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朱元璋修陵墓為何不移開孫權墓?有何目的

        2017-02-17 17:51:12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明孝陵原是開善寺寶公塔的舊址。開善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時,系梁武帝為寶志和尚所建。傳說,這個寶志,就是人們熟知的濟公和尚的原型,他一

        明孝陵原是開善寺寶公塔的舊址。開善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時,系梁武帝為寶志和尚所建。傳說,這個寶志,就是人們熟知的濟公和尚的原型,他一生多在南京度過,七歲時出家當了和尚,成年后常常赤足行于街市,并且預言多有應驗,因此深得梁武帝的賞識。

        獨龍阜確實是個難得的好地方,這里陽光充足,和風冉冉,生機勃勃。再者,山勢平緩,地基堅實,易于施工,可長期保持建筑物的干燥,可謂“永垂千古”。明初,為了營造朱元璋的孝陵,寶公塔被遷往紫金山東麓。據(jù)傳,在遷移寶公塔的時候,寶志和尚的真身竟然端坐于對合的兩只缸內,“指爪繞身數(shù)匝”,士兵們無法搬動。無奈之下朱元璋只好親往賠禮,并當場許以金棺銀槨厚葬,另建靈谷寺,并贈莊園360頃供奉香火。

        明孝陵建造歷時長達32年,先后調用軍工10萬,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陵內植松10萬株,養(yǎng)鹿千頭,陵前還專設孝陵衛(wèi),派5000士兵守衛(wèi)。修陵期間,和朱元璋共同開創(chuàng)大明王朝的一些開國元勛,如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岐陽王李文忠等相繼逝去,朱元璋統(tǒng)統(tǒng)“賜葬”他們于“鐘山之陰”,即今紫金山北麓蔣王廟一帶,令他們永世拱衛(wèi)自己。朱元璋本人則與馬娘娘、兩個貴妃以及被迫“殉葬”的宮女一百多人,獨占鐘山南坡,終享“陰?!?。

        稍加留心您就會發(fā)現(xiàn),與中國許多皇陵的布局截然不同,明孝陵自大金門始,然后是四方城,轉個彎才是石象路,又折彎,是文武官員石雕像,再次折彎方進入墓區(qū),摒去歷代皇陵的對稱規(guī)制,究竟原因何在呢?旅游者每每到訪此地,常常會聽到導游向大家講述一個美麗的故事:建陵時,主持工程的中軍都督府僉事李新曾經進言,將位于孝陵南邊正對孝陵大門小山(梅花山)上的孫權墓移開,可朱元璋卻不準奏,他大度地說,“孫權也是一條好漢,留著給我看門吧”。

        個中奧秘究竟怎樣?較為普遍的說法有“風水”說、“北斗星座”說等,“北斗星座”之說一度似乎還占了上風。然而,上述論點卻遭到一位地質專家的質疑。原來,這梅花山一帶巖石堅硬,地質學上稱之為礫巖、長石石英砂巖等,以當時的經濟實力、施工工具和手段實在難以開鑿,唯一選擇只有繞道。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