(shù)學方程的方法(這種方法在明代以后就失傳了)。康熙教會了梅轂成“借根法”,梅轂成認為“借根法”就是“天元術(shù)”。這種消失了的方法又得到了傳承。
1713年,康熙在暢春園蒙養(yǎng)院設(shè)立算學館,培養(yǎng)八旗世家子弟30多人學習算法,并命梅轂成任蒙養(yǎng)院匯編官,與泰州人陳厚耀一起編纂《數(shù)理精蘊》。這部書不僅剖析和研究了我國古代數(shù)學,還大量吸收了明末清初以來傳到中國的數(shù)學知識,是一部介紹西方數(shù)學知識的百科全書,也是我國文化科技寶庫中的重要財富。
學習醫(yī)學知識
傳教士來到中國,不僅介紹、傳播了西方醫(yī)學知識,也開始研究中醫(yī)。張誠、白晉在任職期間,向康熙介紹解剖學知識,并結(jié)合人體疾病,尤其是康熙本人所患疾病進行說明,例如傳教士羅德先曾治愈了康熙的心悸癥和上唇瘤,讓康熙不僅對西醫(yī)欣賞有加,也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
隨后,康熙組織在宮中設(shè)立了實驗室,對生物、化學、藥物和多種疾病的物理原因都進行了研究和實驗。在這個實驗室內(nèi),制出過多種丸、散、膏、丹,康熙多次親臨觀看操作過程,并將試制成功的藥劑留作御用。他外出時還攜帶著這些藥物,有時還會賜給皇子大臣等。
1692年,康熙生病,高燒不退。法國神父進獻了歐洲常用的金雞納霜來給康熙治病,盡管通過多次病例已經(jīng)確信金雞納霜可以治愈皇帝的病,但是當時的中國醫(yī)生堅決不同意康熙使用這種西藥??滴蹩吹阶约旱牟≡絹碓街?,自己決定服用一半劑量的金雞納霜,晚上他就退燒了。在繼續(xù)服用金雞納霜后,康熙的病痊愈了。由此可以看出,康熙是一個講求實效,敢于吸收歐洲先進醫(yī)學知識的人。
康熙在位61年,不但鞏固了中國的統(tǒng)一,還促進了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這位皇帝還有一個與中國歷代君主不同的特點,就是他對待科學的態(tài)度——他重視科學,提倡科學,學習科學,理解科學,這一點無論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還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都無法與之相比。從某種意義上說,康熙是中國歷代帝王中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