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文采比乾隆還高 屢犯龍顏卻安然無恙!
《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劇一經(jīng)播出,席卷了各大衛(wèi)視,真實的紀曉嵐要遠遠比電視劇里的還要精彩,今天說說紀曉嵐這位滿清第一大文豪。
紀昀,字曉嵐,清代文學(xué)家。直隸獻縣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份,是中國的大文豪之一,文采超過他的人屈指可數(shù)。四歲開始啟蒙讀書,十一歲隨父入京,二十一歲中秀才,三十一歲考中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xué)士,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因其“敏而好學(xué)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卒于嘉慶十年(1805年)二月,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享年八十二歲。故卒后謚號文達,鄉(xiāng)里世稱文達公。代表著作《閱微草堂筆記》。
紀曉嵐一生才華和學(xué)術(shù)成就十分突出,多姿多彩。他曾給自己寫過一道詞,其中兩句:“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不老泉”,就是他一生真實的寫照。紀曉嵐不僅在清代被公認為文壇泰斗,學(xué)界領(lǐng)袖,一代文學(xué)宗師,就是在中國和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位少見的文化巨人。
但他也觸怒過龍顏,好幾次都是靠他自己的博學(xué)與機智,僥幸沒有被降罪,比如這一次:
:
紀昀見多識廣,學(xué)富五車,機敏善辯,“鐵嘴”一張,無人能對。相傳紀昀編《四庫全書》時,有一次天氣炎熱,紀昀怕熱,就光著上身,盤了辮子,伏案觀書、校書,這時乾隆帝步入編書館,紀昀見了,知道這樣見皇帝乃大不敬,可是又來不及穿衣,趕忙躲到了桌子底下,用帷幕遮住身子。乾隆帝假裝沒看到他,吩咐大家不必拘禮,各自照常工作,自己便坐在紀昀的位子上,一聲不吭。
紀昀躲了許久,汗流浹背,很是難受,見沒有什么聲響,就把帷幕掀開一角,問道:“老頭子走了么?”抬頭一看,乾隆帝正瞪著他,還嚴肅地說道:“紀昀不得無禮?!边@一下,紀昀嚇得兩腿發(fā)軟,連忙從桌子底下爬出來,找衣服穿了,磕頭請罪:“微臣該死!”乾隆帝道:“別的尚可原諒,稱我‘老頭子’可原諒不得。這‘老頭子’你言之有說即生,言之無說即死?!?/p>
旁人聽了一個個都替紀昀捏了一把冷汗。紀昀站起來,略略思索,不慌不忙,微笑著答道:“有,有,有!且聽我說,皇帝人稱萬歲,此謂之‘老’;皇帝乃兆民之首,此稱為‘頭’;皇帝即是天子,這就是‘子’,故皇帝被人稱為‘老頭子’。”乾隆聽罷,笑道:“好!好!好!你真可謂淳于髡再生,曹子建轉(zhuǎn)世,朕恕你無罪?!?/p>
紀曉嵐常在皇帝面前揭和珅的短兒,弄得和珅好不尷尬。乾隆也是有意偏袒和珅,總是找個機會捉弄紀曉嵐。一天,乾隆在批閱奏章時,忽然發(fā)現(xiàn)一件參劾紀曉嵐的奏折。奏折上說,紀曉嵐寬于治民之說是有意收買人心,博取虛名,不如和珅嚴刑峻法,斂財富以利國家,堪稱治世能臣。乾隆看罷,眼前一亮,心想,待我逗一逗紀曉嵐,看他如何分解?
次日早朝,議罷政事散朝時皇帝把紀曉嵐與和珅這對兒逗口冤家留下。他先對紀曉嵐說:“紀愛卿,你天天說和珅如何*詐,如何貪婪,群臣如何憤恨,敢怒而不敢言,還說天下皆曰可殺,可是你看看這個奏折,有人稱和珅是治世之能臣,而你紀曉嵐只不過是好圖虛名罷了。”
紀曉嵐微微一笑:
“臣雖下愚,亦知世間萬物,紛繁復(fù)雜。凡事不可一概而論。有人奏稱和大人為能臣,并詆毀臣下,不足為怪。譬如春雨如油,農(nóng)夫喜其潤澤,而行旅之人則惡其道路泥濘;月光皎潔,佳人悅其舒朗,而盜賊則惡其光亮。上天尚且不能盡如人意,何況臣乎?至于和大人之能,臣亦明了其中道理。大糞臭污,其質(zhì)倒可肥田;烏龜丑陋,皮肉卻能延壽。”
和珅聽了,自然氣得咬牙跺腳,指著紀曉嵐的鼻子:“你,你,你——”乾隆哈哈大笑,心中暗想,這個紀曉嵐,言語雖然尖刻。釋辯倒也得體,舉例妥帖,終是機智敏捷,于是趕緊圓場:“兩位愛卿,不要鬧了,你倆都是朕的股肱之臣,朕需要你,也需要他,一個也不能少,望你們能攜起手來,共保大清江山?!?/p>
紀曉嵐一生,有兩件事情做得最多,一是主持科舉,二是領(lǐng)導(dǎo)編修。他曾兩次為鄉(xiāng)試考官,六次為文武會試考官,故門下士甚眾,在士林影響頗大。其主持編修,次數(shù)更多,先后做過武英殿纂修官、三通館纂修官、功臣館總纂官、國史館總纂官、方略館總校官、四庫全書館總纂官、勝國功臣殉節(jié)錄總纂官、職官表總裁官、八旗通志館總裁官、實錄館副總裁官、會典館副總裁官等。人稱一時之大手筆,實非過譽之辭。
紀曉嵐天資穎悟,才華過人,幼年即有過目成誦之譽,但其學(xué)識之淵博,主要還是力學(xué)不倦的結(jié)果。他三十歲以前,致力于考證之學(xué),“所坐之處,典籍環(huán)繞如獺祭。三十以后,以文章與天下相馳驟,抽黃對白,恒徹夜構(gòu)思。
他一生詼諧、滑稽,機敏多變,才華出眾,給后世留下許多趣話,素有“風(fēng)流才子”和“幽默大師”之稱。他是清代著名的學(xué)者、詩人、目錄學(xué)家和小說家、楹聯(lián)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