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阿瞞簡介 阿瞞是誰?曹操為什么叫曹阿瞞?
曹操小名阿瞞的說法應是民間演義說書流傳時的改動,曹操小字應是“阿滿”,表示可愛的意思,后來因為《三國演義》尊劉貶曹,于是可愛的“阿滿”就變成了貶義的“阿瞞”。裴松之注引《曹瞞傳》記載曹操“小字阿瞞”,用“瞞”字,是欺瞞的意思,而曹操性格多疑,好用計謀,故改“滿”為“瞞”非常符合曹操的性格?!度龂萘x》第72回“曹阿瞞兵退斜谷”,直接稱呼曹操是曹阿瞞,這是明顯的不敬的稱呼。
《三國演義》中對曹操的貶稱還有“老瞞”一說。如第61回“孫權遺書退老瞞”中,孫權寫書給曹操說:“足下不死,孤不得安。”蘇東坡《志林》記載鄉(xiāng)中小兒“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說明在唐宋時期,曹操已經(jīng)是不受歡迎的奸雄形象了。所以民間說書藝人以及《三國演義》記錄的文人們將曹操的小字“阿滿”丑化為“阿瞞”,其實是歷史正統(tǒng)觀念的表現(xiàn)。民間一直認為劉備是漢室正統(tǒng),而曹操是漢賊,就要對其丑化,于是“阿瞞”就這樣產(chǎn)生了。
阿瞞:三國時曹操的小名
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漢族人。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jù)勢力,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qū)域,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jīng)濟生產(chǎn)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