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格局項羽和劉邦各有優(yōu)勢 為何笑到最后的是劉邦
常理,一個人的格局和膽量、智慧、使命感、.見識、愛心、責任心、眼光等因素有關(guān)系,而這些因素可以用六個字來籠統(tǒng)概括:唯德學,唯才藝。只有德才兼?zhèn)涞娜烁窬植艜?,才能實現(xiàn)理想和抱負。
因此,至于項羽和劉邦誰的格局大些,得先來看看項羽和劉邦的“唯德學,唯才藝”。
首先,來看劉邦。劉邦的才藝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口才好。
一是會哄騙人。劉邦能說會道,口才好的令人嘆為觀止。這可能跟他混跡于江湖時,經(jīng)歷的磨練有關(guān)。為了混口飯吃,連大哥大嫂這樣的至親都靠不住,他只能靠自己了。為此,他選擇了在開飯店的寡婦身上下功夫,靠著一雙利嘴,吹的天花亂墜,結(jié)果成功俘虜了寡婦的心,讓寡婦這里成了他的長期飯票,他天天來吃飯,吃完拍拍屁股走人,到年底來結(jié)總帳時,寡婦當著他的面把帳一火給燒了個精光。只是寡婦不會料到,她的善舉,卻使得劉邦在那個時候便開創(chuàng)了富婆倒養(yǎng)小白臉的先河,可謂驚世創(chuàng)新之舉啊。另外,劉邦能娶到呂雉這樣的白富美就是哄到騙到的結(jié)果,就是甜言蜜語的結(jié)果。
二是會忽悠人。比如說劉邦入關(guān)后屯兵灞下,當項羽要攻打他時,劉邦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俘虜”項伯時,除了他的隨變能力快外,良好的口才也是致勝的法寶,在沒有事先打草稿打腹稿的情況下,他借題發(fā)揮,說的條理清晰,說的頭頭是道,說的感人至深,把項伯整的服服帖帖,最后靠項伯這個“中介人”成功化解了這場一觸即發(fā)的政治風暴,為自己的東山再起贏得了時機。在霸上僅數(shù)小時就搞定項伯,這就是能說會道的結(jié)果,就是善于查顏觀色的結(jié)果。
三是會籠絡人。不管是能征善戰(zhàn)的武將也好,不管是足智多謀的儒生也罷,只要到了劉邦手下就變得服服帖帖,這就是劉邦會籠絡人的結(jié)果,就是會巴結(jié)人、感化人的結(jié)果??偠灾?,劉邦對有才能之人一點兒也不含糊,通過糖衣炮彈,通過甜言蜜言,以三寸不爛之舌,口吐蓮花,那些所謂的“人才”不是被他的利誘所迷惑,就是被他的言語所感動,最后死心蹋地為他賣命,為他效忠。
第二,思維能力強。
一是善于聽取意見。劉邦自己肚子里雖然沒有多少墨水,但他卻有一雙順風耳,什么話都可以聽,別人說好話,他聽了高興,別人說壞話,他聽了也不惱,更難能可貴的是,別人提意見,不管什么意見他都能聽,而且他不但聽了,還會明辨是非,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能知道什么是好意見,什么是壞意見,如何采納這些意見等等。
二是應變能力快。劉邦雖然是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濃眉大眼,從外表上看上去蠻男一個,粗漢一個。然而,外表之下卻難掩劉邦的英雄本色,他的頭腦就像一臺高速運轉(zhuǎn)的機器,粗中有細,做事極為緊謹,極為靈活,極為敏感,極為清晰。
第三,懂得“讀心術(shù)”。
一是慧眼識丁。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他就能發(fā)現(xiàn)和了解一個人的特長和弱點,他會本著揚長避短的方式對任重手下的人。比如說最早跟隨劉邦的蕭何,這蕭何可不是一般的人,劉邦革命前,他可是沛縣德高望眾之人,連縣令都要敬讓他三分。但是這樣一位牛人卻甘愿像一條哈巴狗一樣跟在劉邦后面,原因肯定是劉邦的超級人格魅力了。但蕭何對劉邦這么服貼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劉邦很會看人,很會吃透人的心里,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就是這個道理。
二是任人為賢。他知道每個人的特長,在革命最開始,劉邦在手下的謀士不多的情況下,是把蕭何當軍師當智囊來看待的,比如說劉邦從碭山打響革命的第一槍時,拿下沛縣,劉邦就是聽取蕭何的意見,采取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的策略,結(jié)果僅憑一封書信就輕輕松松搞定了沛縣。但是隨著革命的深入,隨著“奇人”張良、韓信等人的入伙,劉邦很快就調(diào)整了策略,劉邦找蕭何管后勤保障,找張良出謀劃策,還找到了韓信帶兵打戰(zhàn),最終在楚漢爭霸中笑到了最后。
三是真誠至上。劉邦出身于平民,可以說是毫無架子的,他不管對任何人都以禮相待,以誠相待。他在當混混時,能結(jié)交上蕭何、曹參等當?shù)毓賵鲲L云人物,顯然他的樸實無華和真誠善良占了很大的因素。這一點和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項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押囚犯去酈山服刑時,他對這些平苦大眾極為同情,因此,對他們的逃跑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眼看人都逃亡過半數(shù)了,自己已經(jīng)交不了差了,他索性放了全部人,但是這些卻不肯走,因為他們都被劉邦的樸實和善良打動了,他們要跟他一起走,聽他的吩咐,一起干事業(yè)。也就是這樣,劉邦被逼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這說明了什么,說明好人有好報。
其次,來看項羽。項羽的才藝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
第一,英勇剛強。
眾人皆知,項羽力大無大,本領(lǐng)過人,一套項氏劍法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從項羽出道以來,從整個楚漢爭霸來看,從他的一生來看,他是當時世上當之無愧孤獨求敗之人。剛出道就憑借自己萬夫莫擋之勇,把秦朝第一悍將章邯給打趴下了。然后分封十八路諸侯后,把不聽話的田榮給打趴下了,和劉邦的正面交手中,劉邦手下的悍將樊噲、曹參、周勃等人,無不是他的對手,可以說論英勇,他如三國里的呂布,無人能出其右。
第二,厚道仁義。
在劉邦危難之時,收留如喪家之犬的劉邦,這是厚道;在鴻門宴上放走甕中之鱉的劉邦,這是厚道;在滎陽城破已無懸念時,卻接受劉邦的投降,結(jié)果上演了“捉放曹”,這是厚道;在把柄在握時,卻放走被擒的劉邦的父親和妻子,這是厚道;在自己身處不利之勢,接受劉邦的求和,這是厚道;在兵敗烏江,生死存亡之際,不肯過上船過江東,這是厚道……回顧項羽的一生,為人做事可謂厚道之極,這是他與生俱來的本性,這是他骨子流動的正義血液使然,就象人之初、性本善一樣,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沉淀,更是項羽人格的高貴之處。
第三,從一而終。
一是對事業(yè)專一。認定了革命的事業(yè)就義無反顧、一根筋地走到底。不管中途有多大的風雨險阻,不管過程有多少坎坷曲折,不管有多大的困難,都不能動搖他的心志,不能憾動他的理想。不達到目絕不罷休。這一點是我們現(xiàn)代許多青年人無法做到,急需要學習的。二是對愛情專情。這個也不用多說。他一生只愛一個女人(老婆可能是政治聯(lián)姻),對虞姬呵護之極,達到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地步。這顯然是別人很難做到的,更是花心多情的劉邦望塵莫及的。
第四,果敢篤行。
項羽的果敢主要體現(xiàn)在,凡事處變不驚,能做到泰山壓頂而神色不變。在項梁戰(zhàn)死,兵權(quán)被楚懷王奪去,他利用宋義“怠慢軍情”為由,果斷地斬殺了他,然后當仁不讓地“取而代之”,這為他的東山再起,為他的人生之路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幕。在巨鹿大戰(zhàn)后,成功收服秦軍將士,面對數(shù)十萬秦軍的“不安心”和“不安份”,他果斷地下了“坑殺令”,結(jié)果在活埋降軍時,也把潛在危險消滅于無形。雖然這個做法過于殘忍,過于殘酷,過于殘暴,成為萬民所指,世人所啐之敗筆,但從客觀上來分析,如果當時項羽不這樣做,說不定也會出現(xiàn)秦軍降軍發(fā)動軍事變動或是暴亂的舉動來。在彭城之戰(zhàn),因為項羽的果敢和神速,結(jié)果打了劉邦聯(lián)軍一個措手不及,一舉創(chuàng)下了以少勝多的奇跡之戰(zhàn)。而這都是項羽雷厲風行的作風的展露。
總之,如果單論格局,項羽和劉邦都擁有自己各自的優(yōu)勢,但顯然項羽比劉邦更勝一籌,那么,為什么最后是劉邦笑到了最后,而不是項羽呢?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劉邦做到了揚長避短,而項羽卻做到了揚短避長。劉邦在楚漢之爭中,在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各大優(yōu)勢的情況下,還多方聽取意見,不斷思考改進自我,改變策略,調(diào)整思路,最終在磨練中不斷成長,在困境中不斷進步,從而煉就了金鋼不壞之身,最取得了最后的勝利。而項羽呢?他固步自封,固執(zhí)己見,頑固不化,一意孤行,把自己擁有的超強人脈等優(yōu)勢消失殆盡,最終為自己的輕狂和無知付出了慘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