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救女子上疏朝廷 為李林甫迫害引李杜悲憤
這一年齊州司馬李之芳在大明湖水域修建了歷下亭。恰這時,在齊魯漫游的杜甫從兗州、泰山一帶北上來到古老的齊州。李白這時也在齊州。他信奉道教,正在紫極宮受道錄,不知是道規(guī)使然,還是沒有接到請?zhí)?,他錯過了歷下亭上與諸位名士的歡宴。
歷下名士齊聚歷下亭
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這一年,中國詩壇上的兩位巨星杜甫和李白同在古齊州(即今濟南市),并且游蹤齊魯,留下了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詩篇。
這一年齊州司馬李之芳在大明湖水域修建了歷下亭。恰這時,在齊魯漫游的杜甫從兗州、泰山一帶北上來到古老的齊州。唐開元以來交通便利,物資豐富,而且物價十分便宜。據(jù)《新唐書·食貨志》記載:是時,海內(nèi)富實,米每斗的價錢十三錢,而齊魯之邦的益都每斗米價才三錢,比全國的價格低得多。“道路列肆,其海食以待行人。店有驛驢,行千里不持尺兵?!甭?,其實是杜甫和所有作家創(chuàng)作生涯的組成部分。他在兗州寫下《登兗州城樓》:“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浮云連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峰秦碑在,皇城魯?shù)钣?。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本o接著他登臨五岳之首,留下了不朽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爆F(xiàn)在他來到齊州,立刻成為李之芳的嘉賓。
杜甫到來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到北海,即今山東的益都。時任北海太守的李邕坐不住了,連日趕往齊州與杜甫會面。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盛事。時李邕68歲,早已名滿天下,杜甫此時才是個33歲的后生,名聲遠沒有達到詩圣的程度。但李邕慧眼識珠,他已經(jīng)預(yù)見到了這顆新星的萬丈光焰??上麤]有看到。
會見的歡宴就安排在新建的歷下亭上。李邕、杜甫、李之芳在座,可能還有許多齊州的知名人士出來作陪。特別應(yīng)該提到的是李白這時也在齊州。天寶三年,他與杜甫在洛陽相遇,結(jié)伴東游。他信奉道教,正在紫極宮受道錄,不知是道規(guī)使然,還是沒有接到請?zhí)?,或許還有其他原因,這位極善飲的詩人沒有來喝這杯酒,否則歷下亭上一定會留下李白的詩作了。李邕與杜甫把酒長談,論詩論史,也談及了杜甫的祖父杜審言,這讓杜甫十分感激。就在這次歡宴中,杜甫留下了“海右此亭古,歷下名士多”的佳句。
李白的益都之行
李邕愿意結(jié)交名士是出了名的。史載:“邕素負美名,頻被貶斥,皆以邕能文養(yǎng)士。”李邕鬻文獲金,可以用來支付他結(jié)友交游的巨大開銷,可是鬻文的事也不是常有的,總有手頭拮據(jù)的時候。每逢這種時候,他就有挪用公錢之嫌。杜甫和李白在天寶四年分別見到李邕的時候,他身上剛剛發(fā)生了一段死里逃生的故事。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泰山封禪回歸長安,車駕路過汴州。李邕從陳州趕過來謁見,并接連獻上幾篇辭賦,深得玄宗賞識。于是李邕就有點飄然,自我吹噓憑自己的才華“當(dāng)居相位”。那時李邕只是陳州刺史,這話說得忒大了點。偏偏這話叫中書令張說聽見了,不久李邕在陳州任上挪用公錢事發(fā),張說將舊賬端出。兩筆賬一塊算,下獄鞫訊:罪當(dāng)死。這時候幸虧有個叫孔璋的許州人上書玄宗皇帝要救李邕,那封奏疏寫的真是好,打動了唐玄宗,免去李邕死罪,貶為欽州遵化縣尉。而孔璋流配嶺西(現(xiàn)今廣東)而死。這兩個以生死相交的人始終沒有見上一面??阻暗淖嗍杌靖爬死铉叩纳焦^。這篇情真義切的文字更增加了李邕身上的傳奇色彩,尤其讓仕途失意、蔑視權(quán)貴的李白景仰。李白也深懷濟人之心,有著散盡千金的豪爽,來到齊魯之邦,他自然要去拜訪這個傳奇中人。就在天寶四年,他們相見于益都李邕任上。李白時年44歲。李白在益都聽到了另一個李邕見義而舍己相助的傳奇故事。這里有一個女子,丈夫被人謀害。女子持刀復(fù)仇,刺殺真兇而獲獄,罪當(dāng)極刑。這時候李邕奮不顧身上疏朝廷,救下女子,由此李白寫下了敘事樂府《東海有勇婦》:“學(xué)劍越處子,超騰若流星。捐軀報夫仇,萬死不顧生。白刃耀素雪,蒼天感精誠……豁此伉儷憤,粲然大義明。北海李使君,飛章奏天庭。舍罪警風(fēng)俗,流芳播滄瀛。名在烈女籍,竹帛已榮光?!崩畎讓τ谶@位長輩的欽佩溢于言表。不惜用華彩樂章來贊頌他:“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fēng)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時人見我恒殊調(diào),見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睂铉叩淖鹁窜S然紙上。
相會在任城
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李白在益都與李邕作別,就回到了任城。他在任城是有家的?!短綇V記》載:“李白自幼好酒,于兗州習(xí)業(yè),平居多飲。又于任城縣構(gòu)酒樓,日與同志荒宴,客至,少有醒時。邑人皆以白重名,望其里而加敬焉?!崩畎鬃约阂舱f,我在酒樓的東面種了一棵桃樹,“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寄東魯二稚子》)。如果不是自己的寓所,他是不會說這種話的?!杜f唐書·文苑》記:李白“父為任城尉,”這一切都說明任城是李白的第二故鄉(xiāng)。
同年秋天杜甫也從齊州來到這里。洛陽相聚之后,中國詩壇的兩位巨星又在任城相會了。自然要由李白做東。豪爽的李白不會怠慢朋友的,他和杜甫在任城的日子過得無比舒心。他們攜手游覽,共同訪友,促膝論道,醉臥鄉(xiāng)野,都留下詩篇。有一天他們結(jié)伴去尋訪一個叫范十的隱士,杜甫寫下了《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的詩。李白的詩題則叫《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范隱士用霜梨、秋蔬、酸棗、寒瓜招待這兩位杰出的詩人,他與杜甫大醉而歸。這是何等愜意的田園生活!“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這又是多么親密無間的兄弟情誼!然而人間沒有不散的筵席,這次歡聚之后杜甫要走了,李白在曲阜石門山送別這位友人,“醉別復(fù)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這杯酒喝下去,他們手中的杯再也沒有碰到一起,盡管各自相思,詩稿往來,可是他們再也沒有見面。任城一別,竟是長別。
李邕之死
送別杜甫和李白后兩年,李邕就遭到奸相李林甫的政治迫害。事情是這樣的,狂傲的李邕并沒有聽從孔璋“率德改行”的忠告,又一次把手伸向了公錢,“奸臟事發(fā)”,但這不足以斷送他的性命。真正的原因是,遠在長安京師的左驍衛(wèi)兵曹柳績與他的岳父杜有鄰不睦,污蔑杜有鄰?fù)Q有占驗之能,交構(gòu)東宮,指責(zé)皇帝。這本是信口開河之談,無憑無據(jù)之辭,卻被李林甫抓住,嚴令審訊,查出柳績是禍?zhǔn)?,卻莫名其妙地將柳績連同他的岳父杜有鄰一同杖死。審訊中查出李邕曾送給柳績一匹馬,便以“厚相賂遺”受到牽連,又因李邕與淄川太守裴敦復(fù)有私交,裴敦復(fù)曾薦李邕于北海。裴敦復(fù)亦遭到株連。心狠手毒的李林甫立刻責(zé)令他的兩個爪牙馳往山東,將李邕、裴敦復(fù)“就郡決殺”。李邕已有七十高齡。
這已是天寶六年的事了。時李唐王朝被李林甫搞得朝野一片白色恐怖。李邕不畏懼死亡,屢出諍諫之言,武則天時他拜左拾遺,在朝堂之上當(dāng)著則天皇帝的面,就敢于和御史中丞宋景一同指責(zé)則天皇帝的心腹張宗昌兄弟以權(quán)謀私。武則天想發(fā)火,但是沒有發(fā)作,沉吟了半天,竟應(yīng)允了宋景、李邕的批評。這就是孔璋所言,“往者張易之用權(quán),人畏其口,而邕折其角”??梢娎盍指榕懦惣?,絕殺李邕等有識之士的殘酷,甚于武則天之于來俊臣。
對于李邕的死,杜甫悲痛欲絕,他哭道:“坡陀青州血,羌沒汶陽瘞”。
李白憤怒之極,感嘆之極,他大呼:“君不見李北海,英風(fēng)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
俱往矣,我們講敘一千二百年前發(fā)生在齊魯大地上的故事,仍是一歌三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