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北宋宰相蘇頌生平簡介 蘇頌是怎么死的

        2017-02-23 15:25:1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漢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qū))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

        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漢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qū))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制造家、藥物學家。其祖先在唐末隨王潮入閩,世代為閩南望族,父蘇紳曾任集賢殿修撰。

        慶歷二年(1042年),蘇頌登進士第。官至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哲宗時拜相,執(zhí)政時務(wù)使百官守法遵職,量能授任。后罷為集禧觀使,紹圣四年(1097年),以太子少師致仕。徽宗立,進太子太保,累封趙郡公。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卒,年八十二,追贈司空,后追封魏國公。宋理宗時追謚正簡。

        蘇頌好學,經(jīng)史九流、百家之說,至于算法、地志、山經(jīng)、本草、訓詁、律呂等學,則無所不通。作為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貢獻是對科學技術(shù)方面,特別是醫(yī)藥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他領(lǐng)導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表擒縱器的先河。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著有《圖經(jīng)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

        北宋宰相蘇頌生平簡介

        進士及第

        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十一月廿三日(12月10日),蘇頌在同安蘆山堂(今同安城關(guān))出生,他原籍福建同安縣,父蘇紳死葬潤州,遂遷居丹徒。

        慶歷二年(1042年)蘇頌中進士,為宿州觀察推官。次年任江寧知縣。任南京留守推官時,留守歐陽修將政務(wù)委托給他時說:“你辦事慎重穩(wěn)妥,經(jīng)過你看的文件我就放心了?!比耆螡M,正趕上父親蘇紳病逝。他葬父京口,從此移居潤州丹陽。

        編校古籍

        蘇頌于皇祐五年(1053年)任館閣校勘,開始了他校正和整理古籍的生涯。不久遷大理寺丞。

        侍奉祖母、母親,供養(yǎng)姑姐妹及外族數(shù)十人,并及時給他們婚嫁。妻兒有時衣食不繼,但大家相處融洽,親密無間。宰相富弼稱他為“古君子”。

        至和元年(1054年),任同知太常禮院。嘉祐二年(1057年),改任集賢校理、校正醫(yī)書官。嘉祐四年(1059年),兼任殿試復考官,五年,遷太常博士,仍兼校正醫(yī)書官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出知潁州。這是他第一次在朝廷任職,主要是編校古籍,歷時九載。

        嘉祐八年(1063年),召為開封府界提點諸縣鎮(zhèn)公事。時仁宗逝世,建陵墓,主管部門向各郡征收一時難得的物資。蘇頌對他們說:“遺詔務(wù)從儉約,怎么可以強制下面交納當?shù)夭怀霎a(chǎn)的東西?!辈痪蒙秊樾奁鹁幼ⅰ⒅普a。治平二年(1065年),遷三司度支判官。

        出使遼國

        治平四年(1067年),蘇頌任遼朝使臣的伴送使。當蘇頌一行行至恩州時,突遇驛館起火。由于他遇事鎮(zhèn)定,舉措得當,沒有發(fā)生混亂,遼朝使者也沒有受到大的驚擾,因此很得英宗的贊賞。熙寧元年(1068年)他任賀遼太后生辰使,出使遼朝。熙寧二年(1069年)又任遼朝賀生辰伴使。熙寧十年(1077年)再任賀遼主生辰使。元豐五年(1082年)他又一次任遼賀正館伴使。

        蘇頌十分注意遼朝的政治制度、經(jīng)濟實力、軍事設(shè)施、山川地理、風俗民情、外交禮儀等,并向朝廷反映了遼的實際情況。

        兩次使遼,他寫下《前使遼詩》和《后使遼詩》,記錄出使的路線和所見所聞。元豐四年(1081年)八月神宗命他編寫一本與遼朝往來有關(guān)各種禮儀和文件程式的書籍。元豐六年(1083年)此書編成,神宗親自賜名《魯衛(wèi)信錄》,其中保存了大量宋遼間的交往史料。

        任職朝中

        蘇頌在朝廷任職期間,第一件值得稱道的事是校正編撰古籍,由此他廣泛接觸有關(guān)文獻資料,為他成為一個淵博的學者創(chuàng)造了條件。

        蘇頌在朝廷任職的第二件大事是“李定事件”。拒絕草詔任命李定為太子中允、權(quán)監(jiān)察御史里行。他三次拒絕起草詔書,神宗憤怒地斥責說:“輕侮詔命,翻復若此,國法豈容!”于是將蘇頌撤職。但蘇頌幾次拒絕草詔,都有自己的理由:第一是破格提拔李定違背以前的法令,而官吏的任命必須依法而行。第二是李定不夠破格提拔的標準,他“素無聲稱”,不能因偶有奏對稱心,就破格提拔。第三是先做一般提拔,放在皇帝身邊考察,果有奇謀碩畫,再破格提拔也不遲。蘇頌的這些意見是十分誠懇的。

        蘇頌在朝中任職的第三件事是參與改革。元豐年間改革官制,是神宗與王安石的改革措施之一。元豐四年,他被召回吏部詳定官制。他積極參加了官制改革,在革除宋代官、職和差遣的弊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宋代元豐以前,官用來定品階俸祿;職為殿閣、文學之士及待制等,以示尊寵。唯差遣為實職,可行使權(quán)力。這樣造成了官稱與實職不符,機構(gòu)混亂,冗員過多等弊病。蘇頌在這方面提過許多有益意見。

        在《奏乞?qū)⒊F絺}等公事付逐路轉(zhuǎn)運司其提舉官改差充本司勾當公事》中,他提出把發(fā)放青苗錢的提舉常平司歸各路轉(zhuǎn)運使管轄,這樣,不致政出兩門,使州縣長官不知所從。這也是他為當時機構(gòu)改革所提出的很好的建議。

        熙寧元年(1068年),任知制誥。

        熙寧二年(1069年),通進銀臺司兼門下封駁事,同知審刑院。

        熙寧三年(1070年),權(quán)同知貢舉,因拒絕草詔李定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而被神宗撤職,這是他第二次在朝廷任職,主要是做文秘工作。

        體恤百姓

        熙寧四年(1071年),任婺州知州。熙寧六年(1073年),轉(zhuǎn)亳州知州。熙寧八年(1075年),知應(yīng)天府。

        在淮南轉(zhuǎn)運使任內(nèi),蘇頌見到因饑荒造成哀鴻遍野,災民嗷嗷待哺的慘景,于是立即上書,為百姓請求救濟:“臣竊聞近日甚有近北災傷人民流移往鄰路州逐熟,...今并淮諸郡,雖稍登稔,若食口既多,必致物價騰踴。萬一將來秋成失望,漂泊之民,未有歸業(yè)之期。坐食貴谷,便見所失。彼時須煩縣官賑救,為惠差遲,則其敝益甚矣。臣以為存恤之法,莫若先平物價,若物貨之平,則莫若為糶給,使之常食賤價之物,則不覺轉(zhuǎn)移流徙之為患也?!彼粌H想到荒年中對災民的賑濟,而且想到賑救后物價如何保持平穩(wěn),流民如何歸業(yè)安居等等。他想的是很周到和長遠的。

        當時各地爭修寺院,皇帝也濫賜匾額,極大地加重了百姓經(jīng)濟負擔。蘇頌又挺身而出為百姓請命:“臣欲乞朝廷明立條約,今后不許特創(chuàng)寺院宮觀?!睂`法而建的寺院“并令州縣檢括指揮一切毀拆,許諸色人收買請射,永為己業(yè)”。

        蘇頌關(guān)心民瘼,體恤百姓,深為皇帝所知。熙寧九年(1076年)正月,蘇杭地區(qū)再次鬧災。在選任地方長官時,神宗稱“蘇頌仁厚,必能拊安吳人。”蘇頌因而知杭州。

        熙寧十年(1077年),由杭州召回,修撰仁宗、英宗實錄。

        元豐元年(1078年),蘇頌知開封府。

        元豐二年(1079年),改知濠州。

        元豐三年(1080年),知滄州。

        元豐四年(1081年),蘇頌被召入朝,判尚書吏部兼詳定官制。

        元祐八年(1093年),知揚州,再次出任地方官。

        在任地方官時,蘇頌盡其所能,為民造福。如開封府界提點諸縣鎮(zhèn)公事時,他“建請浚自盟、白溝、圭、刀四河,以疏畿內(nèi)積水”,興修水利,保田防災。元豐四年(1081年)知滄州時,黃河泛濫。他又上奏指出只修堤防不注意疏通??诘奈kU性,并經(jīng)過認真的調(diào)查研究,提出較好的解決辦法:“臣竊見滄州東北有三堂泊,縱廣百余里,下連海道,地名黑龍港。……其西與御河破藏口及范橋鎮(zhèn)相去不過三五十里,可以分引河流,東注泊內(nèi)。既滿溢則由黑龍港以入海,其勢甚易?!痹诤贾萑蝺?nèi),他把鳳凰山的泉水引入市區(qū),做自來水用,造福于百姓。

        元祐執(zhí)政

        宋哲宗元祐初年,拜刑部尚書,遷吏部尚書兼侍讀。

        元祐五年(1090年),進尚書左丞。

        元祐七年(1092年),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即宰相)。

        蘇頌是怎么死的

        后上章辭位,罷相任觀文殿大學士、集禧觀使,旋即出知揚州。轉(zhuǎn)知河南,蘇頌推辭沒有就任,因年老請辭,以中太一宮使之職居京口。

        紹圣四年(1097年),以太子少師職致仕。

        蘇頌所處的時代,朝中派系斗爭席卷了整個政治舞臺。他卻能始終不立黨援,不入派系,這正說明了他的堅定和穩(wěn)健,也表明他確實是個成熟的政治家。

        宋徽宗即位后,進拜蘇頌為太子太保,累封為趙郡公。

        建中靖國元年五月庚辰”。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