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崇法治令行禁止 曹操還有哪些特質(zhì)注定他成功
我們都知道曹操以奸詐著稱,比較著名的一個故事就是“割發(fā)代首?!毕旅?,我們就一起走進曹操的世界。
這個事情是說,曹操一次統(tǒng)兵在外,時值麥熟,老百姓躲避軍隊都藏了起來,曹操了保護百姓的田地,因此下令“敢有踐踏百姓田地者,斬?!?/p>
三軍收到軍令,都很小心的行軍,生怕違反了軍令。
可偏巧,當時曹操的馬受了驚嚇,沖進了麥田,踩毀了不少麥子。曹操認為自己違反了軍令,應該斬首,后來在手下的極力勸說下,曹操決定以割發(fā)代替斬首。當時的人認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輕易不能割發(fā),曹操割發(fā)是對自己比較嚴格的處罰。
曹軍見主將尚且如此,頓時軍紀肅然,誰也不敢不遵守軍規(guī)。
這個故事有人認為是曹操奸詐的體現(xiàn),屬于?;^,但實際上,我們要求曹操因此而死掉未免太過迂腐。
其實,這件事不僅不是曹操的黑點,還應該是曹操成功的體現(xiàn),從曹操嚴格遵守軍令這一項,就可以看出曹操能夠成就霸業(yè)的原因所在了。
曹操曾告誡自己的兒子曹彰:“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p>
這是在曹彰領(lǐng)兵出征前夕,曹操對他說的話,曹操說這個話的目的很明白:任何人包括是我的兒子,在軍國大事,在制度法律面前,也沒有人情可講。
不僅僅是曹操,曹操用的人也多是鐵面無私,信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p>
趙儼擔任縣令時,曾辦理過曹操大將李通家的案子。
當時李通妻子的伯父犯法,被趙儼捉拿,李通妻子哭著求李通去救人,但被李通拒絕。趙儼明知道此人是李通家親屬,但也沒有網(wǎng)開一面,趙儼秉公執(zhí)法殺掉此人。
事后,李通不僅沒有怪罪趙儼,反而“嘉儼執(zhí)憲不阿,與為親交。”(贊揚趙儼秉公執(zhí)法,與其結(jié)為好友。)
又有,曹操嫡系將領(lǐng)曹洪的親屬犯法,被滿寵捉拿,曹洪親自向滿寵求情,但被滿寵拒絕。曹洪又向曹操求情,滿寵聽說話,不等曹操命令,連夜將犯人殺死。
曹操后來得知此事,不但沒有怪罪滿寵,反而笑著說道:“主事的官員難道不都應該像滿寵這樣嗎?”
有人認為,曹操崇尚法治,是典型的法家代表,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卻不全對。曹操崇尚法治,但卻不貶低儒學道德,他曾說:“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笨梢?,在曹操眼中,法治并不是萬能藥。
那么曹操為何如此推崇“依法治國”呢?
因為他親眼目睹了漢末法制廢弛,制度典章荒廢導致天下大亂。
漢末大亂,其根源在于土地兼并嚴重,百姓流離失所,而那些豪強地主仗著朝中有人,作威作福,為所欲為。
漢末人仲長統(tǒng)的著作里寫道:“豪人之室,連棟數(shù)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羣,徒附萬計。船車賈販,周于四方;廢居積貯,滿于都城。琦賂寶貨,巨室不能容;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妖童美妾,填乎綺室;倡謳伎樂,列乎深堂。賓客待見而不敢去,車騎交錯而不敢進。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敗而不可飲?!?/p>
曹操正是目睹了漢末以來這種豪強胡作非為的作風,因此才決心改變這種社會風氣。
他早年做洛陽北部公安局長,就曾以“五色棒”嚴懲了豪門親戚,也正是因此他丟掉了官職。
從曹操尊崇法治,令行禁止這一點來看,曹操取得北方霸權(quán)絕非偶然。
郭嘉在比較袁紹與曹操優(yōu)劣時,稱贊曹操說:“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這并非對曹操拍馬屁,而是實實在在的制度優(yōu)勢。
當制度代替關(guān)系,法治代替人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樣的曹操很難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