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洋教頭曾勸李鴻章 要提前與日本開戰(zhàn)
清丁汝昌《致袁觀察書》寫到:洋員之在水師最得實益者,瑯總查為第一……人品亦以瑯為最。平日認真訓練,訂定章程,與英國一例,曾無暇晷(gui,日影,即光陰)。即在吃飯之時,亦復手心互用,不肯稍懈。
北洋水師是新式現(xiàn)代化鐵甲海軍,從裝備到戰(zhàn)術都是從歐洲引進的,加之提督丁汝昌根本不懂海軍事務,因此在其籌建成軍的過程中,少不了洋教頭的參與和主持。而這些洋教頭當中,最有名最得力的是英國人瑯威理。
1878年,清朝政府向英國訂購四艘炮艇,押送炮艇來華的即是瑯威理。1879年,李鴻章想聘用一個海軍顧問,當時駐英大使曾紀澤說:瑯威理這人不錯,無論是專業(yè)還是人品,都靠得住。
瑯威理將炮艇送到天津港時,李鴻章會見了他,親自看其指揮軍艦,覺得很滿意,打算聘用。但英國海軍部不放人,答應只能以停薪留職的方式來中國上班,費了一番周折后,總算在1882年把瑯教練請過來,頭銜是副提督,月薪600兩白銀,后來增加到700兩。而當時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的月薪才280兩白銀,還好有每月420兩白銀的補助,才沒有被瑯教頭比下去。
瑯教頭也確實對得起他的高薪。丁汝昌在給袁世凱的書信中提到,瑯威理是所有洋教練中最得力的,人品頂呱呱。他制定的海軍訓練組織章程,與國際接軌,和英國一個樣。這位外教一天到晚忙于工作,半點空閑都沒有,“曾無暇晷”,哪怕是吃飯的時候也在用手比劃著怎么訓練,不肯半點懈怠。教練不懈怠,隊員們當然也不懈怠,北洋艦隊將士們以軍艦為家,請假上個岸都不容易。
北洋水師流行一句話:“不怕丁軍門,就怕瑯副將?!笨梢姮樈填^的威信比丁汝昌還高。
瑯威理不只是擅長訓練,也很有戰(zhàn)略眼光,他一來中國就預感到清朝與日本終有一戰(zhàn),而他本人也一直在捕捉這種戰(zhàn)機。
1886年7月,北洋水師的鎮(zhèn)遠、定遠、威遠、濟遠四艘軍艦前往日本長崎港檢修,順便進行友善訪問。結(jié)果,北洋水師官兵一上岸就與日本人發(fā)生了武力沖突,雙方都有傷亡。這個時候的清朝確實很牛,可謂船堅炮利,四艘大軍艦用炮口對著長崎港,對方不得不坐下來談判,答應賠償。
此時,瑯威理向李鴻章和丁汝昌建議,趁著現(xiàn)在北洋水師的戰(zhàn)力優(yōu)于日方,趕快采取強硬的手段,與日斷交、開戰(zhàn),這是個殲滅敵人新生的海軍力量的難得機會。但李鴻章和丁汝昌都覺得沒有必要這樣做,沒有采納瑯教頭的意見。到1894年黃海海戰(zhàn)失利后,這兩位不知道有沒有想起當年瑯威理的建議?
后來,瑯威理發(fā)現(xiàn)自己的所謂大清國北洋水師副提督的頭銜不過是個虛職,估計和齊天大圣的封號差不多,因為《北洋海軍章程》里根本沒有“副提督”這個編制,他所任職務根本就是李鴻章忽悠他的,于是憤而離職,回了英國。
瑯威理走后,北洋水師的官兵總算舒了口氣,因為紀律沒以前嚴明了,大家可以隨便上岸歇息。甲午海戰(zhàn)失敗后,清政府又想起這位好教頭,想續(xù)聘,結(jié)果英國政府不答應。1906年,已是海軍中將的瑯威理在英國去世。黃海海面上的那一縷縷硝煙,不知有沒有牽動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