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人氣節(jié)之冠于謙 只手降大明從危機拉回
明代于謙是誰
《明史》曾評價于謙說:“于謙為巡撫時,聲績表著,卓然負經(jīng)世之才?!蹦敲?,明代于謙是誰。要想全面地了解明代于謙是誰這一問題,需要從于謙簡介開始說起。于謙生于公元1398年,卒于1457年,享年59歲。于謙的祖籍雖然在河南商丘,但是于謙自幼在浙江杭州一帶長大。于謙少年時期非常仰慕文天祥,他認為文天祥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
于謙
為了學習文天祥不屈的氣節(jié),于謙經(jīng)常將文天祥的畫像掛在座位一旁,每當讀書困倦時,于謙都會以文天祥的故事來激勵自己。于謙七歲時,有一個和尚在無意中看到了于謙相貌,并且告訴于謙說,小于謙長大后,會是一名拯救朝政的宰相。公元1421年,于謙時年23歲,因為參加考試一舉奪得辛丑科進士,進而進入明朝廷為官。不久之后,于謙跟隨明宣宗鎮(zhèn)壓了漢王朱高煦的叛亂。因為于謙在平定漢王朱高煦叛亂中立下顯赫功績,因此明宣宗提拔于謙為巡按江西一職。
隨后幾年,于謙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在山西、河南一帶履行巡撫的職責。公元1446年,于謙因沒有賄賂王振而遭到其他同黨的誣陷入獄。等到于謙出獄后,于謙更加明白肩上責任的重大。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變爆發(fā),于謙親自率領將士抵抗敵軍來襲。明英宗被抓之后,于謙以江山社稷為重,積極挽救明朝政權于水火之中。
明朝于謙的故事
于謙又被后人稱為“救時宰相”,關于明朝于謙的故事至今在民間廣為流傳。“兩袖清風”講述的就是明朝于謙的故事。話說,于謙擔任兵部侍郎期間,有一次在河南一帶巡查。當時,朝廷的政權被宦官王振所把持,各地官員為了拉攏王振,紛紛用重金和稀有寶物去賄賂王振。即使在外地出差的官員,等到回京時,也要帶一些金銀財寶前去獻給王振。
于謙雕像
如果要是哪位官員沒有給王振獻上寶物,那么他就很有可能遭到王振及其黨派的打擊報復。兩袖清風的于謙當然看不過王振囂張跋扈的樣子,但是苦于沒有證據(jù),所以沒法扳倒王振及其黨羽。等到于謙從河南回京時,有同僚建議于謙回京之后給王振進奉一些金銀財寶,順便再拿點河南的土特產(chǎn)送給權貴們。于謙聽完同僚的建議后,他哈哈大笑,隨后拿起毛筆,在白紙上洋洋灑灑寫下一首詩歌。詩歌內容就是:“絹帕茹蘑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p>
同僚看完這首詩歌后,立馬明白了于謙的意思。等到于謙踏上回京之路時,他果然沒有帶上當?shù)氐耐撂禺a(chǎn)。等到于謙回京之后,大多官僚都以為于謙會對王振有所表示,但是于謙依然我行我素出入朝廷,絲毫沒有顧及王振及其黨羽的看法。后來,人們常常用“兩袖清風”這一成語來形容于謙為人清廉、正直的美好品行。
明朝于謙的成就
明朝于謙有著“救時宰相”的美稱。明朝于謙的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政治、軍事、文學和思想四個方面。眾所周知,“兩袖清風”是明朝于謙的代名詞,于謙不僅在生活中主張清廉,同時他在政治舞臺上依然秉持清廉的作風。于謙為官期間,他敢于為民請命。只要有作奸犯科者,于謙絕對會毫不留情的懲處打壓。
于謙畫像
當明朝廷貪污的官員比比皆是,于謙的清廉精神如同一劑強心針,及時改良了朝廷貪污腐敗的風氣。明朝于謙的成就之二,就是于謙在軍事領域的建樹。到了明朝后期,明朝廷出現(xiàn)了冗官、冗軍等現(xiàn)象。于謙看到這一情況之后,他主張“兵貴在精,將貴謀勇”,除此之外,于謙還號召士兵們在遇到緊急特殊情況時,要懂得隨機應變。為了將明朝軍隊培養(yǎng)成為一支精銳軍隊,于謙創(chuàng)立了團營之制。于謙所創(chuàng)立的團營之制具有積極意義,對后來明朝兵制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于謙在文學領域也有不素的建樹。眾所周知,《石灰吟》是于謙的代表詩作,通過這首詩歌可以看出于謙所表達的歸隱情懷恰好預示了后來詩壇風氣的轉向。于謙詩作的風格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與政治相得益彰,這影響了后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其次,明朝于謙的成就還表現(xiàn)在他在思想方面的建樹?!爸孛?jié),輕名利;重成仁,輕殺身;重社稷,輕君王”就是于謙的思想主張。
如何評價明朝大臣于謙
于謙是明朝大臣,同時也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在有關記錄于謙生平紀事的書籍中,詳細地記載了士大夫名士們是如何評價明朝大臣于謙的。除此之外,《明史》一書也詳細地記載了明朝廷是如何評價明朝大臣于謙的?!睹魇贰吩潛P于謙說:“謙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卒得復官賜恤。公論久而后定,信夫?!?/p>
于謙
從這句評價詞中得知,于謙是一位忠心而忠烈的士大夫,于謙的精神如同他寫的《石灰吟》那般正直不阿。雖然于謙死的很冤枉,但是世人都知道于謙是被冤枉死的。等到兒子于冕為于謙沉冤昭雪之后,于謙復官賜祭,并被追封謚號為忠肅。除此之外,于謙與岳飛、張煌言被世人稱為“西湖三杰”,從后人對于謙的評價中,便可看出于謙是一位愛國愛民的好官員。
王直、興安、朱祁鎮(zhèn)、錢謙益等人都表達過自己對于謙的贊美。董其昌曾說:“賴社稷之靈,國已有君,自分一腔拋熱血。竭股肱之力,繼之以死,獨留清白在人間?!庇谥t自幼崇拜文天祥,他以文天祥的氣節(jié)來激勵自己。后來,于謙在為官途中,不為五斗米而折腰,也沒有攀權富貴來提升自己的官爵。等到土木堡之變爆發(fā)后,于謙依然力挽狂瀾,拯救明朝政權于水火之中。因為于謙的不同流合污引起了石亨等人的猜忌,他們以謀反罪名誣陷于謙。清廉剛正的于謙最終被推上斷頭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