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女詩人紀映淮 不忘亡國之恨拒絕清政府救濟
明末清初的南京女詩人紀映淮,守閨期間即以詩名飲譽江東。后因朝代更迭,落入生活底層,作品也大多散佚。清初著名文人王士禛因欣賞她的才華而不得見,且誤會了她的身份,發(fā)出一句感慨“不見題詩紀阿男”,結(jié)果與紀家人生出齟齬。
閨中才女紀阿男名聞江東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王士禛因公事來到江寧(南京),有感于六朝古都與秦淮人事的盛衰變遷,創(chuàng)作了《秦淮雜詩》14首。其中有一首寫道:“十里清淮水蔚藍,板橋斜日柳毿毿。棲鴉流水空蕭瑟,不見題詩紀阿男。”
此詩是因一首《秦淮竹枝詞·詠秋柳》引發(fā)的。《詠秋柳》當時曾廣為傳唱,詩曰:“棲鴉流水點秋光,愛此蕭疏樹幾行。不與行人綰離別,賦成謝女雪飛香?!彪m然寫的是草木搖落的秋景,但格調(diào)明朗歡快,毫無蕭瑟凄涼色彩,末句用東晉謝道韞以柳絮喻雪花為典入詩,暗含自比詠絮才女之意,顯露了作者非同一般女子的自信與才氣。
這首“秦淮竹枝詞”當時唱紅了秦淮河兩岸,并傳唱至揚州。后來到揚州擔任推官的王士禛聽到這首詩后,極為欣賞其詩風神韻,對該詩及其作者紀阿男的名字留下了深刻印象。
才華超群的女詩人紀阿男
這位得到大名鼎鼎的王士禛賞識的紀阿男,是南京明末清初時才華超群的女詩人。
紀阿男,大名紀映淮,字冒綠,“阿男”是她的小名,生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她生活在一個詩書之家。父親紀青,字竺遠,金陵名士,工詩擅文;哥哥紀映鐘,字伯紫,明崇禎朝諸生,詩書俱佳。受家風熏陶,映淮自幼就攻經(jīng)讀史、習詩作詞。聰慧秀美、才華出眾的她尚待字閨中,就創(chuàng)作了許多為人稱道的作品,并以詩名飲譽江東。
生長于風光綺麗的秦淮河畔的她,詩作清麗典雅,含蓄雋永。如她及笄之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桃葉渡》:“清溪有桃葉,流水載佳人。名以王郎久,花猶古渡新。楫搖秦代月,枝帶晉時春。莫謂供憑攬,因之可結(jié)鄰?!苯钖|晉王獻之與愛妾桃葉的愛情故事,把一個即將出閣的女孩對愛情與婚姻的憧憬表達得純美而婉轉(zhuǎn)。
今南京夫子廟桃葉渡牌坊上的一副楹聯(lián)即擷自其中。
著名文人王士禛語失檢點
王士禛在秦淮河邊撫今思昔,慨嘆物是人非的時候,想到那位寫出“棲鴉流水點秋光”的秦淮才女紀阿男,可惜她已杳無蹤跡了,他在表達對紀阿男傾慕和欣賞的同時,流露出與她緣慳一面的遺憾,悵然嘆息道:“不見題詩紀阿男。”
然而,在那個時代,一個男人如果對一個良家女子說出這樣無所顧忌的話,是極不莊重的,何況紀映淮還是名門出身。王士禛為什么會語失檢點?原來,他誤會了紀映淮的身份。他在揚州時從歌女口中聽說這首詩是從南京秦淮河畔傳來的,便想當然地以為其作者是一名煙花女子。
不僅如此,王士禛在《秦淮雜詩》中還把紀阿男和秦淮河畔的風塵女子并列在同一詩題下吟詠,而他當時是一位名震天下的詩人,這樣的作品流傳開來將會給紀映淮的名聲帶來多大傷害!自然引發(fā)了紀映淮娘家人的不滿。
當詩句被人告知紀映淮的哥哥紀映鐘后,他非常生氣,當即修書一封,責備王士禛道:“公詩即史,乃以青燈白發(fā)之嫠婦,與莫愁、桃葉同列,后人其謂之何?”王士禛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孟浪,隨即回函賠禮道歉。
其實,當時王士禛不但不知道紀映淮的身份,更不知她早已孀居,并沉淪在生活的底層。明清鼎革后,紀映淮的人生發(fā)生了劇烈變故,陷入生活的困境。
明清易代紀映淮命運逆轉(zhuǎn)
明崇禎七年(1634年),18歲的紀映淮嫁給了山東莒州諸生杜李。雖然莒州的生活條件與環(huán)境遠不能和南京城相比,但婚后夫婦“分韻聯(lián)吟,擘箋斗捷”,伉儷情深,琴瑟和諧。
僅僅過了短暫幾年,由于異族入侵,紀映淮的幸福時光戛然而止。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兵南犯,莒州城告急。杜李登高一呼,率領(lǐng)數(shù)十位青年協(xié)助知州景淑范防守城池。同年十二月,清兵攻破莒州城,守城軍民全部陣亡,杜李也英勇就義。紀映淮扶老攜幼躲避到鄉(xiāng)村才得以免禍。
后來王士禛任京官后,了解到紀映淮的艱難處境,欲讓山東沂州府接濟一下她的生活,使其詩詞才能得到發(fā)揮。然而紀映淮不忘殺夫之仇、亡國之恨,以“采薇”自喻,“恥食滿韃饋贈”,茹荼席草度日。
掙扎在艱辛的生活中,紀映淮已沒有太多的精力和心情從事創(chuàng)作,所作不多的詩詞,題材、風格、感情色彩也已和年輕時的作品大為不同。如有一首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桃源憶故人·暮春》:“樓前花逐東風舞,惟有楊花堪妒,一味入簾穿戶,不管愁人顧。枝頭杜宇聲偏苦,叫得斜陽欲暮,門外殘紅無數(shù),零落橫塘路?!比獜浡袀⒈嗟那榫w。
一代才女紀映淮雖早已似零落的殘紅飄然而去了,但她卓絕的才華與高潔的品格將永遠如家鄉(xiāng)綻放的紅梅,映照著秦淮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