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為何冒毒婦名殺戚夫人因賤人太矯情
說起戚夫人,她應(yīng)該算是中國歷史上死得最慘的美女:雙眼被挖掉,四肢被砍掉,喉嚨被毒啞,耳朵被熏聾,成為“人彘“,被扔在廁所自生自滅。這對曾獨享帝寵的絕世美人來講是何等的悲涼和諷刺。不過,她落到這般境地,是咎由自取。
恃寵而驕,不安守本分
戚夫人是劉邦最受寵的妃子,這是三千后宮女人燒香拜佛都祈求不到的好運!但這還不能使她滿足,她恃寵而驕,不甘心做個小妾,拼命折騰想扶正,想讓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當(dāng)太子。于是她又哭又鬧,使出十八般招數(shù),夜以繼日地給劉邦吹枕頭風(fēng)。
這讓呂后情何以堪?這個小三上位搶了老公,讓自己獨守空房,還不肯伏低做小,安守妃子本分,妄想搶太子位。太子是什么?那是未來的皇帝,一旦太子被廢,他們母子豈能有活命的機會?這讓呂后是可忍孰不可忍,被逼不折手段。
所以女人安分守己一些好,別老是妄想自己得不到的東西,人心不足蛇吞象,否則戚夫人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鑒。
行事太張揚,尤不知危險
戚夫人有心爭奪漢朝的未來江山,就應(yīng)當(dāng)謹(jǐn)言慎行,自己不出面,讓他人出面幫自己行不方便之事。她是力爭上位的心思唯恐他人不知道,又沒有其他幫手,每每總是親自慫恿劉邦換太子,這行為實在是太高調(diào),搞得天下皆知,最終得不到百官的支持。反觀呂后在“廢太子”爭斗時,自己隱身幕后,讓大哥呂澤逼張良獻計,讓太子請“商山四皓”出面,最終奠定勝局。
俗話說的好,槍打出頭鳥。凡是行事太張揚的人,一般都不會有好結(jié)果。戚夫人得寵時太囂張,一旦失去了劉邦這個大靠山之后,自然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戚夫人行事張揚也就罷了,還不知道“爭位“的后果有多可怕。這是一場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大戰(zhàn),既然爭了,就要想到預(yù)料到自己的結(jié)局。既要爭,又不知危險結(jié)局,真可謂心比天高,命比紙??!活該落到“人彘”下場。
情商低,不防患未然
爭輸了就要認(rèn)命,偏偏戚夫人還不認(rèn)命,更受不得苦,被呂后幽居時,還一邊舂米,一邊有心情唱詩:
子為王,母為虜。
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
相離三千里,誰使告女。
這般行事不僅沒能救自己,反而搭上了兒子的一條命,絕了自己最后一絲希望。
實在令人不得不感嘆戚夫人情商是太低了。
那狡兔還有三窟,戚夫人在劉邦了死前就該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再說,凡是有遠見之人會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之理。她原先被呂后幽居舂米,說明尚有幸存的機會,只要她忍得住苦,熬到比她年長的呂后一死,她還是有機會等到兒子搭救的??伤舐暼氯?,生怕別人不知道她的委屈,終究干下這害人害己之事。
所以,一個女人,不聰明不要緊,怕就怕沒有大智慧,還偏愛賣弄小聰明!自己成為一個笑話就罷了,還連累呂后成了歷史上的“最毒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