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節(jié)儉的皇帝 為何還是拯救不了大清?
2017-03-03 21:20:4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
導語:如果要說到節(jié)儉,古往今來有很多例子,可以說很多故事。
但是如果說節(jié)儉的皇帝,道光皇帝敢做第二,沒人敢做第一。道光皇帝的節(jié)儉始于一節(jié)
如果要說到節(jié)儉,古往今來有很多例子,可以說很多故事。
但是如果說節(jié)儉的皇帝,道光皇帝敢做第二,沒人敢做第一。道光皇帝的節(jié)儉始于一節(jié)傳統(tǒng)思想教育課——嘉慶二十三年,也就是1818年,時為智親王的綿寧(即道光)隨父親嘉慶帝前往盛京祭奠先祖。
祭奠完先祖之后,在清寧宮東暖和閣,嘉慶皇帝感慨萬千,于是決定對兒子進行各思想教育——特意從倉庫里拿出努爾哈赫用過的馬燈,皇太極用過的拐杖等遺物,教育他祖輩如何艱苦創(chuàng)業(yè)。聽著父皇的講解,道光很受感動,立志要像先祖那樣,深入踐行艱苦奮斗精神,決不辜負父皇對自己的期望。
于是他回家跟自己老婆一商議,決定立馬行動,馬上把房間里的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搬走,只留下床啊、書桌等生活必須品,而且也不在家做飯了,直接打發(fā)太監(jiān)出去買倆燒餅,大冬天的回來燒餅變成了冷餅,夫妻倆就著熱水吃了就睡覺,也不浪費燈油。
等到道光帝登基之后,更是力行節(jié)儉,繼位之后下詔書停止各省進貢水果、蔬菜、藥材等土特產(chǎn);不再增建宮殿樓閣;衣服是一個月才換一套衣服,每頓飯四菜一湯,而且還常常派大監(jiān)出宮去買燒餅,晚飯時就和皇后以此為食,算是憶苦思甜。
不過很可惜的是,皇帝的節(jié)儉并不能扭轉乾隆年間就開始的奢華腐敗風氣,而且清朝的內務府制度,使得皇帝常常成為冤大頭。道光皇帝吃一個雞蛋內務府就給報5倆銀子,衣服補個補丁就報1000倆銀子,一只雞要24倆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