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寫宋江 曲線求仕 有孔子的“廟堂基因”
說宋江身上有郭解的“江湖基因”,人們雖可能有些意外,但較為容易接受。而如果說宋江的形象與《論語》有關,與《孔子世家》有關,恐怕大家便不太相信。
金圣嘆曾指出,《水滸傳》刻畫宋江形象時,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手法是“把李逵與宋江合寫”。將謙謙“君子”與黑凜凜“莽漢”放到同一場景,相互映襯,為突出彼此的性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謙謙有禮的孔子身邊是否也有類似的莽漢呢?在孔門七十二賢人中,子路頗有點與眾不同。本來孔子經常被社會閑雜人等欺侮,可自從有了子路做門徒,“惡聲不聞于耳”——子路拳頭的威力可想而知??桌戏蜃犹嶙h學生們談理想,別人都謙虛兩句,可是子路毫不謙讓,且大講軍事戰(zhàn)略思想,老師只好搖頭苦笑。
《水滸傳》中,宋江為了謀求政治出路,不得已設計了一條曲線求仕的路徑,放下領袖的架子,帶上柴進、燕青等,拜訪了李師師(皇帝情婦),并一起飲酒談笑。于是有了李、宋沖突:
李逵看見宋江、柴進與李師師對坐飲酒,自肚里有五分沒好氣,睜圓怪眼,直瞅他三個……頭上毛發(fā)倒豎起來,一肚子怒氣正沒發(fā)付處……
“我當初敬你是個不貪色欲的好漢,你原來是酒色之徒,殺了閻婆惜便是小樣,去東京養(yǎng)李師師便是大樣?!?/p>
如此精彩的情節(jié),有關宋江的正史、野史都不見端倪。那么,它是從哪兒來的呢?
《孔子世家》所記孔子與子路的第一個沖突,性質與此頗為相近:
靈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愿見?!笨鬃愚o謝,不得已而見之。夫人在帷中??鬃尤腴T,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huán)佩玉聲璆然??鬃釉唬骸拔徉l(xiāng)為弗見,見之禮答焉?!弊勇凡徽f??鬃邮钢唬骸坝杷徽撸靺捴?!天厭之!”
這段文字歷來為人們所關注,因為其中孔子的處境頗有幾分尷尬,甚至還有一點曖昧,而這種意味因“子路不說(悅)”分外彰顯。至于孔子指天誓日的辯解,其情態(tài)也是其他任何關于孔老先生的描寫中所沒有的?!墩撜Z》中關于此事的記載較為簡單,但在孔子與子路沖突這一點上與《史記》完全一致:“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除了“子見南子”與“宋見李妓”兩段情節(jié)高度近似之外,《孔子世家》中孔子與子路的關系還有兩個“基因”也被改造、移植到了宋江李逵的DNA之中:
李逵對宋江本是五體投地、言聽計從的,后來之所以屢生沖突,根源乃在招安。宋江急于投靠、報效朝廷,而李逵不肯屈從,于是產生了一連串的矛盾沖突。而《史記》中,子路對孔子有所不滿的事件也大半與孔子急于用世有關。
《孔子世家》在寫到孔子臨終時,以不同尋常的筆法,把子路與孔子的命運聯(lián)系到了一起:“子路死于衛(wèi)??鬃硬?,子貢請見……孔子因嘆,歌曰:‘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謂子貢曰:‘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殯于東階,周人于西階,殷人兩柱間。昨暮予夢坐奠兩柱之間,予始殷人也?!笃呷兆??!倍凇端疂G傳》中,宋江知大限將至,特意“連夜使人往潤州喚取李逵”,以藥酒毒死。李逵死后,宋江“心中傷感,思念吳用、花榮,不得會面。是夜藥發(fā),臨危囑咐從人親隨之輩:‘可依我言,將我靈柩,殯葬此間南門外蓼兒洼高原深處,必報你眾人之德。乞依我囑。’言訖而逝?!?/p>
雖然不能簡單得出作者有意以孔子為宋江原型的結論,但考慮到那個時代文人對于《史記》的了解,對于孔子事跡的了解,指出《水滸傳》的宋江在行跡、性格等方面與《孔子世家》的孔子有或隱或顯的相近基因——“廟堂基因”,應該說還是有較為充分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