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名將之南梁篇 南梁史上十位著名的名將
盤點南梁幾位名將:
一、韋睿
有光武、周瑜之風(fēng)的名將——韋睿
韋睿 (公元442—520年),字懷文,南朝梁武帝時名將。漢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祖父時遷至襄陽(今屬湖北)。其家族是三輔地區(qū)有名的大姓。在宋、齊時并沒有突出表現(xiàn)。
韋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齊末隨蕭衍起兵,“多建策,皆見用”。
天監(jiān)四年(505年),督軍北伐,攻下北魏小峴城(今合肥東),隨即進軍合肥。這時魏將楊靈胤率五萬人前來救援。韋睿引肥水灌城,大破魏兵,斬俘萬余人。
天監(jiān)五年(506年),解鐘離(安徽省鳳陽縣東北臨淮關(guān))之圍,因功進爵為侯,任右衛(wèi)將軍。
史載韋睿仁民愛物,“士卒營幕未立,終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北魏人怕他,稱為“韋虎”,一生廉潔,家無余財。
普通元年,遷侍中、車騎將軍,八月,去世;年七十九歲。
二、曹景宗
曹景宗(457—508年9月12日),字子震,新野(今河南境內(nèi))人。南北朝時期梁朝名將,劉宋征虜將軍曹欣之之子。
曹景宗幼善騎射,好獵,少以膽勇聞。后廢帝元徽中,任冠軍中兵參軍,領(lǐng)天水太守。齊初,任雍州刺史蕭鏗中兵參軍,領(lǐng)馮翊太守。齊明帝建武四年(497年),隨太尉陳顯達攻魏,以奇兵二千破魏師四萬。
后附雍州刺史蕭衍(梁武帝),任竟陵太守。率兵攻進郢城、建康、江寧、大航等地,助蕭衍奪取帝位。蕭衍稱帝后,曹景宗進號平西將軍,改封竟陵縣侯。天監(jiān)五年(506年),奉令統(tǒng)率各軍,與豫州刺史韋睿馳救徐州刺史昌義之,于鐘離之戰(zhàn)中大敗魏元英、楊大眼軍。遷侍中、領(lǐng)軍將軍,進爵為公。
天監(jiān)七年(508年),遷侍中、中衛(wèi)將軍、江州刺史,于赴任途中病逝,時年五十二歲。追贈征北將軍、雍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謚號“壯”。
曹景宗出身將門,幼時就以勇猛聞名。后追隨蕭衍起兵,南征北戰(zhàn),為梁朝的開國功臣。梁朝建立后又被委以重任,多次與魏軍交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不失為一個英雄豪杰,生性粗獷豪放,一生都在追求金戈鐵馬、鏗鏘有力的人生風(fēng)格,但他嗜酒好色、奢靡浮華的性格一直為世人所不齒。
三、昌義之
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人,南北朝時期梁朝名將。少有武干,隨曹虎征戰(zhàn),多有戰(zhàn)功。官至都督北徐州緣淮諸軍事、平北將軍、北徐州刺史。
中興元年,出任輔國將軍,建安王中兵參軍,后為直閣將軍,馬右夾轂主;
天監(jiān)元年,蕭衍稱帝,進爵為永禮縣侯,驍騎將軍,盱眙太守;
天監(jiān)二年,遷假節(jié)、督北徐州諸軍事、輔國將軍、北徐州刺史,鎮(zhèn)鐘離。并擊退魏軍的進攻。天監(jiān)三年(504年),進號冠軍將軍,增封二百戶。
后梁武帝討伐北魏,昌義之因功晉升為軍師將軍,遷持節(jié)、督青、冀二州諸軍事、征虜將軍、青、冀二州刺史。未拜,又改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諸軍事、輔國將軍、南兗州刺史。后為有司所奏免。補朱衣直閣,除左驍騎將軍,直閣如故。遷太子右衛(wèi)率,領(lǐng)越騎校尉,假節(jié)。
天監(jiān)九年(508年),昌義之出為持節(jié)、督湘州諸軍事、征遠將軍、湘州刺史。天監(jiān)十年(509年),昌義之以本號還朝。不久又為司空臨川王司馬,將軍如故。天監(jiān)十一年(510年),昌義之遷右衛(wèi)將軍。天監(jiān)十四年(513年),遷為左衛(wèi)將軍。
天監(jiān)十五年(514年),魏遣將逼荊山,揚聲欲決堰。二月,梁武帝詔令昌義之率太仆卿魚弘文、直閣將軍曹世宗、徐元和等救援康絢。昌義之軍未至,康絢等已破魏軍。魏又遣大將李平攻峽石,圍直閣將軍趙祖悅,昌義之又率朱衣直閣王神念等前去救援。時魏軍兵盛,王神念攻峽石浮橋不能克,所以援 蕭宏兵不得進,魏軍遂克峽石。昌義之班師后,為有司所奏,梁武帝以昌義之為功臣,沒有加罪于他。
天監(jiān)十六年(515年),昌義之為使持節(jié)、都督湘州諸軍事、信威將軍、湘州刺史。是年,又改授都督北徐州緣淮諸軍事、平北將軍、北徐州刺史。昌義之為人寬厚,善撫士卒,部下也愿為其效死力。不久,給鼓吹一部,改封營道縣侯,邑戶如先。普通三年(522年),征為護軍將軍,鼓吹如故。
普通四年十月二十六日(即公元523年11月19日),昌義之去世。梁武帝深為痛惜,下詔書追贈散騎常侍、車騎將軍,并鼓吹一部。給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賻錢二萬,布二百匹,蠟二百斤。謚號為“烈”。其子昌寶業(yè)嗣位,后官至直閣將軍,譙州刺史。
四、裴邃
裴邃,字淵明,河?xùn)|聞喜人,南北朝時期梁朝名將,與韋睿齊名;
初為刺史蕭遙昌的主簿,后為撫軍將軍、揚州刺史蕭遙光的參軍。然后被重任。裴邃自己要求去邊關(guān)效力,被任命為輔國將軍、廬江太守。擊退北魏將呂頗5萬軍馬的進犯。加封為右軍將軍。裴邃領(lǐng)兵征邵陽洲,大破北魏。進克羊石城,斬城主元康。又破霍丘城,斬城主甯永仁。平小峴,攻合肥。以功封夷陵縣子,邑三百戶。遷冠軍長史、廣陵太守。曾有人向皇帝進讒言,說裴邃要謀反,不被采信。裴邃鎮(zhèn)守邊關(guān),屢敗敵人的進犯。且實行屯田。倉廩盈實,省息邊運,民吏獲安。
后來升遷為大匠卿。義州刺史文僧明以州叛入于魏,魏軍來援。以邃為假節(jié)、信武將軍,督眾軍前往征討。深入魏境,擊破封壽,收復(fù)義州。又遷督豫州、北豫、霍三州諸軍事、豫州刺史,鎮(zhèn)合肥。是歲,大軍將北伐,以邃督征討諸軍事,率騎三千,襲壽陽。斬關(guān)而入,一日戰(zhàn)九合,攻狄丘、甓城、黎漿等城,皆拔之。屠安成、馬頭、沙陵等戍。明年,復(fù)破魏新蔡郡,略地至于鄭城,汝潁之間,所在響應(yīng)魏壽陽守將長孫稚、河間王元琛率眾五萬,出城挑戰(zhàn)。邃令直閣將軍李祖憐偽遁以引稚,稚等悉眾追之,四甄競發(fā),魏眾大敗。斬首萬余級。其年五月,卒于軍中。追贈侍中、左衛(wèi)將軍,給鼓吹一部,進爵為侯,增邑七百戶。謚曰烈。邃少言笑,沉深有思略,為政寬明,能得士心。居身方正有威重,將吏憚之,少敢犯法。及其卒也,淮、肥間莫不流涕,以為邃不死,洛陽不足拔也。
裴邃一生清正。早年以善做文章名重一方。后致力疆場,帶軍守衛(wèi)邊疆,并適時出擊,開拓疆上,為南朝蕭梁政權(quán)注入活力。
五、陳慶之
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漢族,義興國山(今江蘇省宜興市)人,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lǐng)。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于騎馬和射箭,但是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是一位深得眾心的儒將。
陳慶之出身平凡,幼時隨雍州刺史蕭衍起兵入建康,任奉朝請。大通初,隸領(lǐng)軍曹眾宗北伐渦陽(今安徽蒙城),破魏軍十五萬人。北魏內(nèi)亂,陳慶之受命護送南投的北海王顥北還。其部僅七千人,自發(fā)縣(今安徽宿州西南),至于洛陽,凡四十旬,共取城三十二,經(jīng)四十七戰(zhàn),每戰(zhàn)必勝。后因兵少無援,所部喪亡殆盡,換裝為僧,得還建康,創(chuàng)造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少有的戰(zhàn)例。陳慶之的戰(zhàn)績在歷史上赫赫有名,因平時愛穿白色袍子,因此他被人們被譽為“白袍戰(zhàn)神”。
在《梁書陳慶之傳》中,姚思廉用3000多字記載了一個匪夷所思的不敗名將的傳奇。梁武帝蕭衍派飆勇將軍陳慶之護送魏奸元顥北歸,陳慶之遂身披白袍,率7000人,橫掃河洛,14月內(nèi)連下魏32城, 攻無不克。大小凡47戰(zhàn),以7000兵力,先后破魏軍丘大可7萬、楊昱7萬、元天穆數(shù)萬,降費穆2萬,直陷魏都洛陽。故北方有民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這不是一個人在指揮戰(zhàn)斗,而是一條神!
這個傳奇在接下來的1500年里卻沒有被史家、小說家大書特書,直到日本作家田中芳樹以陳慶之為模特,創(chuàng)作了一部影響不小的歷史小說《奔流》。 經(jīng)過田中的渲染,白袍大將猶如天降戰(zhàn)神,插翅能飛,凜凜生威。
最近1、2年,網(wǎng)絡(luò)中也興起了陳慶之熱,大部分文章是在《梁書》的基礎(chǔ)上將其造成百代戰(zhàn)神,也有小部分是對其人其戰(zhàn)績的質(zhì)疑與討論。但陳慶之神話已然深入人心,只需要在任一個搜索引擎里打出這三個字,戰(zhàn)神傳說就會幕天席地占據(jù)你的眼睛。
六、蘭欽
蘭欽字休明,中昌魏人也。史評:陳慶之、蘭欽俱有將略,戰(zhàn)勝攻取,蓋頗、牧、衛(wèi)、霍之亞歟。
欽幼而果決,篸捷過人。隨父北征(父子云,天監(jiān)中,軍功官至云麾將軍,冀州刺史),授東宮直閣。大通元年,攻魏蕭城,拔之。仍破彭城別將郊仲,進攻擬山城,破其大都督劉屬眾二十萬。進攻籠城,獲馬千余匹。又破其大將柴集及襄城太守高宣、別將范思念、鄭承宗等。仍攻厥固、張龍、子城,未拔,魏彭城守將楊目遣子孝邕率輕兵來援,欽逆擊走之。又破譙州刺史劉海游,還拔厥固,收其家口。楊目又遣都督范思念、別將曹龍牙數(shù)萬眾來援,欽與戰(zhàn),于陣斬龍牙,傳首京師。
又假欽節(jié),都督衡州三郡兵,討桂陽、陽山、始興叛蠻,至即平破之。封安懷縣男,邑五百戶。又破天漆蠻帥晚時得。會衡州刺史元慶和為桂陽人嚴容所圍,遣使告急,欽往應(yīng)援,破容羅溪,于是長樂諸洞一時平蕩。又密敕欽向魏興,經(jīng)南鄭,屬魏將托跋勝寇襄陽,仍敕赴援。除持節(jié)、督南梁、南、北秦、沙四州諸軍事、光烈將軍、平西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增封五百戶,進爵為侯。破通生,擒行臺元子禮、大將薛俊、張菩薩,魏梁州刺史元羅遂降,梁、漢底定。進號智武將軍,增封二千戶。俄改授持節(jié)、都督衡、桂二州諸軍事、衡州刺史。未及述職,魏遣都督董紹、張獻攻圍南鄭,梁州刺史杜懷瑤請救。欽率所領(lǐng)援之,大破紹、獻于高橋城,斬首三千余,紹、獻奔退,追入斜谷,斬獲略盡。西魏相宇文黑泰致馬二千匹,請結(jié)鄰好。詔加散騎常侍,進號仁威將軍,增封五百戶,仍令述職。
經(jīng)廣州,因破俚帥陳文徹兄弟,并擒之。至衡州,進號平南將軍,改封曲江縣公,增邑五百戶。在州有惠政,吏民詣闕請立碑頌德,詔許焉。征為散騎常侍、左衛(wèi)將軍,尋改授散騎常侍、安南將軍、廣州刺史。
七、羊侃
羊侃(496年-549年),字祖忻,泰山梁父(今山東泰安東南)人,南北朝時期南梁名將,東漢南陽太守羊續(xù)之后,北魏平北將軍羊祉之子。
年青時在北魏,曾作為偏將射殺關(guān)隴羌族酋長莫遮天生。后按其父遺志,率領(lǐng)部眾南歸梁朝,大通三年(531)到達建康,被授于徐州刺史,封高昌縣侯。太清元年(547)監(jiān)造寒山堰(今江蘇銅山縣),由于元帥蕭淵明沒有聽從他的正確建議,以至在與北魏戰(zhàn)爭中失敗。侯景之亂發(fā)生后,羊侃受命御敵,用各種方法打退侯景進攻,后城破,在戰(zhàn)斗中病死。羊侃忠于梁王朝,在保衛(wèi)建康的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出卓越的軍事才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生于齊明帝建武二年,卒于梁武帝太清二年,年五十四歲。少而雄偉,身長七尺八寸。稚愛文史,博涉書記,尤好左氏春秋及孫吳兵法。弱冠,隨父佐魏在梁州建功。自魏歸梁,授徐州刺史,累遷都官尚書。大同三年,(公元五三七年)武帝幸樂游苑宴群臣,制武宴詩三十韻以示侃,侃即席應(yīng)詔,武帝甚為贊賞。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蓮棹歌兩曲,甚有新致。姬妾侍立,窮極奢靡。嘗置酒客于醉中失火,焚船七十余艘,所焚金帛,不可勝數(shù)。侃都不掛意,待之如初。侯景陷歷陽,侃副宣城王都督城內(nèi)諸軍事。景執(zhí)侃長子鷟以示之,侃不為動。數(shù)日復(fù)持來,因引弓射之。賊感其忠義亦不之害。卒。贈侍中軍師將軍。
八、成景俊
成景俊,南北朝時將領(lǐng)。字超,范陽人。祖成興,仕北魏為五兵尚書。父成安樂,淮陽太守南朝梁天監(jiān)六年,常邕和殺安樂,以城內(nèi)附。景俊策劃復(fù)仇,于是殺魏宿預(yù)城主,以地向梁歸附。
普通六年,邕和為鄱陽內(nèi)史,成景俊收買刺客將其刺殺。未久,重金懸賞邕和家人,毒殺他的子弟親屬,噍類俱盡。梁武帝義之,每為屈法。后除北豫州刺史,攻擊北魏,所向必推其智勇,時以比馬仙琕。政績也相當出色,北豫州官吏百姓樹碑紀德,卒,謚忠烈。
九、馬仙琕
馬仙琕(?-516),字靈馥,扶風(fēng)郿縣(今陜西眉縣)人,南北朝時南梁著名將領(lǐng),以勇武聞名。
年輕時,馬仙琕應(yīng)募從軍,因每戰(zhàn)爭先,勇冠三軍,被任命為郢州主簿,累以戰(zhàn)功遷至豫州刺史,北魏著名將領(lǐng)王肅進攻壽陽,馬仙琕奮勇力戰(zhàn),以少勝多,擊敗北魏軍。蕭衍起兵時,曾派茍仲賓邀其一同舉事,但馬仙琕斬了使節(jié),同時派兵抄截蕭衍軍的糧道。直到建康陷落,才解兵歸降。
天監(jiān)四年(505),南梁大軍北伐,馬仙琕所向有功,為諸軍之冠,被授予輔國將軍之職,遷南義陽太守,封浛洭縣伯。后,北魏豫州人白早生聚眾降南梁,蕭衍命馬仙琕與直閣將軍武會超、馬廣等人率兵救援,但部眾僅有數(shù)千人,北魏中山王元英以大軍十萬包圍,馬仙琕力戰(zhàn)不能取勝,敗還。
天監(jiān)十年(511),朐山(今江蘇連云港)民眾殺死北魏官吏,投降南梁,北魏政權(quán)派徐州刺史盧昶率大軍十萬進圍朐山,蕭衍授馬仙琕為振武將軍,假節(jié),督諸軍救援,馬仙琕與盧昶戰(zhàn),屢破之,又斷其糧道,盧昶不支,遁歸,馬仙琕追擊,大獲全勝,二百里間都是北魏軍的尸體,繳獲物資不計其數(shù)。凱旋后,因功被進爵為侯,遷豫州刺史,督豫、北豫、霍三州諸軍事、信武將軍、豫州刺史,領(lǐng)南汝陰太守。516年在豫州病逝,謚號剛。
十、王僧辯
王僧辯(?—555年10月26日),南朝梁將領(lǐng)。字君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王僧辯初為湘東王蕭繹中兵參軍,后任平南將軍、左衛(wèi)將軍、驃騎大將軍、尚書令等職。
他智勇兼?zhèn)?,所?jīng)戰(zhàn)陣,多獲勝利。梁大寶二年 (551),蕭繹以他為大都督,領(lǐng)軍討伐興兵作亂的原東魏大將侯景,獲勝。王僧辯因功任征東將軍、江州刺史。承圣元年 (552),他與東揚州刺史陳霸先會師,水陸并進,攻破石頭城(今南京城西),大敗侯景。
四年,在北齊的威逼利誘下,迎立北齊扶植的梁貞陽侯蕭淵明為帝,王僧辯屈事北齊的行動引起江南人民的反感。南徐州刺史陳霸先借此事從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市)起兵,率軍10萬,水陸齊發(fā),進襲建康,擒獲王僧辯并殺之。死于紹泰元年九月甲辰(二十七)日(555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