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名相陳俊卿的故事 陳俊卿軼事典故有哪些
陳俊卿(1113年—1186年8月8日),字應(yīng)求,莆田(今屬福建)人。宋孝宗時(shí)期名相、詩人。
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陳俊卿登進(jìn)士第,授泉州觀察推官。累官殿中侍御史、權(quán)兵部侍郎。宋孝宗即位,遷中書舍人,充江、淮宣撫判官兼權(quán)建康府事。隆興元年(1163年),建都督府,除禮部侍郎、參贊軍事,為湯思退忌,出知泉州。乾道元年(1165年)復(fù)召,又為錢端禮所忌,出知漳州,改任建寧府。
乾道三年(1167年),召為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乾道四年(1168年),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后因與虞允文不協(xié),出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撫使。淳熙二年(1175年),再命知福州。力求去,提舉臨安府洞霄宮。淳熙五年(1178年),起判建康府、江南東路安撫使兼行宮留守。淳熙九年(1182年),以少保、魏國公致仕。淳熙十三年(1186年)卒,年七十四,追贈(zèng)太保,謚號“正獻(xiàn)”。
陳俊卿有遺文二十卷、奏議二十卷,均佚?!度卧姟蜂浧湓娋攀?。
陳俊卿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八太師”、“一門二丞相”:
“八太師”指的是莆田“闊口陳”的“九代八太師”。
陳俊卿是南宋紹興八年(1138)榜眼。官至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并樞密院使,后又進(jìn)為左相。以少師魏國公致仕。卒謚“正獻(xiàn)”。因之,陳俊卿的曾祖父陳仁、祖父陳貴、父陳銑都贈(zèng)“太師”、“國公”。
陳文龍是南宋咸淳四年(1268)狀元,拜參知政事(副宰相)。他以身殉國,詔贈(zèng)“太師”,謚“忠肅”。因之,陳文龍的曾祖父陳欽紹、祖父陳袞、父陳粢都贈(zèng)“太師”、“國公”。(按:后世也有稱“一門二丞相”的,是指陳俊卿和陳文龍二人。又,陳俊卿登進(jìn)士第時(shí),是三十七歲;而陳文龍登進(jìn)士第時(shí),也是三十七歲。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