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廢長立幼 最終被呂后力挽狂瀾
“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戚姬幸,常從上之關(guān)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如意立為趙王后,幾代太子者數(shù)矣。(《史記·呂太后本紀》)”
劉邦寵愛貴妃戚姬所生的兒子趙王如意,他想廢掉呂后所生的太子劉盈,改立趙王如意。
劉邦(網(wǎng)絡配圖)
中國傳統(tǒng),實行嫡長子繼承制,這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則,即王位和財產(chǎn)必須由嫡長子繼承,嫡長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長子。劉邦廢太子之事引發(fā)了兩個方面的強烈反應:
第一個做出強烈反應的是朝中大臣。張良、周昌、叔孫通等朝中大臣都堅決反對廢長立幼。
其中,叔孫通于漢十二年勸阻劉邦廢立太子時的一番話非常最具代表性:太子天下本。本一揺天下振動。奈何以天下為戲!(《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叔孫通為代表的朝臣們看重的正是制度治國,他們認為:一旦制度遭到破壞,后果不堪設想。張良、周昌等大臣們的反對皆緣于此。
《史記·張丞相列傳附周昌傳》記載了有關(guān)呂后“跪謝周昌”的故事。周昌是劉邦任泗水亭長時的老部下,跟隨劉邦一塊兒起兵。他的哥哥周苛還是一位烈士,為守衛(wèi)滎陽被項羽所殺。周昌堅決反對劉邦廢長立幼。劉邦問周昌廢立太子一事,周昌口吃,說話結(jié)結(jié)巴巴,但是,他一聽劉邦要廢長立幼,非常惱火,他說:我的嘴不會說,但是,我覺得這件事絕對不可能做,陛下即使想廢太子,我也絕對不接受這個詔書。由于周昌口吃加上盛怒,所以,才有“期期知其不可”、“期期不奉詔”二語。這里的“期期”正是周昌結(jié)結(jié)巴巴說話的真實狀態(tài)(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鄙闲廊欢?。
劉邦(網(wǎng)絡配圖)
另一個作出強烈反應的是此事的最大受害者呂后。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諫爭,未能得堅決者也。呂后恐,不知所為。(《史記·留侯世家》)
有人為呂后設謀,讓他找張良。呂后就讓他的哥哥呂澤劫持張良,逼著張良獻計。張良對呂澤說:皇上在戰(zhàn)爭困難的時候確實能夠聽我的意見,但是,現(xiàn)在是因為愛而要廢長立幼,這已經(jīng)不是靠說能了結(jié)的事。但是,皇上非常看重的“商山四皓”(隱居在商山的四位年長的高士;皓,白,指發(fā)白)卻始終請不來,因為他們認為皇上對臣下態(tài)度一貫傲慢。如果你們想個辦法把“商山四皓”請出來輔佐太子,讓他們天天陪著太子,特別上朝之時陪伴太子,皇上一定會看見。皇上知道“商山四皓”輔佐太子,也許會有一用。呂后立即付諸實施。呂后派呂澤讓人帶了太子的親筆信,還帶了一份厚禮,請“商山四皓”出山,這四位高士竟然全來了(于是呂后令呂澤使人奉太子書,卑辭厚禮,迎此四人。四人至《史記·留侯世家》)
漢十二年,劉邦平定黥布叛亂結(jié)束,但是,劉邦也在這次平叛中第二次受到致命箭傷。而且,由箭傷引發(fā)的疾病更加嚴重。此時的劉邦已經(jīng)預感到人的生命是有盡頭的;因此,劉邦廢立太子的愿望也更加強烈了。張良勸阻無效,托病不再上朝。作為太子太傅的叔孫通以死相諫,劉邦假裝聽從,實際上廢立太子的想法毫無改變(上詳許之,猶欲易之——《史記·留侯世家》)。
劉邦(網(wǎng)絡配圖)
一次朝宴,高祖劉邦發(fā)現(xiàn)太子身邊有四位八十多歲的老人,胡須、眉毛都白了,服裝、帽子非常講究。高祖很奇怪,就問他們:你們是誰?四位老人上前回答,并各自報了姓名: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劉邦聽說后大為吃驚:我請你們多年,你們逃避我?,F(xiàn)在為什么要隨從我的兒子呢?四位老人回答:陛下輕視讀書,又愛罵人。我們堅決不愿受辱,所以才因為恐懼而逃亡。如今聽說太子仁孝恭敬,愛護天下讀書人,天下人都愿意為太子效死力,所以我們就來了。劉邦說:煩請諸位好好替我照顧好太子。
四位老人敬完酒,離去。劉邦看著離去的四位老人,指著他們對戚夫人說:“我想更換太子,但是,他們四位高士都來輔佐太子,太子的羽翼已經(jīng)豐滿,難以撼動了?。魏笳媸且晃缓弥髯影。∑莘蛉寺犝f后,立即失聲痛哭,劉邦說:為我跳一曲楚舞,我為人唱一首楚歌。歌詞說:鴻鵠高飛啊,一飛千里。羽翼已成啊,橫渡四海。橫渡四海啊,還能作什么。即使有弓箭,對于高飛的鴻鵠還有什么用呢(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翩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史記·留侯世家》)。
從此之后,劉邦再也不提廢立太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