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統(tǒng)領劉錦棠是和左宗棠一起收新疆的嗎?
劉錦棠別稱毅齋,1844年生于湖南湘鄉(xiāng),當時中國剛經歷完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劉錦棠的父親叫劉厚榮、叔父叫做劉松山,他們兩個曾經是湘鄉(xiāng)的軍官。在劉錦棠年幼的時候,他的父親在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中犧牲了。長大后,劉錦棠投靠他的叔父,并且隨同叔父一起去抗擊太平軍。此外,劉錦棠收新疆是和左宗棠一起,還獲得“法福靈阿巴圖魯”的稱號。
清朝時期,新疆的大部分區(qū)域處于阿古柏的統(tǒng)治之下,阿古柏不斷的蠶食新疆的領土,對中原的穩(wěn)定造成很大的威脅,只有部分地區(qū)是在清政府的控制之下。被阿古柏控制的新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經常被阿古柏統(tǒng)治集團壓迫。此時,新疆人民對于清政府收復新疆、驅逐外敵的呼聲越來越高。
正直31歲的劉錦棠,被任命為湘軍統(tǒng)領,西征阿古柏,收復新疆失地。劉錦棠根據左宗棠的收復方針,指揮湘軍及其他的軍隊,開展收復新疆的失地。在收復新疆的過程中,劉錦棠雷厲風行,毫不留情地驅趕阿古柏出境。劉錦棠在收復新疆的戰(zhàn)場上,運籌幃莫,步步為營,快速的打敗阿古柏政權。當時阿古柏對劉錦棠的軍事行動之快速感到很驚訝,并稱之為“飛將軍”。劉錦棠收新疆后,劉錦棠還幫助新疆人民重建家園。劉錦棠一生都在保衛(wèi)祖國,他英勇善戰(zhàn),不畏權貴。年老后,他退隱家鄉(xiāng),但是最后是抱病而終。
劉錦棠與左宗棠
劉錦棠與左宗棠都是清朝時期收復新疆的民族英雄。1844年,劉錦棠生于湖南湘鄉(xiāng),其父親和叔父都是湘軍,在他10歲的時候,父親因參加鎮(zhèn)壓太平軍犧牲了,長大后,劉錦棠投靠叔父的湘軍隊伍,一起參加抗擊太平軍和捻軍。劉錦棠還是左宗棠在收復新疆時的主力。左宗棠是號湘上農人,是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在晚清政府中擔任重要的職位,是帶領中國開展洋務運動的關鍵人物之一。左宗棠在平定回族暴動和收復新疆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19世紀60、70年代,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帝國主義干涉中國的內政,使得清政府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統(tǒng)治地位也岌岌可危。此時,清政府的主要軍力都在圍剿太平軍,無暇顧及陜甘地區(qū)的回民暴動。陜甘地區(qū)的暴動一發(fā)不可收拾,變得越來越嚴重,清政府不得不對他們開展圍擊。劉錦棠和左宗棠就是參加收復西北和新疆的主要大將,他們在收復疆地時,全力出擊、神機妙算,把叛軍白彥虎和阿古柏驅趕出境。
劉錦棠與左宗棠在收復新疆后,在新疆實行民族政策,實施一系列有利于新疆地區(qū)和平發(fā)展的政策,使得新疆地區(qū)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社會安定、人們安居樂業(yè)。民族政策不僅使得劉錦棠和左宗棠在收復疆地的時候得心應手,還有利于新疆人民的團結。劉錦棠和左宗棠為收復新疆的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得到新疆人民的愛戴。
劉錦棠故居
劉錦棠是清朝歷史上的著名功臣,是民族英雄。他的最主要活動就是跟從左宗棠西進新疆,鎮(zhèn)壓了當時的反動政權,并且組織了外國勢力向新疆延伸,守住了清王朝的大后方,同時幫助新疆發(fā)展生產,新疆建省等功績。后來因為掛念臥床的母親,便辭官回家回到湖南湘鄉(xiāng)。劉錦棠故居之前一直沒有被找到。因為經歷了文革的災難,很多的古代將領的故居都被搗毀一直沒有重建。
在2007年,經過數名湘軍文化研究者的考證,在湘鄉(xiāng)市發(fā)現了劉錦棠故居“公保府”,但是由于很長時間以來一直沒有得到很多好的保護,所以劉錦棠故居比較破敗。但是根據旁邊的鄰居回憶,公保府之前原有房屋108間,氣勢恢宏雕梁畫棟十分氣派豪華。后來陸續(xù)搬進來四五戶人家,但是由于缺乏文物保護意識并且歲月的更替,公保府保存的并不完整,主體部分逐漸拆除,僅僅留下后花園的一處偏房,不過研究者發(fā)現,根據門框的材質和房檐的瓦當來看,依稀能夠感受到當年公保府的往日的輝煌。
劉錦棠故居重見天日固然是好處,但是由于長期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很多對于湘軍文化極具歷史意義的遺存已經岌岌可危。在歷史文物保護方面做得還很不足,很多的民眾缺乏文物保護意識,對于文物更多的是據為己有加以破壞。在文物保護方面需要加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