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在瓦剌事件中身敗名裂 朱祁鎮(zhèn)淪為階下囚
對于諸多明朝的仁人志士來說,明朝的這些公公,尤其是那些位高權重,呼風喚雨的權閹們,著實是一群難對付的家伙,即使是現(xiàn)代人穿越過去,和他們成為對手,看看他們在政治斗爭舞臺上取得的勝利,也會不由自主覺得頭疼。
然而,再強大的對手,也都有其無法掩蓋的弱點,就像歐洲神話里的那位大力士安泰,全是金剛不壞,卻惟獨是腳上那一塊脆弱的皮肉,最終要了他們的命。
放在明朝的公公,甚至是上面大名鼎鼎發(fā)的“四大權閹”身上,卻也是同樣的道理,仔細看看歷史就知道,明朝的“四大權閹”,無論生前如何風光囂張,卻無一人能風光一世,其中的三個人不得善終,唯一得善終的汪直,卻也是繁華散盡,身敗名裂之后的郁郁而終。
而導致他們從人生的巔峰急跌谷底的,卻往往都是一些看似低級到匪夷所思的計劃外失誤。更都是在人生最為風光無限的時候,以始料未及的方式慘遭致命一擊,看似偶然的倒霉過程,實則深藏了必然——他們自身無法避免,也無從遮掩的人格弱點。
所以如果我們穿越到明朝,假如真的成了權閹們的敵人,這未必是一件令人絕望的事情,從他們真實的人生履歷中,特別是從人生波峰到谷底的猝然跌落里,我們可以清晰的找到他們看似隱蔽的破綻,繼而,找到致命一擊的方式。表面的無懈可擊,永遠都是假象,而擊倒他們的,卻時常是最看似意料之外,實則情理之中的方式。因為每一種方式,都對準了他們的弱點。
比如,明朝第一位專權宦官,四大權閹中的王振,他身上的弱點,就可謂多多,最后害了他的,首先也是這些毛病。
在四大權閹中,王振是唯一一個知識分子出身的(教書先生),這種知識分子的背景,確實成就了他的成功,他在日常政治斗爭中的狡詐權謀,奇思妙招,很大程度上,都來自于他對書本知識的活學活用。比如這個人極善偽裝,裝老實的時候,比老實疙瘩來老實。
朱祁鎮(zhèn)登基早期,朝廷里掌握大權是,是以三楊(楊榮,楊浦,楊士奇)為首的文官內(nèi)閣,對待這三位老家伙,王振一度比親孫子還乖,比如他受命去給楊士奇送文件的時候,常常顯得畢恭畢敬的,一說話就點頭哈腰,楊士奇請他坐下,他就一臉的受寵若驚,連說不敢。一來二去,把閱人無數(shù)的名臣楊士奇也感動的不行,連連贊嘆說,在太監(jiān)中也有王振這樣的賢良啊。
可反過手來,他就接著楊榮貪污和楊浦兒子殺人兩件案子大做文章,逼得兩位老臣黯然去職,最后只剩下楊士奇一人苦苦支撐,最后也在王振的排擠下辭官歸隱。朱祁鎮(zhèn)的老祖父——張?zhí)侍螅緲O其鄙薄王振,甚至一次召王振覲見的時候,還差點以王振干政為由把他砍了,當場差點嚇得王振尿褲子。自那以后,對這位彪悍的老太太,王振也下死力的巴結,每次老太太把王振叫去訓話(主要是臭罵),不管罵的多難聽,都咬碎了牙忍著,臉上還做誠惶誠恐虛心接受狀,一來二去,倒把老太太弄的過意不去。
而且他還相當?shù)臅硎?,比如有一次,篤信佛教的張?zhí)侍?,欲帶朱祁?zhèn)一道去城外拜佛,結果文官重臣們?nèi)后w反對,朱祁鎮(zhèn)更兩頭為難,跟老太太去,鐵定挨百官罵,不跟老太太去,鐵定挨老太太罵,當不想兩頭挨罵的朱祁鎮(zhèn)犯糾結的時候,王振的主意卻幫他解決了難題:把城外的佛像請到宮里來,和老太太一起在宮里拜,這樣既哄了老太太高興,又堵住了百官的嘴。
這事之后,老太太果然高興,原本砍了王振的心都有的她,也從此對王振歡喜的很,這種歡喜,甚至一直保持到她過世。然而,就是這個會來事的王振,等著老太太前腳剛咽氣,后腳就把明朝太祖朱元璋立下的禁止太監(jiān)干政的鐵牌毀掉。不管是干工作還是搞政治斗爭,這人,都典型屬白眼狼的。
然而這世界上所有的白眼狼,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得知便猖狂。王振更不用說,沒勢力的時候,他比誰都能裝,有了勢力的時候,他比誰都猖狂,甚至,能猖狂到腦殘。
王振人生中的第一場殺身之禍,其實就是被他自己腦殘般的猖狂鬧出來的。當時朱祁鎮(zhèn)剛剛登基,身為朱祁鎮(zhèn)“先生”的王振也得到重用,仗著朱祁鎮(zhèn)寵愛自我感覺良好的王振,也就動了把老臣們擠兌回家的心思,而他所用的,恰是最無知的方法:一次他去內(nèi)閣傳旨,見“三楊”都在辦公,便毫不客氣的說了句“你們?nèi)齻€都這么大歲數(shù)了,還當什么官啊,趕快回家養(yǎng)老吧。”
就這一句話,當場把三位老臣氣得打哆嗦,可這三根“老油條”哪里是好惹的,回過頭來就去找張?zhí)侍罂拊V了,緊接著,就有了張?zhí)侍螽斨逦惠o政大臣的面要怒砍王振的驚魂一幕,一猖狂,差點把命都猖狂沒了。
等著張?zhí)侍笕ナ?,三楊也相繼罷官去職,王振終于獨攬大權后,他那好了傷疤忘了疼的毛病——猖狂,又不出意外的發(fā)作了。而且這次的表現(xiàn)更豐富,比如因為猖狂,耳根子就變得軟,最喜歡聽奉承話,工部郎中徐佑認王振當?shù)踔翞榱税徒Y他,自己都不留胡子,有次王振很奇怪的問,你怎么沒胡子啊,徐佑恭恭敬敬回答說:爹您都沒長胡子,我這個做兒子的怎么能留胡子呢,這不孝順啊。就這一句惡心的奉承,竟當場把王振喜得哈哈大笑,立刻將徐佑提拔成工部侍郎,擅長拉幫結派的他,拉來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這類貨。
而王振最后的身敗名裂,也就是載在他的“白眼狼性格”上,甚至可以說總爆發(fā)——瓦剌事件。先是瓦剌可汗也先與明朝發(fā)生貿(mào)易糾紛,王振很猖狂,想當然的用強硬的方式處理問題,卻沒有想防備對方可能進行的報復。等著吃了虧的瓦剌大怒,集結人馬打上門來,王振卻猖狂到極點,擺出憤青狀積極要求皇帝御駕親征,硬是攛掇著明英宗朱祁鎮(zhèn)帶著五十萬大軍打了出來。
這一路上,王振猖狂加小心眼到極點,一路上巧立名目,打擊報復反對北征的諸大臣們,直到大軍來到大同邊關,親眼看到了敵人的陣仗,王振二話不說,立刻露出了慫人本色,一槍沒放,就攛掇著大軍沿原路返回,五十萬大軍活活做了回折返跑,可跑還沒跑成,被瓦剌徹底嚇慫的王振,大腦進入了極度短路的狀態(tài),居然在大軍即將進入懷來城的時候,請求朱祁鎮(zhèn)繞道,原因是想回家鄉(xiāng)風光風光,還沒走到他老家蔚州,王振卻又突然改了主意,要大軍再次繞道,原因是怕部隊踩了老家的莊稼,就這么連番折騰,明軍終于被瓦剌追上,五十萬大軍被包了餃子,御駕親征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zhèn)淪為俘虜。至于腦殘不斷的王振,則死在了亂軍之中。
其實縱觀王振在土木堡之變前后的所有表現(xiàn),可以說比起早期他與三楊相斗的心計權謀,在智商上的差距何止萬千,得知便猖狂,猖狂便腦殘,便是王振風光外表下的最大弱點。就算沒有土木堡事件,他的下場恐怕也不會好多少。