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是怎么死的 周赧王歸葬大庸史實探秘
周赧王姬延
姬延,東周歷史上的最后一位君主,史稱“周赧王”。周赧王姬延在位的時期,其實周王朝已經接近衰亡之態(tài)了。姬延手下有幾十座城池,人口共計三萬多,被分為了“東周”和“西周”兩國,姬延當時所在的王城就是“西周”。
周赧王姬延人像圖
當時,秦國已經變得強大,逐漸攻占了韓、趙等國家的一些地方,下一步極有可能要開始對付周王朝了。姬延知曉這個消息,憂心不已。公元前256年,在姬延的指令下,西周公擔任大將,率軍伐秦。但是,他們手中只有幾萬的兵力,遠遠比不上秦軍幾十萬的數(shù)目。最終,西周公無功而返。之前,為了籌備好武器和糧餉,姬延曾向一些富戶籌借軍資。大軍回朝后,這些富戶開始向姬延討債,姬延自然是還不起的,心中也非常無奈,只好躲起來避債。
秦國日益壯大,南攻楚國,東擊韓、趙、魏三國,各國勢力被大大削弱,趨于滅亡。這時,戰(zhàn)爭的勝利以及國土的擴大也讓秦國的野心越來越大,想要取周王朝而代之。
在姬延當政時期,東西兩周逐漸分裂,東周公和西周公各自為政。后來,姬延也曾去巴結過秦國,但是在秦國又攻下韓國的兩座城池后,他心中懼怕,遂聯(lián)合一些諸侯相,去再次攻打秦國。秦昭襄王非常憤怒,也派遣兵將攻打西周。最終,西周戰(zhàn)敗,向秦國認罪,并獻上人口與土地,姬延也于同年郁憤而死。
周赧王是周朝最后一位君主嗎
周赧王姬延是東周的第25位君主,他的祖父是周顯王,在位四十八年,而他的父親周慎靚王僅僅在位六年就去世了。之后周赧王繼位,他也由此成為了周王朝歷史上的最后一位天子。
秦滅東周圖
周赧王的這個天子之位當?shù)脤嵲谑菦]意思極了,甚至過得還不如一個普通的諸侯。他在位59年,但對周王朝產生的影響卻少之又少。周赧王時期,王權削弱,他手下所統(tǒng)治的地盤和人口都很少,又被分為了“東周國”和“西周國”,且東周公和西周公各自為政,可以說周赧王手中握有的權勢愈加微弱,連他自己也不得不依附“西周”而生存。這樣的周赧王在各國之間的號召力自然也減弱了。他曾經號召過一些國家來共同討伐秦國,但是最后來的盟軍卻不多,這也導致了后來出現(xiàn)的周赧王“債臺高筑”之事。如此落魄的天子恐怕也是歷史上少見的吧。
周赧王的權勢雖然受到限制,但他也曾為了周王朝的生存做出過一些努力,不過大多都沒有成功罷了。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在又一次聯(lián)合諸侯相攻打秦國失敗后,周王朝的末日也逐漸來臨。周赧王向秦國獻上了土地和人口之后,才得以回到西周,并在同一年就郁憤而終了。
周赧王逝世后,東、西周公把持國權,秦國輕易收取了九鼎以及其它珍寶,后來西周、東周相繼被滅,歷時八百年的周王朝祭祀斷絕,走向終結。因此,周赧王實際上是周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
周赧王是怎么死的
周赧王姬延是東周的最后一位君主,公元前315年時,他正式繼承王位,最終亡于公元前256年,其在位59年的時間也是周王朝史上最長的。在那一時期,秦國的勢力已經很強大了,周赧王在位的時間并沒有對將要滅亡的周王朝起到什么作用。那么,這位周朝的亡國之君最后又是怎么死的呢?
周赧王人物圖
公元前270年,也就是周赧王在位的第四十五年,周赧王想要對秦國示好,增進兩國的交情。這一舉措實施的關鍵就在于周冣這一人物。通過周赧王在秦國的說客對周冣的勸說,后來周冣向秦昭襄王進言,秦國果然沒有攻打西周,而是發(fā)兵韓、趙、魏三國。
公元前256年,秦國攻下韓國的兩座城池,這使得周赧王內心非??謶?,遂背叛了秦國。他聯(lián)合各諸侯相,率領精銳部隊去討伐秦國,令秦國跟韓國陽城之間相通不了。秦國君主大怒,隨即開始攻打西周,周赧王的軍隊自然不是秦軍的對手。為了保住周王朝,周赧王來到秦國磕頭認罪,并將手下所統(tǒng)治的城池、人口全部獻給秦昭襄王,這才得以回到西周。
但此事無疑在周赧王原本就沉重的心情上又籠罩了一層巨大的陰影。想來也是,雖為君主,奈何卻活得如同一個傀儡,天子的尊貴絲毫沒有在他身上體現(xiàn)出來,加上周王朝的日漸衰亡,周赧王終承受不了如此打擊,于同一年就郁憤而終了。
周赧王歸葬大庸史實探秘
周赧王姬延是周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后來周王朝被秦國所滅,他也就成為了這個朝代的最后一位君主。公元前256年,周赧王郁憤而終。他死后的墓位于楓香崗鄉(xiāng)的丁家溶村。其墓地所在的山被稱為周赧王山,古樹茂盛,松柏挺拔,草木蔥蘢,山頂上更因有著名的周先祖陵而得名。
周赧王墓
但是實際上,周赧王的墓與他生前所過的生活一樣,都是極不平順的。史料中,對于周赧王死后到底葬于何地其實是語焉不詳?shù)模@也導致后世流傳了關于赧王之墓的好幾個版本,有說葬在張家界永定區(qū)的,也有說在慶陽古城的,但是真相究竟在哪里,我們不得而知。
不過,被后世人廣為承認的還是“周赧王歸葬大庸”這一說法。大庸在現(xiàn)今的張家界境內,丁家溶村也是大庸縣內的。早在1200多年以前,詩人王維就曾來到古庸城舊地,寫下了一首絕句《赧王墓》,說明那時候已經有人認可了周赧王是被葬于此地的。
另外,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在周王朝被秦國所滅之后,秦王想將周赧王的墓進行遷移,以達到羞辱他的目的。但是周赧王昔日的舊臣不忍心看到已故去的先主再次遭遇不測,更不忍滅亡的周王朝被這樣羞辱,于是將周赧王的尸骨往南遷移,最終到達現(xiàn)今比較偏僻的大庸丁家溶。
因此,周赧王歸葬大庸是大眾普遍承認接近歷史史實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