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shù)大師胡適有多少個博士學位?胡適與徐志摩
胡適博士學位一共有36個,胡適可謂是一個考試高手,就憑擁有36個學位這一點,他足以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考霸”。胡適做了很多的學問,他的學術(shù)建樹主要從文學和法學兩個方面入手。那么胡適的36個博士學位是怎么得到的呢?說起胡適的第一個博士學位,可以說是先上車,后補票的。1927年,胡適從英國趕赴美國,向母校哥倫比亞大學補交了他的畢業(yè)論文,完成了他的哲學博士學位的手續(xù),得到了第一頂博士帽。其實這個論文早在他留學時就已經(jīng)完成了,但那時正碰巧收到陳獨秀來信,說蔡元培校長已經(jīng)聘請他為北大的教授,希望他快速去任職。于是胡適就沒有進行博士論文的答辯,回國接受任教,結(jié)束了他7年的美國留學生涯。
其實胡適的論文《先秦名學史》開始時并沒有通過答辯,這也難怪,中國的歷史,對于中國人來說都難以理解,更不用說外國人了。但是胡適非常懂得變通,他暫時放棄了他的學位,回到北大教書,在中國的,名氣越來越大,胡適頂著美國博士的頭銜在中國一舉成名。外國教授看到自己的學生在中國那么有名,自然而然的胡適就順利的拿到了他的博士學位,也取得了他的第一頂博士帽。之后在1935年,胡適在香港大學獲得了他人生的第二頂博士帽,香港大學授予胡適法學名譽的博士學位。之后胡適先后拿了36個博士學位。
胡適在中國的近現(xiàn)代史上占據(jù)過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在文學、史學、哲學和教育學等領(lǐng)域都做過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是一位學識淵博,涉獵頗豐的學術(shù)大師。他對于近代中國最大的貢獻應(yīng)該是大力提倡和推廣白話文,領(lǐng)導新文化運動了,這些事件對于把大眾從封建專制的思想中解放出來,推動民主自由等西方先進思想在中國的傳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在胡適的老師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應(yīng)該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約翰·杜威了。先來看一下杜威的基本情況。他生于1859年,是美早期機能主義心理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實用主義是產(chǎn)生于19世紀70年代的現(xiàn)代哲學派別,在20世紀初的美國逐漸成為了一種思想潮流。而在實用主義的發(fā)展歷程中,如果說皮爾士創(chuàng)立了實用之一的方法,威廉·詹姆斯建立了實用主義的價值觀的話,那么杜威則是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把實用主義系統(tǒng)化和理論化,把實用主義向前發(fā)展了一大步。他于1952年病逝,主要著作有《哲學之改造》、《民主和教育》等。
杜威對于胡適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杜威終生推崇的實用主義也是胡適研究學問和寫作的主要風格,胡適曾經(jīng)說過一句名言:大膽的假設(shè),小心的求證。這個觀點的由來就是他的老師杜威所提出的實用主義學說。而且胡適寫文章不追求辭藻華麗和內(nèi)涵深刻,而是陶讓讀者理解并明白他在文章中想要表達的意思,這也是受他的老師杜威的影響。胡適的老師還有很多,這里提到的只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一位老師。從他深受老師思想的影響可以看出:一個好的老師對學生會產(chǎn)生多大的影響。新文化運動指的是在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前后由當時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進步青年所發(fā)起的一次“反傳統(tǒng)、反孔教、反文言”的一次思想革新和文學革命運動。這次運動的開端是在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青年雜志》(之后改名為《新青年》),在雜志上刊載文章,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封建和專制。這場運動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它在客觀上推動了現(xiàn)代科學在中國的發(fā)展,解放了大眾的思想。下面來看一下當時的著名的學術(shù)大師胡適與新文化運動的關(guān)系。
胡適作為一個學識淵博,滿腹經(jīng)綸的學術(shù)大師,較早地接受了西方先進思想的熏陶,使他對于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產(chǎn)生了極大的認同,他也是當時新文化中的主將和領(lǐng)袖之一。他對于新文化運動主要的貢獻有三點,先來看第一點:大力提倡白話文,反對迂腐落后的文言文。他在《新青年》發(fā)表了多篇文章,比較有名的有《文學改良芻議》、《建設(shè)的文學革命》、《談新詩》等,這些文章的共同點都是大力宣揚白話文的好處和優(yōu)勢,號召人們摒棄繁復難懂的文言文,多用白話文交流和寫作,他的這種主張在當時起到了十分大的作用。胡適的第二個貢獻則是出版了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第一本完全用白話文寫作的詩集《嘗試集》,在這本詩集中,胡適拋棄了古體詩原本的種種束縛和規(guī)矩,寫出了完全不同于古體詩的白話詩,這一點為現(xiàn)代詩歌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第三個貢獻則是提出了“充分世界化”的主張,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舊思想和舊文化,具有積極的意義。應(yīng)該說胡適與新文化運動的關(guān)系是密不可分的,他為新文化運動所做出的杰出貢獻是不容忽視的。
說起胡適和徐志摩這兩個人,相信對中國近代歷史稍有了解的的人都會知道這兩個大名鼎鼎的人物。胡適是一位學識淵博,學貫中西的大師級人物,他一生涉獵廣泛,著作頗豐,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還是白話文的大力倡導者和新文化運動的領(lǐng)袖之一。而徐志摩則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也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之一,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寫下了很多唯美極富詩意的詩作。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胡適對徐志摩的評價是怎樣的。胡適對于徐志摩一生的評價十分簡單,他說徐志摩的人生觀是一種“單純的信仰”,認為在這個信仰中有三個大字,分別是:愛、自由和美。他一生所追求的便是把這三個理想?yún)R合在他的生命中,這就是被胡適所稱為的“單純信仰”。胡適還說,縱觀徐志摩的一生的歷史,只不過是他追求這三個理想的過程罷了。胡適對于徐志摩評價雖然簡單,但是卻十分準確。徐志摩的一生就是在為三個字而活。徐志摩一生鐘愛過兩個女人,分別是林徽因和陸小曼,為此他不惜和自己的妻子張幼儀離婚,因為他認為兩人之間并沒有愛情可言,不如趁此早日結(jié)束這段婚姻。而在和林徽因以及陸小曼交往的時候,他寫下了很多跟愛情有關(guān)的詩作,而這些詩作無不散發(fā)著徐志摩對于愛、自由和美的向往。胡適對徐志摩的評價還是非常符合徐志摩留給世人的印象的,沒有任何的溢美和貶損之詞,這些都體現(xiàn)了胡適一貫的處事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