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不殺元順帝 其中有何高瞻遠矚?
朱元璋為何不殺元順帝
古代元朝末年元順帝在位的時候,國內各地涌現(xiàn)出農民起義,當時最大的起義勢力為朱元璋為首的隊伍。元順帝昏庸無能只顧貪圖享樂加上百姓受災害,使得元朝天怒人怨。朱元璋順應民心帶領人們一直攻打到了元朝的首都。然而最后元順帝卻逃脫往北方去了。朱元璋為何不殺元順帝,在歷史上引起了許多猜測。
朱元璋為何不殺元順帝,在當時是有一定政治原因的。首先元順帝所代表的蒙古族在北方塞外長期存在,根深蒂固。即使元順帝被擒,蒙古族人也未必會臣服,而且還有可能引發(fā)蒙古人的仇恨心理。其次元順帝本身為宋朝末期漢族人的血脈,當然這只是一個民間傳聞,但是朱元璋仍然考慮這一點沒有對元順帝趕盡殺絕。這也是為了安撫民心,顯示朱元璋的仁慈。最重要的一點,元順帝活著在塞外仍然維持政權,可以一定程度上維持蒙古族的和平局面。朱元璋在當時是沒有實力征服塞外的蒙古族的。他對元順帝的網(wǎng)開一面即使不會得到元順帝的感激,但至少在當時元順帝昏庸是沒有能力發(fā)展實力和朱元璋對抗的。這樣朱元璋的政權建立有了保障。
朱元璋為何不殺元順帝的原因顯示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瞻遠矚的軍事眼光。當時歷代王朝,都有善待王朝君王的傳統(tǒng)。朱元璋想要得到人心同樣不想違背仁義,因為他明白如果殺了元順帝雖然能短時期順應民心,但他從此就背負了一個弒君造反的罪名。
元順帝年號
蒙古人統(tǒng)治的朝代為元朝,元順帝是其中第十一個皇帝。元順帝也是元朝末期皇帝,他之后就是北元時期,也預示著元朝的衰敗。元順帝年號代表著他在位后發(fā)生的重大事件。
元順帝是在弄權的朝臣燕帖木兒死后,被太后推選上去的。登基后元順帝年號為元統(tǒng),寓意元朝統(tǒng)治。元順帝登基后,皇后是燕帖木兒的女兒,太子也被選定好為燕帖木兒的兒子,權力幾乎被架空。此時朝臣伯顏權力開始膨脹,成為了朝堂中權勢地位最高的大臣。燕帖木兒家族想打擊伯顏廢除順帝,結果被伯顏反擊,燕帖木兒家族勢力被消滅。元順帝把這一年的政變后的年號改為了至元。伯顏成為了朝堂上的權力中心,元順帝仍然是傀儡皇帝。
在元順帝和伯顏侄子聯(lián)手消滅伯顏后,元順帝才真正掌握了實權。推翻伯顏專政后,元順帝把年號再次改過,改成了至正。元順帝此時開始實行改革措施,在恢復元朝生產發(fā)展上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當時天災頻繁,加上元朝長期的內亂,使得元朝遭到了毀滅性的損壞,想要恢復以前的繁榮時期已經(jīng)很難了。晚期的時候出現(xiàn)了奸臣讒言,元順帝迫害忠臣,最后又沉溺于聲色享樂,最終導致國難當頭。
元順帝年號是元順帝在位時期幾個重要的政變成功標志。雖然每一個年號都象征著美好,可惜元朝的沒落卻是無可避免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