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敢作敢為的傳奇女性領(lǐng)袖 大遼蕭太后
公元916年,中華大陸再陷軍閥割據(jù)、混戰(zhàn),唐朝政權(quán)名存實亡,原本被唐太宗賜姓李的契丹人,借此機會掙脫對唐朝的依附關(guān)系,在酋長耶律阿保機的領(lǐng)導下,建立政權(quán)與中原王朝對立,掀開了遼國200余年的歷史。而且遼國還出過一個很牛逼的女人蕭燕燕,俗稱“蕭太后”,跟武則天相比,也絲毫不遜色,在她的治理下,遼國走向了鼎盛,數(shù)次擋住了北宋的北伐,甚至主動發(fā)起南征,跟宋朝打成兄弟之國,還每年收保護費。但就是這樣一個牛逼的女人,她的一生其實是從一個意外開始的,她的母親并不是正室,她在家中地位相對是很低的,雖然她父親蕭思溫,很喜歡她媽與她。但是在那個時代,出生太重要了,就算是一家之主的蕭思溫也無法改變,當作為遼國北院丞相的他,做政治投資的時候,他選擇的是將大女兒、二女兒嫁給當時遼國的順位繼承人。
而三女兒則是嫁給當時在遼國地位相對低下的漢人韓德讓,并沒有在其身上壓過多的政治賭注。但世事難料,蕭思溫把寶都押錯了,他陪遼穆宗去打獵,遼穆宗被刺身亡,由于事發(fā)突然,蕭思溫跟他兩位女婿的革命友誼尚淺。他不敢冒風險,畢竟契丹人可是為了權(quán)力,連親兄弟都殺的,思考良久之后,他決定扶持跟自己關(guān)系不錯,并且由于不被看好政治前途,被大臣冷漠的耶律賢。沒有根基,繼位后,就只能依靠他蕭思溫,這樣自己能不發(fā),都不行的節(jié)奏,于是耶律賢登基當了皇上,史稱遼景宗。
耶律賢人不傻,也知道自己皇位是靠什么來的,從繼位開始就大賞蕭思溫,甚至封其為魏王,為了打消蕭思溫的擔憂,將其小女兒蕭燕燕招入皇宮為后。蕭燕燕由此政治意外,從而踏上了她不曾奢望的舞臺,同時也與自己初戀情人韓德讓,痛苦別離,雖然他們兩人,有一千個不情愿,但皇命難違。蕭燕燕入主后宮后,由于耶律賢從小身子骨就弱,無法長期進行高強度的主政工作,而契丹人由于兄弟奪位的“傳統(tǒng)”,所以,為了防止自己病危,皇位不保,他默許了皇后蕭燕燕,同堂輔政。
對于他來說,妻子可能是自己唯一能信任的人了,一旦自己病危,她能主持大局,讓自己的兒子上位,不至于自己這脈斷了,所以他要培養(yǎng)皇后的威信。為此他不光授予妻子獨自裁決權(quán),甚至還讓妻子能夠稱“朕”,這代表皇權(quán)的自稱,將其地位提高到跟自己等同,這位丈夫為了妻子可謂是費勁心思。乾亨四年,這位好老公死在了去打獵的途中,蕭燕燕深知藩王各個都虎視眈眈,在首都先是學劉備演了一場哭戲,細數(shù)自己孤兒寡母多么多么不容易,博取同情。然后啟用親信,把持各個要害部門,其中除了她娘家人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她的初戀情人韓德讓,韓德讓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在他的治理下,漢屬農(nóng)耕區(qū)發(fā)展的非常好,蕭燕燕輔政時期就是遼國漢臣翹楚。韓德讓的加盟,標志著漢臣們的態(tài)度,蕭燕燕可謂是如虎添翼,用了力量后她,開始剔除那些多其有隱患的威脅,首先就是藩王問題,她采用韓德讓“諸王歸第,不得私相燕會“的建議,收兵權(quán),拔去藩王的牙齒,讓其變成貓。
此后她效仿漢制,對當時遼國進行漢化的封建改革,把遼國從落后的奴隸制國家,過渡到了當時相對先進的封建國家,遼國開始走向了強盛之路,在這期間,韓德讓是總參謀。隨著二人在政治活動上的加深,二人的感情也在頻繁的接觸重生,畢竟是初戀,這東西很多人都難忘卻。蕭燕燕經(jīng)過一番認真的思考,決定嫁給韓德讓,而韓德讓又早有家室,蕭燕燕是一國之主,怎么可能當妾,于是就叫人把韓德讓的妻子李氏干掉。韓德讓雖知是誰干的,但又無奈自己無可奈何,事后,在蕭燕燕的要求下,二人過上了實際意義上的夫妻生活,韓德讓自由出入后宮,二人雙宿雙飛,但我想他心中可能真是不是臉上的這么高興。
這次期間,宋朝皇帝趙光義,想乘著遼國政治動蕩,進行北伐,把唐末失去的燕云地區(qū)奪回來,結(jié)果,被蕭燕燕給搞翻了,還讓北宋名將楊業(yè)慘死沙場。畢竟趙光義這看著沙盤亂指揮的主(像極了蔣介石),跟制定大方針,然后讓前線將軍,自由發(fā)揮的蕭燕燕差很多。公元1004年,已到晚年的蕭燕燕,決定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一同天下的抱負,帶著情人韓德讓,御駕親征北宋。
與北宋軍隊鏖戰(zhàn)于澶淵,宋軍堅守不出,并在無意間將當時名將蕭撻凜給射殺了,久攻不下的遼軍,由于補給以及名將隕落帶來的士氣打擊,蕭燕燕選擇了議和,達成了著名的澶淵之盟。但是此戰(zhàn)雖然為宋遼兩國帶來了百余年的和平,但是對宋朝來說,著實是個恥辱,宋朝以中原正主自居與一個草原的游牧蠻夷,稱兄弟之國,還沒年交保護費,這在封建時期的蠻夷觀下,是種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