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姬昌的大兒子為什么不跟父姓叫伯邑考
姬昌是周國史上大名鼎鼎的周文王,他一共在位50年,在位的期間,不止國家繁榮昌盛,百姓生活平靜,他自己的家也收獲頗豐,據(jù)史料記載,姬昌一共生有18個兒子,還沒算有多少女兒,也是蠻能生的,但是大兒子卻不跟父親姓,這是為什么呢,聽小編慢慢道來。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在,孩子總是跟父親姓的,不然別人會懷疑你是私生子。但為什么作為大兒子,卻叫伯邑考呢。其實(shí)啊,伯邑考是姓姬的,他的本名或者說他的全名叫姬伯邑考,為什么這么長呢?姬是他的姓嘛,自然不用說,他單名一個考,所以說伯邑考本來應(yīng)該叫姬考,但是由于他是家里的老大,那么便是伯,而恰巧當(dāng)時(shí)他又有官職在身,官職的名字就是“邑”,組合起來就是姬伯邑考了。
為什么叫他伯邑考,連最重要的姓都不要了,要知道古時(shí)候,只有貴族人家才有資格擁有姓,更何況他還是王族的姓,他還是王族的嫡長子。小編猜想,第一可能他們覺得四個字太麻煩,便把姓省去了,因?yàn)橹車嵌Y教國家,很重長幼有序,伯是不能去掉的,;“邑”是官職也不能隨意去掉,“考”是名,更不能去掉了,所以退而求其次,只能省掉姓了;第二,伯邑考生性敦厚,沒有做大王該有的果決,姬昌并不很喜歡他,所以不讓他姓姬也不是不可能。
周文王姬昌是什么神
姬昌是西周一位偉大的君主,生于前1152年,死于前1056年,在位時(shí)廣招賢才,禮賢下士,在位50年,周國前所未有的昌盛。他不是什么神,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人。
很多人都很疑惑,為什么姬昌為伐紂做出那么多貢獻(xiàn),卻沒有在封神榜上看到他封神,他并不是什么神,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人,而為什么他沒能封神,小編認(rèn)為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很多被封神的比如姜尚,以前就是神了,下界幫助周武王伐紂,只是順應(yīng)天命,任務(wù)完成后自回天上復(fù)命,而周文王只是一介凡人,并無資格;第二,伯邑考為救周文王,帶著一眾禮物去到商國,卻被妲己陷害,割去了四肢,肉被做成了肉丸讓周文王吃了下去。伯邑考一片孝心,卻被親生父親吃下肚子,虎毒尚不食子,對于周文王這樣不人道的行為,不給予神位;第三,周文王在位50年,把周國治理了繁榮昌盛,享年97歲,他死時(shí),一直在為討商做準(zhǔn)備,并無什么戰(zhàn)事,他屬于“壽終正寢”,不像很多其他的被封神的是死于大戰(zhàn)中,或是死于某些意外。
神什么的都是浮云,姬昌的這一生,做兒子很成功,做君王很成功,也算是不枉來這世上一遭,沒有封神又有什么關(guān)系。在很多人眼里,他并不是神,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人。
周文王的故事有哪些
周文王,生于前1152年,死于前1056年,享年94歲,在位時(shí)廣招賢才,禮賢下士,使周朝一步步走向了強(qiáng)盛,為后來討伐商紂奠定了良好基礎(chǔ)。現(xiàn)如今,在民間還流傳著許多關(guān)于周文王的故事。下面,大家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他的故事吧。
周文王在父親過世后,繼承了父親的爵位。父親在世是被商王封為“周西伯”,周文王繼位后,被人稱“西伯侯”。在位時(shí)勤于政務(wù),愛惜賢才,擴(kuò)大疆土,西周在他的治理下一片繁榮。那個時(shí)候諸侯國多矛盾,糾紛不斷沒有個結(jié)果,聽說周文王治國有禮,就想來找周文王評判一下。等到了周國的境地,發(fā)現(xiàn)周國人個個都謙卑有禮,有禮貌,慚愧不已,兩人的矛盾煙消云散各自回國。這一事件一傳十,十傳百,自此有什么矛盾諸侯們都來找周文王進(jìn)行評判,那個時(shí)候的周文王還沒稱王只是一介諸侯,這件事后廣受諸侯們擁戴,于是周文王稱王。
周文王在位的時(shí)候,不斷擴(kuò)寬疆土,攻下周邊國家,且作下遷都的決定,將周的首都從原本的岐山遷到渭水平原,改都城為豐京。然后又南下擴(kuò)展水流附近的領(lǐng)地,那個時(shí)候差不多天下三分之二的都在岐周的控制之下,諸侯們也都為周文王馬首是瞻,商王的位置已是岌岌可危。但就在萬事都準(zhǔn)備好要討伐商紂王時(shí),文王不幸過世,如此大任就落在文王的兒子姬發(fā)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