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是哪里人 鄭成功其實是福建泉州人
鄭成功是哪里人,鄭成功是福建泉州人,但是很少有人在知道,其實鄭成功的母親是日本人,他出生也是在日本,知道七歲才接回福建。鄭成功從小就很聰明,十歲就能寫八股文,不希望一輩子被圈在泉州,想做一番大事業(yè)。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小編的介紹。
鄭成功簡介
鄭成功,一個中日混血兒,國籍隸屬于中國。
他出生在一個政治特殊時期,經(jīng)歷了我國封建朝代的更新?lián)Q代過程,當時大環(huán)境處于明代即將覆滅,清朝暫露頭角時期,也正是這樣的一個特殊的、敏感的時代,才成就了鄭成功傳奇而偉大的一生。
他出生在日本,成長在中國。年少時在福建,壯年直至老死時在臺灣。在年輕時期,富有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如現(xiàn)代社會中國人民抗日式的參與各種反清復明活動,期望能夠憑借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結果天不從人愿,很長時間內(nèi)他極度消極,蜷縮在福建那小小的地方,平淡地過著無趣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昔日的激情早已不復存在,鄭成功逐漸邁入中年,伴隨著的是權威、期望的逐漸喪失,取代的是一顆不甘于現(xiàn)狀但卻被逼無奈的心。不在沉默中爆發(fā),便在沉默中滅亡,臺灣人民對他的泣血般的申訴,再一次激活了那顆愛國之心。另外,長期的福建生活也確實百無聊奈,鄭成功也曾想過換一個地理位置再做圖謀,那么這便是一個天賜之機。他精密的部署,火速的行動,以外部包圍、內(nèi)部策應的形式,與侵略者荷蘭人進行著偉大的戰(zhàn)爭,他太了解水站,荷蘭人在這方面甘拜下風,于是他成功了,解救了臺灣并且在臺灣建立了屬于自己的政府,當起了地方官。無奈好景不長,一個人的內(nèi)心不甘于寂寞,蠢蠢欲動,導致了他長期殫精竭慮,未雨綢繆,最終過早的摧毀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因病死于臺灣。但,他的事跡,他的情懷,卻永留在人們的心中。
鄭成功是哪里人
鄭成功生于明末清初年間,是福建泉州人。鄭成功是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除此之外,因為收復臺灣一事,鄭成功被評為民族英雄。
鄭成功的母親是日本人,父親常年在臺灣、日本一帶做武器交易,鄭成功出生后,和母親生活在日本平戶地區(qū)。父親鄭芝龍因為在臺灣設立了軍事基地,這一事情遭到明朝廷的忌憚,明朝廷圍剿不成功后,便改為招安政策。父親被明朝廷招安后,鄭成功才被父親接回到泉州,鄭成功在當?shù)氐慕逃龣C構讀書,1638年,鄭成功參加鄉(xiāng)試,一舉奪得秀才。六年后,鄭成功前往南京讀書,父親鄭芝龍為了讓鄭成功有輝煌顯赫的前途,請了著名儒士錢謙益作為鄭成功的私塾老師。1644年,李自成進入了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而亡,第二年,清軍南下,明朝政權滅亡。
1646年,鄭成功聯(lián)合其它抗清將領,對清朝廷主動發(fā)起攻擊,并在泉州、潮陽、漳州等地方取得勝利。四年后,清政府為了控制鄭成功,在廈門一帶建立了根據(jù)地。
1657年,鄭成功開始了北伐戰(zhàn)爭,在北伐開始前,鄭成功頒布了十條禁令,用以建立嚴厲的軍規(guī)軍紀。七月份,鄭成功從臺州出發(fā),和浙江總督得知鄭成功北上后,乘機攻打閩安鎮(zhèn),鄭成功擔心島嶼淪陷,便率軍返回。
1658年,鄭成功率兵進行第二次北伐戰(zhàn)爭。鄭成功和抗清將領張煌言一起北上進行抗清運動。鄭成功率兵攻入浙江沿海一帶,七月準備進入南京,不料,鄭成功隊伍在海上遇到了風暴,吹翻了他們的船只,死傷非常嚴重。這場臺風阻礙了鄭成功北伐的計劃,不得已返回廈門。1661年,鄭成功帶領軍隊從廈門和金門兩地出發(fā),旨在將荷蘭殖民統(tǒng)治趕出臺灣。鄭成功到了臺灣后,成功地將臺灣進行了收復,并且廢除了荷蘭的殖民統(tǒng)治,將臺灣百姓救于水火之中。除此之外,鄭成功在臺灣實行縣的設置,便于行政上的管理,鄭成功這一做法簡化了行政手續(xù),提高了行政效率。
鄭成功出生地
眾多周知,著名的民族英雄、從荷蘭人手中收復臺灣的鄭成功號稱“國姓爺”,這段歷史大家都很清楚。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號大木。明朝末年,少年時曾跟隨歸順當時偏安福建的南明小朝廷的父親鄭芝龍覲見南明唐王隆武帝,很受皇帝器重,賜姓朱,名成功,自此“國姓爺”的名號便傳開了。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鄭成功其實是在日本出生的,是個中日混血兒,這段傳奇經(jīng)歷還要從他的父親鄭芝龍說起。
鄭芝龍年輕時為了生計在澳門為舅舅黃某做事,經(jīng)常來往于南洋一帶。有一次他乘坐一艘荷蘭人的商船到日本平戶貿(mào)易。不料到達日本后遇到臺風,便滯留下來。這期間他寄居在當?shù)氐奶锎ㄐ〗慵抑?,一邊清理貨物,一邊等待風向轉變。這期間他與年長他兩歲的田川小姐朝夕相處,兩個年輕人很快便墜入愛河。田川小姐在海邊的一塊大石頭邊生下了兒子,這便是后來的鄭成功。不過就在鄭成功滿月之時,鄭芝龍匆匆回國,此后成為聞名東南亞的海盜巨寇,常常神出鬼沒,行蹤不定。鄭成功便一直寄養(yǎng)在日本平川的外婆家,直到鄭芝龍歸順南明,生活才安定下來,才將鄭成功接回福建老家,接受正統(tǒng)的儒家傳統(tǒng)教育,這時候鄭成功已經(jīng)七歲了。
后來鄭芝龍又把田川氏接到福建,并在族譜上將田川氏改為翁氏,正式成為鄭氏家族的一員。鄭成功長大后一心反清復明,與清軍幾次殊死搏斗,極大的阻礙了清軍南下的步伐,清軍對鄭成功恨之入骨,在攻克福建廈門后,喪心病狂的清軍將鄭成功的母親凌辱致死,至此鄭成功與清軍結下血海深仇,他以廈門金門為基地,抗擊清軍。兵敗后,退居臺灣,與清朝化海峽而治。
如今,一些別有用心的日本人利用鄭成功出生在日本,生母是日本人這一事實大肆宣傳,說什么鄭成功是日本人,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的臺灣是日本的固有領土,甚至以此為依據(jù)在國際法庭上請求什么仲裁。這一荒謬的說法遭到全體中華子孫的一致反對。
首先鄭成功是個堅定的反清復明者,他年輕時歸順南明小朝廷,并被南明皇帝賜姓朱,封為“國姓爺”,并且率領軍隊與清軍作戰(zhàn),就是不甘心做清朝的臣民,就是認為自己是大明漢族子孫,而不是什么日本人。鄭成功從小接受的是儒家教育,忠君愛國,不事二主,這就決定他不可能承認自己是異族人,而自可能是大明臣子。
鄭成功的生母田川氏被鄭芝龍接回福建老家,并被鄭氏族人接納,在族譜上改為翁氏,這就說明鄭氏族人接納田川小姐是中國人,才按照中國人的習俗將她的名字寫入族譜,并且按照中國人的傳統(tǒng)女子出嫁后從夫居,田川氏便是福建妻子,自然也就是中國人,所以鄭成功是地道的中國人。
鄭成功收復臺灣后按照明朝的官職建立了平南王府,子孫也是按明朝漢族習俗不斷發(fā),穿漢服,并按照明代制度在臺灣推行改革。后來清朝在與鄭經(jīng)談判時,鄭經(jīng)提出的條件最關鍵的一條便是“不斷發(fā)、不易服”,后來談判破裂后,鄭經(jīng)提出劃海峽而治,從中國脫離出去,像朝鮮越南等清朝藩屬國那樣向清朝納貢,遭到康熙帝的斷然拒絕,這說明康熙帝一直將臺灣視為中國的固有領土,所以現(xiàn)在有人說鄭成功是日本人,臺灣是日本領土,當然是別有用心的歪理,是不足為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