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與康有為是什么關系?為何他們會分道揚鑣
梁啟超生于1873年2月23日,家庭位于廣東省新會縣,是一個半耕半讀的家庭。梁啟超自幼便聰慧過人,在八歲時便可以寫文章,九歲時便可以誦讀千字文。在1884年,梁啟超在會試當中成為了秀才,在1889年的鄉(xiāng)試當中,又一舉中第成為了舉人,在當時十分少見,被人們譽為“嶺南奇才”。
梁啟超成為了舉人之后,便一直跟隨當時的大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康有為學習,從康有為身上,梁啟超學習到了很多的先進思想??涤袨橐彩值目粗刈约旱倪@一個學生,將梁啟超視為自己的左右手。在之后的公車上書以及維新變法當中,梁啟超都是康有為的左膀右臂。在維新變法當中,光緒皇帝在7月3日召見了梁啟超,并且授予梁啟超六品卿銜,讓梁啟超去辦理京師大學堂以及譯書局的管理事務。在維新變法僅僅維持了一百零三天之后,發(fā)生了戊戌政變,變法失敗,梁啟超被迫逃亡日本。在1905年,梁啟超的《新民叢報》與在日本東京的同盟會的《民報》進行論戰(zhàn),這是?;逝膳c革命派的論戰(zhàn),并且日益激烈。在1921年清朝結束統(tǒng)治,民國建立之后,9月28日,梁啟超結束了流亡生涯,回到國內。袁世凱奪取了革命果實之后,梁啟超曾進入政府工作。當看見袁世凱復辟帝制時,梁啟超對袁世凱進行口誅筆伐。此外,梁啟超還主編了眾多的新聞報紙,《時務報》就是最為熟悉的。在1926年,梁啟超患上了便血病,與1929年去世,享年五十七歲。
梁啟超與康有為可以說是近代中國影響巨大的兩個人物,而梁啟超與康有為之間也有很多恩恩怨怨。在后人看來,梁啟超與康有為之間一直都是師生關系,但是卻遠遠不止。梁啟超自幼聰慧,對于學習更是極度熱愛。在1889年,梁啟超年僅十六歲,便已經(jīng)成為了舉人。而康有為生于地主貴族的家庭當中,雖然條件很好,但是家庭很封建,官僚氣氛很濃,康有為卻多次考試不中。因此,康有為對于科舉考試并非抱有太多的興趣,而康有為的身份也僅僅只是一名監(jiān)生而已。
在1890年,梁啟超在同學陳千秋的引薦之下,認識了康有為。當時的梁啟超才十八歲,而康有為卻已經(jīng)三十三歲了。但是因為科舉的原因,梁啟超是舉人,而康有為只是監(jiān)生,論等級的話,梁啟超要高于康有為。一開始梁啟超是抱著一種高高在上的心態(tài)去見康有為的,但是在見了康有為,聽了康有為對于學識的見解之后,對于康有為極度的佩服。于是梁啟超放下身段,拜康有為為師,這也極大地增強了康有為的名氣。梁啟超在思想學識以及政治見解上,有很多都是繼承康有為,在公車上書以及維新變法等事件當中,梁啟超也是康有為的左膀右臂。但是,隨著國家危機的進一步加深,以及梁啟超學習的西方先進思想越來越多,與康有為的分歧也越來越大。到了最后,梁啟超從與康有為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逝赊D變成了與保皇派作對的革命派,梁啟超與康有為的關系也真正的分裂了。
梁啟超生于1873年,祖籍是廣東省新會縣,是我國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以及文學家。他字卓如,又字任甫,號“飲冰室主人”。梁啟超自幼便愛好讀書,再加上極為聰慧,八歲就已經(jīng)會寫文章了,九歲時就會背誦千字文。在1886年便已經(jīng)成為了秀才,在1889年一舉中第,受到了很多人的贊譽,被稱為“嶺南才子”。在1890年,經(jīng)過同學陳少秋的介紹,梁啟超認識了康有為,從此梁啟超便跟隨康有為學習。梁啟超在文學以及思想上都繼承了康有為,并且由于梁啟超才能卓越,很快就成為了康有為的左膀右臂。在后來的公車上書以及維新變法當中,梁啟超都是康有為的得力助手。在變法失敗之后,梁啟超被迫逃亡海外,在海外繼續(xù)向華人宣揚變法精神,主張推行君主立憲制。
1921年,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被推翻,民國初建。梁啟超結束了流亡生涯,回到國內。一開始在袁世凱政府當中工作。后來袁世凱實行復辟帝制,梁啟超對于袁世凱復辟帝制的做法強烈反對,對袁世凱進行口誅筆伐。袁世凱死后,梁啟超進入了段祺瑞政府。在1917年,孫中山發(fā)動護法運動,段祺瑞政府倒塌,梁啟超從此便退出了政壇。在1926年,梁啟超被查出患上了便血病。之后由于醫(yī)療事故,導致梁啟超的病情不斷地加重。在1929年,梁啟超因為治療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5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