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怎么死的 曹操“五子良將”之一徐晃之死
徐晃位列三國曹操“五子良將”之一,既是一名勇將也是一名謀將。跟隨曹操征戰(zhàn)南北,為曹魏的創(chuàng)建屢立功勛,深得曹操喜愛。但是歷史上徐晃怎么死的,卻有兩個不同版本。徐晃原是誰手下的大將,徐晃年輕時曾做河東郡小吏,因隨車騎將軍楊奉討伐賊寇有功,被升為騎都尉。時值漢獻帝被李、郭汜劫持。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漢獻帝在河內(nèi)太守張楊、興義將軍楊奉等殘余朝官的保護之下,回到了洛陽。楊奉被拜為車騎將軍,駐兵大梁。徐晃見大將軍兼司隸校尉韓暹和衛(wèi)將軍董承之間爭斗日益加劇,就勸楊奉歸附曹操,楊奉決定聽從徐晃的建議。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曹操保護著漢獻帝要遷都許昌的時候,楊奉在韓暹的挑撥下又改變了歸附曹操的主意,而是跟韓暹一起出兵去劫駕。楊奉在梁(今開封)被曹軍殺得大敗。徐晃則趁機投奔了曹操。歸附曹操后,作戰(zhàn)勇敢,兼有謀略,深得曹操喜愛。
曹操手下勇將徐晃
徐晃是河東楊人,與關羽可以說是同鄉(xiāng)人,盡管徐晃和關羽各為其主,但是兩人的關系似乎也是不錯的。似乎也是因為是同鄉(xiāng),死法也是大相徑庭。那么,徐晃怎么死的,死后徐晃又被葬在了哪里。
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
從此,他便成為曹操的一名忠實戰(zhàn)將,跟隨曹操轉(zhuǎn)戰(zhàn)南北,為曹魏的創(chuàng)建屢立功勛。曹操分兵給徐晃,派其攻打卷、原武兩地,破之,被拜為裨將軍。又隨曹操攻呂布,降呂布將領趙庶、李鄒等。后與史渙在河內(nèi)斬殺眭固。
徐晃使用武器——開山斧
徐晃主要是用開山大斧,當然也有用刀的時候。在攻打袁尚的時候斬殺大將汪昭的時候就寫:“一刀斬汪昭于馬下”。但除此之外用的都是開山大斧。后與趙云交戰(zhàn)中,被趙云奪來的鋼鞭擊中后心境,抱鞍吐血.金背開山斧也是一種古老的兵器,用于車馬之戰(zhàn),可斫馬劈車。因斧前有刺,可用扎法,但與槍的札法不同,槍扎出時要求后把碰前把,而斧是前后兩把同時用力扎出,這謂“死把”,就像戳棍一般。因其頭重,練斧多為左把,有時亦可換把使用。斧頂不可太厚,厚則重,練斧需要相當大的臂力。短柄雙斧,柄長不可過肘,為步下所用。因其斧大,刃為月牙形,斧頂薄,其形似板,故又叫板斧。許晃的大斧曾和許楮,關羽未見高低。
徐晃之死原因一(被孟達殺死):孟達登城視之,只見一彪軍,打著“右將軍徐晃”旗號,飛奔城下。達大驚,急扯起吊橋。徐晃坐下馬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高叫曰:“反賊孟達,早早受降!”達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魏將救去。城上亂箭射下,魏兵方退。孟達恰待開門追趕,四面旌旗蔽日,司馬懿兵到。達仰天長嘆曰:“果不出孔明所料也!”于是閉門堅守。卻說徐晃被孟達射中頭額,眾軍救到寨中,取了箭頭,令醫(yī)調(diào)治;當晚身死,時年五十九歲。
徐晃之死原因二(病逝):是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原跟隨楊奉,曾保護漢獻帝東行,有功。后降于曹操,跟隨曹操四處征戰(zhàn),于延津率兵擊殺文丑,于官渡率兵截燒糧草,平馬超時率先渡河,守漢中時大敗蜀將陳式,多有戰(zhàn)功。特別是在解樊城之圍的戰(zhàn)斗中,徐晃率軍長驅(qū)之入,一舉擊退蜀軍,立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贊揚。魏明帝時期,徐晃病逝。
徐晃墓在哪里
徐晃墓位于許昌市東20公里張潘鎮(zhèn)城角徐村東北1公里處,是許昌縣政府九七年立的,墓現(xiàn)于耕地中。
相對來說,徐晃墓還是比較凄慘的,不過能保存下來都是好的,還有多少或毀于戰(zhàn)火,或被盜,或幾十年前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