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孫策形象的比較

        2017-02-11 18:16:0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三國演義》中的孫策形象,“戲份”不多,但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讀者在慨嘆曹操的天下無敵手之余,假想一下如果孫策不早逝,那么天

        《三國演義》中的孫策形象,“戲份”不多,但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讀者在慨嘆曹操的天下無敵手之余,假想一下如果孫策不早逝,那么天下的霸主姓曹還是姓孫,都是未知數(shù)。在《三國演義》中,孫策出場只有四次。第一次是在第七回,其父孫堅出征,孫策主動請纓,并初露鋒芒。此時的孫策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綽槍上陣,已見英風(fēng);軍隊敗北后,作者描寫“程普保著孫策,急待尋路”①,可見作者非常注意孫策此時的形象定位是初出少年,還不能有力挽狂瀾的魄力和經(jīng)驗;但是,一句“父尸在彼,安得回鄉(xiāng)!”,既寫出了孫策喪父的哀痛,也寫出了他性格的仁孝。在《三國志》中,則沒有隨父出征的描寫,只寫到:“(堅)為祖軍士所射殺。兄子賁,帥將士眾就術(shù)……”。②很明顯,《三國演義》把孫堅的侄子孫賁替換為了孫策。于是,孫策由于背負著家仇、受命于敗軍之際,在一開始就帶有了悲壯色彩,對后來的人物塑造也起到了鋪墊襯托的作用,人物形象因此而顯得前后連貫。

        孫策的再次出場,是在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孫伯符大戰(zhàn)嚴白虎”。本回書集中描寫孫策脫離袁術(shù)、下江南創(chuàng)立霸業(yè)的經(jīng)歷。作者在刻畫人物、敘述故事時,材料基本上都是取自史書《三國志》,主要選用陳壽的正史文字,也選用了裴松之在注文中引用的其他史傳文字。如孫策請江東二張來輔佐他的情節(jié),即出自裴松之所引用的史書《吳歷》。還有一些描寫,近乎直接將史傳文字拿來使用,只是作了語言上的修改。例如表現(xiàn)孫策的親民,小說中寫到:“江東之民,皆呼策為‘孫郎’,但聞孫郎兵至,皆喪膽而走。及策軍到,并不許一人擄掠,雞犬不驚?!痹凇督韨鳌分校娜缦拢骸啊棵窠院魹閷O郎。百姓聞孫郎至,皆失魂魄……及至,軍士奉令,不敢擄掠。雞犬菜茹,一無所犯。”③史書所提供的材料,已經(jīng)比較充足。盡管如此,我們還是看到本回書中小說手法的運用,給孫策這一形象帶來的新的光彩。例如刻畫具體的神情和語言,使我們看到人物的多種情態(tài),喜怒哀樂盡皆有之:

        策收淚而延之坐曰:“策所哭者,恨不能繼父之志耳?!?/p>

        策喜曰:“吾得公瑾,大事諧矣!”便令與朱治、呂范等相見。

        策大怒曰:“鼠輩安敢與吾相等!”命斬嚴輿。

        這樣的文字是史書中所沒有的,人物也因此而躍然紙上,言神并茂,栩栩如生。本論文將在第二部分單獨對第十五回進行討論。

        孫策第三次出場,是在第十七回中,有小段文字描寫到他回絕袁術(shù)的借兵請求。在《三國志》里,相關(guān)內(nèi)容只有一句話:“時袁術(shù)僭號,策以書責(zé)而絕之?!雹茉谛≌f中,則擴寫為從發(fā)怒起兵、到冷靜從諫的生動場景。雖然只是小段落,我們也能看出此時的孫策已經(jīng)是坐領(lǐng)一方的少帥風(fēng)度,人物的演進非常合理。

        孫策第四次出場,也是最后一次出場,是在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斬于吉,碧眼兒坐領(lǐng)江東》。個人認為,本回是孫策形象刻畫得最為精彩的一回,也是故事內(nèi)容比較特別、“戲劇結(jié)構(gòu)”相對獨立的一回。在《三國志》里,孫策之死的史實只用了一百五十五個字,其死亡也只是被許貢家客所行刺,傷重而卒。而到了《三國演義》中,作者雜取了《搜神記》、《江表傳》、《志林》等書中“孫策怒殺于吉”的故事內(nèi)容,進行了大幅度的藝術(shù)加工,創(chuàng)造出了新的藝術(shù)韻味。文字上,從孫策怒斬于吉,到孫策瘡發(fā)而死,寫得回腸蕩氣,一氣呵成。人物形象上,也刻畫得生動鮮明,并且蘊含著反迷信的唯物主義思想傾向,同時也體現(xiàn)了作者自身的思想矛盾。這一回在營造悲劇性、虛實技巧、思想意義等多方面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經(jīng)過比較可以看到,較之《三國志》的史傳文字,《三國演義》里孫策形象的塑造已經(jīng)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不論結(jié)構(gòu)和描寫的技巧、還是人物的性格和蘊含,以及或虛或?qū)嵉那楣?jié)搭配,都取得了史書文字所不能比擬的藝術(shù)效果??傊≌f中的孫策藝術(shù)形象,取得了以下幾點藝術(shù)成就,也即本論文的主要觀點:

        (一)性格的塑造前后連貫、一脈相承,并選擇性地采用有利于表現(xiàn)人物獨特個性的文字材料,對人物進行加工,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特別是注重加強人物命運的悲劇性意味,塑造出一個令人惋惜的悲劇英雄形象。

        (二)作者塑造孫策這一人物,在小說“七實三虛”風(fēng)格的基礎(chǔ)上,加大了虛寫成分的力度,并通過虛寫成分,營造出獨特的戲劇魅力,賦予人物特殊的思想蘊含——即獨立意志對世俗勢力的抗爭。

        (三)在敘述和描寫上,作者發(fā)揮了小說的天然優(yōu)勢。在對話、神情、動作、氣氛等方面,進行了準確生動而又簡潔凝練的文學(xué)描寫。并且這些描寫,不論直接刻畫、還是旁烘?zhèn)扔?,都始終圍繞著中心人物的塑造來進行。在敘述上,有詳有略,張馳有度。最終使孫策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另外,孫策的故事內(nèi)容在全書中雖然比重不大,但卻是《三國演義》故事框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