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趣聞 季布膽大直諫當面指責呂后
有個成語叫做“量力而行”,無論是一個人、一個團體還是一個國家,都應該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合理制定自己的目標。如果目標很遠大,那就要注意積攢力量,等待時機,確保一擊中的。
在漢朝初期時,也有這樣一個人物,不僅冷靜地看到了漢朝與匈奴的實力差距,還竟敢在朝堂上公開指責呂后的妹夫樊噲,他就是季布。
季布本來是項羽帳下五大將之一,為人勇武,能征善戰(zhàn),曾經(jīng)數(shù)次圍困劉邦,給劉邦帶來不小的麻煩。后來項羽失敗,季布逃亡民間,漢高祖出千金懸賞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膽敢窩藏季布的要滅三族。季布藏在濮陽一個姓周的人家。經(jīng)過商量,周姓人家將其頭發(fā)剃掉、用鐵箍束住他的脖子,把他打扮成奴隸的樣子,與其他幾十個奴仆一起賣給了當時的富豪加大俠朱家。朱家是著名的游俠,家里大量藏匿豪杰及亡命之人,對季布照顧有加。后來朱家通過夏侯嬰向劉邦進言,最終劉邦赦免了季布。后來季布被皇上召見,皇上還任命他做了郎中。
性格剛強的季布竟然歸順,令許多人感到十分驚奇。當然有很多人義憤填膺的表示“忠臣不事二主”,季布在項羽失敗時就該自殺。但在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將領轉變陣營也是很常見的事,韓信不就是從項羽那里跑過來的嗎?
司馬遷也曾就這個事發(fā)過議論,認為季布之所以蒙受屈辱而不以為羞恥,其實與韓信忍受胯下之辱一樣,是因為自己的抱負還未實現(xiàn),要等待機會施展的自己的才干。真正的賢能之人知道,即使死也要死得其所,而不是吝惜自己的生命。
事實證明,季布不僅好勇善戰(zhàn),而且對時局有著清晰的判斷,并勇于直言。公元前194年,也就是漢惠帝元年,呂后當權,匈奴單于冒頓竟然寫信侮辱呂后,語言極其輕佻:“聽說大漢皇帝劉邦剛剛去世,你一個人守寡獨居,想來不太快樂,恰好我也是獨身一人,不如你就嫁給我吧?!眳魏笠娦糯鬄閻阑?,恨的咬牙切齒,召集眾位將領來商議這件事。
上將軍樊噲說:“我愿帶領十萬人馬,橫掃匈奴?!逼渌膶㈩I都揣摩上意,迎合呂后的心意,齊聲附和說:“好,好!”
這時,就聽中郎將季布大聲說道:“樊噲這個人應該斬首!”此言一出,舉座皆驚。這樊噲不僅是忠心耿耿的將軍,還是呂后的妹夫啊,那可是當年跟著劉邦吃過鴻門宴的。只聽季布接著說道:“當年,我朝高皇帝率領四十萬大軍出擊匈奴,尚且被圍困在平城,如今樊噲用十萬人馬怎么可能就橫掃匈奴呢?這是當面撒謊!當年秦王朝為抗擊匈奴,不斷用兵,還征發(fā)勞役修筑長城,最終引起陳勝等人起義造反,直到現(xiàn)在創(chuàng)傷還沒有治好。而樊噲今天竟然又當面阿諛逢迎,這不是想要使天下動蕩不安嗎?”
話說到這里,整個大殿鴉雀無聲,殿上的將領既感到驚恐,又覺得有理。呂后也沒有生氣,作為一個政治家,漢朝的情形她是最清楚不過的。呂后感覺季布說的有理,因此決定忍辱負重,暫行忍讓,宣布退朝,不再議論攻打匈奴的事了。
從這個事情上可以看出,季布是直言敢諫之人,絕非平庸之輩。當時,經(jīng)過秦末及楚漢戰(zhàn)爭,漢初人口只剩下戰(zhàn)國末期的十之二三,只有大約一千五百萬人經(jīng)過亂世生存了下來。在帝國廣大的彊域內,竟然出現(xiàn)了許多沒有人煙的真空地帶。依靠這種一窮二白的社會現(xiàn)狀,是不可能保證在戰(zhàn)爭中取得勝利的?,F(xiàn)在最重要的,是休養(yǎng)生息,積蓄力量,發(fā)展軍力,等待時機成熟時將匈奴一舉擊滅。就在65年后,漢王朝終于由一個滿目瘡痍的貧窮國家一躍成為當時世界上實力最強的超級帝國,漢武大帝果斷吹響了進剿匈奴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