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年齡與生死 唐太宗那些驚世駭俗的愛情
提起唐太宗李世民的愛情,人們立刻會想起長孫皇后,那個氣度雍容、賢德自律的皇后。她和李世民少年結(jié)發(fā),共同經(jīng)歷了生死考驗。長孫皇后在36歲去世后,李世民無比悲痛,從此再未冊立皇后,他們的愛情傳誦千古,讓后人感佩不已。
盡管有著如此感人的愛情,可李世民還是唐太宗,是大唐皇帝,除了長孫氏之外,他還有很多別的嬪妃。雖然他與她們的故事不過是紅花背景下的綠葉,是非主流的愛情。卻也都各有故事,不同尋常,讓人蕩氣回腸。
1、貴妃韋珪——一場不對等的姐弟戀
珪,美玉也。并且這不是一般的美玉,是帝王、諸侯在舉行朝會、祭祀的典禮時所用的玉器。所以,只看這個名字,便知道韋珪的父母肯定不是一般人。
韋珪,字澤,出身于北朝世代貴族之家,她的曾祖父、祖父和父親都是北魏、北周和隋朝的名將高官。韋珪生于隋開皇16年(公元597年),這個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女兒長大了,成為“天情簡素,稟性矜莊”、“艷奪巫岫之蓮”“麗掩蜀江之錦”的美麗女子。
父母將她嫁給了戶部尚書李子雄之子李珉,不久生下了一個女兒??砂察o的時光沒能持續(xù)多久,公元613年,李子雄父子參與到楊玄感變亂中,失敗后雙雙被殺。沒辦法,年僅16歲的韋珪只能帶孩子回到了洛陽娘家,開始了長達(dá)8年的守寡生涯。
公元618年,隋朝滅亡。621年,李世民統(tǒng)帥唐軍攻占洛陽,邂逅比自己大兩歲的韋珪,一下子就被她成熟女人的魅力迷住了。嫁過人有過孩子又何妨,我們高富帥的李世民才不管這些,他不顧一切地愛上了韋珪。
很快,韋珪又為李世民生下了女兒臨川公主。李世民登上皇位,冊封韋珪為貴妃,這是僅次于皇后的“四夫人”之首。韋珪還生下了太宗第十子紀(jì)王李慎。太宗對韋珪雖然不及對長孫情深,卻也非常親厚。后宮風(fēng)起云涌,年輕貌美的嬪妃層出不窮,可韋珪始終穩(wěn)坐貴妃寶座,在長孫皇后去世后,她就是地位最高的女子。太宗還特別厚待她與前夫所生的女兒,封為定襄縣主,嫁給了大將軍阿史那忠。
韋珪前半生坎坷,后半生卻平靜安寧。太宗去世后,她被尊為紀(jì)國太妃,離開長安,隨被封為紀(jì)王的兒子李慎遷居藩地,過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唐高宗麟德年間,高宗去泰山封禪,韋珪陪同前往,不幸在去泰山的路上病逝。這一年是公元665,韋珪69歲。而韋珪病逝的地方是洛陽,正是她當(dāng)初遇到李世民的地方,是見證他們非凡姐弟戀的地方。從這里開始,亦在這里結(jié)束,人生愛情都是完滿。
2、德妃陰氏——唐朝的朱麗葉
公元617年,李淵在太原起兵,拉起了反隋的大旗??衫顪Y14歲的兒子李智云卻沒有來得及逃走,被捕殺。不久李家的祖墳又被挖開,挫骨揚灰。而主持這一切的都是楊廣手下的大將驃騎將軍陰世師。親兄弟被殺,祖墳被挖,這仇恨是何等的不共戴天?所以當(dāng)唐軍攻占長安時,陰世師被毫不留情地斬首示眾。
陰世師死了,還留下一個女兒和幼子。本來,作為犯人家屬的少女陰氏免不了被凌辱的命運,可是一個偶然,她遇到了李世民。
盡管背負(fù)著彼此家族的血海深仇,他依然愛上了她,這愛讓他不顧一切。他們是唐朝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幸好這唐朝的羅密歐英明神武、氣概不凡,沒人能干涉得了他們的愛情。陰氏很快生下太宗五子李佑。李世民登上皇位,陰氏被封為德妃。誰能想到,這個李唐皇室的仇人之女,竟然成為高貴的“四夫人”之一。
光陰如梭,十多年過去了。來到太宗身邊生兒育女的陰氏安享著富貴榮華,早已忘記了曾經(jīng)的仇恨,可是有人沒忘,就是和她一起幸存下來的弟弟陰弘智。和姐姐不同,殺父大仇一直深埋在陰弘智的心中,他在等待時機。
陰妃的兒子李佑長大后被封為齊王,逐漸有了一些勢力。這時身為舅舅的陰弘智來到外甥身邊挑撥說:“你兄弟太多,皇上駕崩后,你得有死士自衛(wèi)?!蹦镉H舅大,李祐很聽舅舅的話,于是按照陰弘智的建議開始招兵買馬,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到了貞觀十七年,李祐終于發(fā)動了叛亂,兵敗后被殺。
在深宮的陰妃眼睜睜看著弟弟和兒子走上不歸路,卻無計可施。盡管太宗對陰妃沒有過多責(zé)怪,只是將之降級為“嬪”,可愛情再也沒有了。失去了至親的陰妃郁郁而終,唐朝的朱麗葉最終還是悲劇結(jié)局。
3、大小楊妃——命運坎坷的悲情女子
唐太宗的后宮中有兩個楊妃,她們是堂姐妹,都不是尋常人物,都是命運坎坷的悲情女子。
第一個楊妃是前朝公主、隋煬帝的女兒。在隋唐交替之際,昔日的公主淪落于秦王府,她生下了太宗的三子李恪和六子李愔。除了長孫皇后之外,這位楊妃是太宗生子最多的嬪妃,可見這位前朝公主的魅力。
楊公主的兒子李恪十分優(yōu)秀,是除了長孫皇后的三個嫡子外,太宗最喜歡的兒子,將之封為蜀王、益州大都督。當(dāng)他對三個嫡子倍感失望的時候,曾經(jīng)動心想立李恪為太子,說他英武果敢,很像自己,最后因為長孫無忌反對作罷。太宗死后,李恪牽連到高陽公主謀反案中,被誣殺害。
第二個楊妃是太宗的親弟弟——在玄武門之變被殺的李元吉的正妃。李元吉死后,太宗將美貌的弟媳納入自己的后宮,雖然沒人敢說什么,可自己也不太好意思,一直沒有給楊氏正式的封號。因為李元吉后來被追封巢王,史書中便稱楊妃為巢王妃。
在長孫皇后去世后,太宗只生了一個孩子,這孩子就是這位楊妃所生。由此可見,這位楊妃無疑也是太宗最喜歡的女人之一。太宗一度還想再立皇后,人選依然是這個楊妃。
兩個楊妃的下落都很模糊,承載著亂世滄桑,她們應(yīng)該都是老死宮中吧。
4、賢妃徐惠——惟愿與君生死相隨
公元649年,唐太宗離世。按照當(dāng)時的規(guī)矩,沒有生育孩子的嬪妃要被送去出家——當(dāng)時是五品才人的武則天就被送到了感業(yè)寺??善渲幸晃弧烦淙菪旎輬詻Q不肯。她對逝去的太宗思念不已,不久生病,并且拒絕醫(yī)治。面對前來勸她的人,她說:“我受先帝的恩遇甚深,無以回報,我只想早早離去,魂若有靈,相伴陵寢,便是我最大的心愿!”
如果說韋珪、陰妃、兩個楊妃與太宗的愛情婚姻都有被動的成分,那么徐惠不是,她是與長孫皇后一樣深愛太宗的。
徐惠是湖州才女,8歲便能賦詩。她是在長孫皇后去世后入宮的,當(dāng)時只有12歲。
徐惠既美麗多才又睿智明理,所以得到了太宗的深愛。她的封號從“才人”、“婕妤”、再到“充容”,始終在不斷進步,將同期入宮的武則天遠(yuǎn)遠(yuǎn)拋在了身后。
有一次太宗召徐惠來見,可是左等不來右等不見,正要大發(fā)雷霆。這時徐惠姍姍而來,遞給太宗一首詩:“朝來臨鏡臺,妝罷暫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看到如此情深卻又嬌嗔調(diào)皮之語,讓太宗忍不住轉(zhuǎn)怒為喜。在太宗最后的歲月里,是徐惠陪伴在他身邊,陪著他走出宮殿遠(yuǎn)征遼東、出巡函谷,登臨終南山翠微宮,兩人寫下了“小山賦”的唱和之篇,成為一段佳話。
太宗晚年連年對高麗用兵,并且大興土木修建宮室。身在后宮的徐惠憂心忡忡,慨然上疏《諫太宗息兵罷役疏》。在奏疏中,她勇敢地向皇帝指出,征伐高麗為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負(fù)擔(dān),而窮兵黷武必然會對國家和人民造成危害,同時她也批評太宗大興土木、生活奢侈,希望他能罷兵節(jié)儉,讓百姓好好休養(yǎng)生息。太宗讀后,“善其言,甚禮重之。”他對徐惠已不僅僅限于一般的男女之愛,更多了一份由衷的尊重與欣賞。
正是因為這份相知相愛,讓24歲的徐惠在太宗死后決然選擇了追隨。死后被追封“賢妃”,陪葬昭陵主體,是陪葬者中離太宗最近的一個。而徐惠也是除長孫皇后以外唯一被寫入正史“后妃傳”的太宗嬪妃。
文治武功并臻的唐太宗真是傳奇,他不僅有與長孫皇后的主流愛情,更有這些超越年齡、世仇、倫理和生死的非主流愛情,一一讀來,同樣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