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宮內(nèi)苑是輪流登場的大戲臺 元順帝最終喪身大漠
野史當(dāng)中有一種說法認(rèn)為,元順帝其實是宋代宗室的后代。南宋被元滅亡,宋少帝趙顯最終落入元人的手中,當(dāng)時只有四歲,被封為瀛國公。長大以后,趙顯與元朝的公主婚配,為了避禍,全家人躲到大漠之中,按照蒙古人的方式生活。當(dāng)時元明宗還是藩王,也居住在大漠之中,與趙顯相識,很喜歡他的小兒子,收為自己的兒子,改名為帖木兒,也就是后來的元順帝妥歡帖睦爾。
野史與通俗小說關(guān)注的另一個焦點,是元順帝的后宮生活,而且做了細致的描述。比如野史中說,元順帝后宮中美女無數(shù),佩有夫人和貴妃印信的女子多達百人。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淑妃龍瑞嬌、程一寧、戈小娥,麗嬪張阿玄,還有才人英英、凝香兒等,一共七位。這七個人的權(quán)位在皇后之下,當(dāng)時宮中稱她們?yōu)椤捌哔F”。
七個人的姿色和才藝各有千秋,比如程一寧的笛子吹得很好,有一副美妙的歌喉。戈小娥的特點是膚色潔白,沾水之后,皮膚表面會泛起一點輕紅,如同桃花含露,極為美艷。元順帝滿眼繽紛,宮中的女子數(shù)量太多,一個女子要想從眾人之中脫穎而出、引起皇帝的注意,必須有足夠的資本與智慧。
元順帝追求享樂,常常與身邊人談起他的人生感悟:“百歲光陰,如電光一般,稍縱即逝。去除其中老病的日子,所剩更少。一個人就算日夜不眠,全部的時間都拿來享樂,也沒有多少時間。況且,一個人的一生當(dāng)中,也不可能總是富貴,所以有了機會,應(yīng)該盡情享樂,方才不枉一生。”
于是元順帝常常在宮中大辦歌舞之會,從黃昏一直持續(xù)到黎明,名為“遣光”。
元順帝性格軟弱,猶疑不定,在位的時間又長,身邊出現(xiàn)了擅寵專權(quán)的奸臣、佞臣,一個接一個,你方唱罷我登場,都以為自己是一個人物,可惜扮演主角的時間都不長,下場都挺慘。到頭來大家才發(fā)現(xiàn),活到最后的真正主角,還是那個柔弱荒淫的元順帝,大家不過是給他配戲的小角色。
元順帝的綺麗生活,帶著濃重的末世色彩。從元世祖忽必烈死去到元順帝即位,中間不到四十年的時間,一共有過九位皇帝,在位最長的一位也只有九年,最短的只有幾十天。從這個意義上說,元順帝在位三十多年,是皇位最安定的時代。但也是在這一時期,天下大亂,烽火四起,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等人相繼稱王。
至正二十八年七月,朱元璋的軍隊殺到通州,向京城逼近。元順帝在清寧殿召集三宮后妃、皇太子、太子妃,準(zhǔn)備離京北上。太監(jiān)趙伯顏不花大哭,諫道:“天下是世祖打下的天下,陛下應(yīng)該以死相守,為什么要棄城而逃?請陛下固守京城?!?/p>
元順帝哪里還有這樣的斗志和勇氣?當(dāng)天夜里,他帶著皇后奇氏和皇太子逃離北京,關(guān)于他們的歷史也到了尾聲。
帝國的深宮內(nèi)苑暫時安靜下來,不久,另一個王朝的帝王和他的妃嬪們將會來到這里,登上這個大舞臺,展示屬于他們的一段段恩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