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子夫為何能成為中國第一位有獨立謚號的皇后
我們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漢武帝有個皇后叫衛(wèi)子夫,但是可能很少人會知道,衛(wèi)子夫還是中國第一位有獨立謚號的皇后。那么,這個謚號是什么?衛(wèi)子夫又為什么會成為中國第一位有獨立謚號的皇后呢?這就要從中國帝后的謚號說起。
“謚號”是什么“謚號”即是帝王及其后妃、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內務府根據(jù)其生前事跡與品德,所給予的一個中肯的稱號。相當于別人給他的一個評價,有點蓋棺定論的意味。這個稱號的字數(shù)和長短都是不定的,或一兩個字,或多個字,有時候因為后人的追封,會讓前人的謚號變得很長,有的甚至長達二十多個字。傳說中,謚號制度是在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階段形成的,到秦朝的時候,秦始皇認為謚號有“子議父、臣議君”的嫌疑,所以就把它廢除了。但是到西漢建立之后,又恢復了謚號制度。
在中國古代,皇后的謚號一般是會含有皇帝的謚號的。
比如說:康熙帝是“清圣祖仁皇帝”,其謚號為“仁”,所以他的四個皇后的謚號也都含有“仁”這個字,像孝誠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都含有“仁”這個字。但有時候,也會出現(xiàn)皇后的謚號里并沒有含有皇帝謚號的特殊情況的出現(xiàn)。比如:清世祖順治帝的皇貴妃董鄂氏,在其死后,順治帝追封她為“孝獻皇后”,她的謚號里就沒有順治帝的謚號“章”,這也是因為董鄂氏比順治帝先死,而順治帝還沒有謚號的緣故。
中國第一位有獨立謚號的皇后那么,衛(wèi)子夫又為什么會成為中國第一位有獨立謚號的皇后呢?這還要從漢武帝晚期著名的“巫蠱之禍”說起。衛(wèi)子夫是漢武帝劉徹的第二任皇后,其在后位38年,育有一男三女,即戾太子劉據(jù)、衛(wèi)長公主、諸邑公主、石邑公主。
按理來說,她為漢武帝育有四子,本應有漢武帝的謚號,但是就因為“巫蠱之禍”一事,其子戾太子劉據(jù),被定性為謀反,衛(wèi)子夫在她的二位公主坐誅之后,為求自保,只能行使皇后的權利,幫助太子起兵,在后來太子起兵失敗后,漢武帝命宗正劉長樂和執(zhí)金吾劉敢收回衛(wèi)子夫的皇后璽綬,而衛(wèi)子夫或許是不愿受辱,又或者是為子擔責,更或者是為了以死明志,最終選擇了自殺而亡。
后來,衛(wèi)子夫的曾孫漢宣帝即位了,為其追贈了謚號,為“思”,因而,衛(wèi)子夫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獨立謚號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